指挥清军在中越边境前线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8

指挥清军在中越边境前线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是:冯子材

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1885年初,法军侵占镇南关,后因兵力不足、补给困难而退至文渊(今越南同登)、谅山,伺机再犯。危急关头,清廷任命冯子材受命帮办广西关外军务,领导镇南关前线的抗法战斗。

冯子材奉命率领所部(萃军)奔赴镇南关后即刻深入了解民情,视察关隘要地,大胆起用当地壮族青年蒙大,委任其为敢死队队长,商谋作战计划方案。

同时,冯子材还综合了各部将领和群众意见,在关前隘的东岭和西岭,全长一千多米长之间用土石砌起一条高7尺、宽1丈的长墙,长墙前面又挖了一条深4尺、宽1丈的堑壕,堑壕前面的开阔地里又挖了三百多个梅花坑。

1885年3月23日,法军第二旅主力1000余人在将领尼格里的指挥下,兵分三路进攻关前隘。等待已久的清军在冯子材的指挥下开始投入战斗。当法军进入清军包围圈时,冯子材身先士卒,率两个儿子和大刀队千人,跃出墙外,冲入敌阵,与法军展开激战。

在各路军的紧密配合下,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就是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镇南关大捷共杀伤法军近千人,使中国军队在陆地战场转败为胜,转守为攻,战争形势为之改变。法军败讯传到巴黎,茹费里内阁被迫辞职。镇南关大捷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侵略战争中取得的一次胜利。



扩展资料:

冯子材的军事思想:

当时,湘淮军在与太平军等反清武装作战时,多是以强敌弱,所以长于进攻,却疏于防御,往往只是简单设阵了事。但在碰到军事素质和武器装备均占优势的外敌时,这种平面布阵,单纯进攻的战术就成了致败的原因。

冯子材因在镇江与太平军作战5年多,长期处于以弱敌强的情况,形势逼迫他结合镇江的地理形势钻研防御战术。他终于总结出“以守为体,以战为用”“先为不可胜,以待可胜”的战略思路和一套利用地形建立由高低交叉火力组成的立体防御工事、集中优势兵力分进合击为主的“积极防御战术”。

冯子材在湘、淮、滇、黔等军都在广西边关被法军打败的情况下,摒弃了要么死守镇南关拒敌于国门之外,要么死守凭祥城保卫行政中心的传统防御模式,通过亲自踏勘地形,终于选取在关前隘设阵,利用地形构筑由高低交叉火力组成的立体防御阵地;

并设法说服其他将领把主力部队从艽封撤回关前隘周围,以集中兵力对付敌人,最终他正是仰仗这种“积极防御战术”一举取得镇南关大捷。“积极防御战术”是在近代反侵略战争中,面对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的外国侵略者,以弱敌强的制胜法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