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季存国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3

1. 柳下季存国 文言文翻译

柳下季存国

齐攻鲁,求岑鼎①。鲁君载他鼎而往。齐侯弗信而反之,为非,使人告鲁侯曰:“柳下季②以为是,请因受之。” 鲁君请于柳下季,柳下季答曰:“君之赂以欲岑鼎③也,以免国也。臣亦有国于此。破臣之国以免君之国,此臣之所难也。”于是鲁君乃以真鼎往也。且柳下季可谓能说矣。非独存己之国也,又能存鲁君之国。

①岑鼎:鲁国宝鼎。 ②柳下季:春秋时鲁国一位大夫。 ③赂以欲岑鼎:等于说“赂以所欲之岑鼎” 赂,送。

译文:从前齐国攻打鲁国,目的是要鲁国的岑鼎(一种宝鼎).鲁国国君献出别的鼎冒充岑鼎求和.齐国国君不相信:"如果柳季说这个鼎就是岑鼎,我就收下."鲁国国君打算让柳季出使齐国(告诉齐国国君这就是岑鼎).柳季对鲁国国君说:"您把岑鼎看作宝贝,诚信是我的宝贝,现在您打算破坏我的宝贝,成全您的宝贝,让我很为难啊."鲁国国君于是献出了岑鼎(给齐国).柳季确实非常懂得说话的艺术。不仅保存了自己的名声也保住了鲁国的宝贝。

2. 柳季之“宝” 文言文

岑鼎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齐侯不信,曰:“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鲁欲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鲁侯乃献岑鼎。

另一个版本: 柳下季存国

齐攻鲁,求岑鼎。鲁君载他鼎而往。齐侯弗信而反之,为非,使人告鲁侯曰:“柳下季以为是,请因受之。” 鲁君请于柳下季,柳下季答曰:“君之赂以欲岑鼎也,以免国也。臣亦有国于此。破臣之国以免君之国,此臣之所难也。”于是鲁君乃以真鼎往也。且柳下季可谓能说矣。非独存己之国也,又能存鲁君之国。

第三个版本:、【展禽轻鼎】

周鲁展禽。不假岑鼎。君请言之。弃信不肯。

【原文】

周鲁展禽、名获。字季。居柳下。齐攻鲁。求岑鼎。鲁君以他鼎往。齐侯反之。曰、必令柳下季来言。吾信之。鲁君请于季。对曰。君之欲以为岑鼎也。以免国也。弃臣之信。以免君之国。亦臣之所难也。公乃以真岑鼎往。

鲁君之以他鼎与齐。为重鼎也。然国之不存。鼎亦何有。欲免其国。复免其鼎。二者不可得兼。柳下惠若言之。则既免其国。又免其鼎。似可一举两全。乃以不肯弃信为辞。其直道事人可见矣。

3. 文言文 鲁侯献鼎

原文: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齐侯不信,曰:“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鲁欲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鲁侯乃献岑鼎。

译文: 齐国打败了鲁国。鲁国想求和,齐国提出条件,要鲁国献出它的镇国之宝——岑鼎。鲁侯十分不舍,就给了一个盗版的。齐侯怎么看怎么觉得这鼎没有传说中的好,就让鲁国派柳季来。柳季是当时最守信用的人,齐侯说,只要柳季说这鼎是真的,我就接受。

鲁侯跟柳季说:“为了寡人,为了国家,你就说一次谎吧。”柳季沉吟片刻,答道:“您认为岑鼎是最重要的,臣子我认为信用是最重要的,是立身的根本。现在,您要让我抛弃我的立身之本,去保全您的岑鼎,我很难做到。”鲁侯最终献上了岑鼎。

原文:齐攻鲁,求岑鼎。鲁君载他鼎以往。齐侯弗信而反之,为非,使人告鲁侯曰:“柳下季以为是,请因受之。”鲁君请於柳下季,柳下季答曰:“君之赂以欲岑鼎也,以免国也。臣亦有国於此。破臣之国以免君之国,此臣之所难也。”於是鲁君乃以真岑鼎往也。且柳下季可谓此能说矣。非独存己之国也,又能存鲁君之国。

译文:齐国为索求岑鼎而攻打鲁国,鲁君运了另一只鼎前往, 齐侯认为是假的,退了回来,还派人告诉鲁君说:“如果柳下季说是岑鼎,我就接受它。” 鲁君向柳下季请求证明时,他说:“你送岑鼎往齐国,是想留下真岑鼎还是想免去鲁国祸患呢?我是以信为国的,现在要破坏我心中之国而为你免除国难,这是我的为难之处。”于是,鲁君便将真岑鼎送往齐国去了。柳下季可以说是善说的人了,他不但保全了自己的心中之国,而且能保全 鲁君的国家。

4. 柳季之“宝” 文言文

岑鼎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齐侯不信,曰:“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鲁欲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鲁侯乃献岑鼎。

另一个版本: 柳下季存国

齐攻鲁,求岑鼎。鲁君载他鼎而往。齐侯弗信而反之,为非,使人告鲁侯曰:“柳下季以为是,请因受之。” 鲁君请于柳下季,柳下季答曰:“君之赂以欲岑鼎也,以免国也。臣亦有国于此。破臣之国以免君之国,此臣之所难也。”于是鲁君乃以真鼎往也。且柳下季可谓能说矣。非独存己之国也,又能存鲁君之国。

第三个版本:、【展禽轻鼎】

周鲁展禽。不假岑鼎。君请言之。弃信不肯。

【原文】

周鲁展禽、名获。字季。居柳下。齐攻鲁。求岑鼎。鲁君以他鼎往。齐侯反之。曰、必令柳下季来言。吾信之。鲁君请于季。对曰。君之欲以为岑鼎也。以免国也。弃臣之信。以免君之国。亦臣之所难也。公乃以真岑鼎往。

鲁君之以他鼎与齐。为重鼎也。然国之不存。鼎亦何有。欲免其国。复免其鼎。二者不可得兼。柳下惠若言之。则既免其国。又免其鼎。似可一举两全。乃以不肯弃信为辞。其直道事人可见矣。

5. 求季礼让国文言文翻译

季札的祖先是周朝的泰伯因主动让国曾经被孔子赞美为“至德”之人,他也和祖先一样因三次让国而名垂青史。季札的父亲寿梦在位时,他的四个儿子当中,以四子季札最有德行,所以寿梦一直有意要传位给他。季札的兄长也都特别疼爱他,认为季札的德行才干,最足以继承王位,所以都争相拥戴他即位。但是季札不肯受位,坚持把王位让给哥哥。哥哥诸樊觉得自己的德能,远在季札之下,一心想把持国的重任托付给他,但被季札婉言谢绝了。他说:曹国之人想拥立贤能的子臧为国君,来取代无德的曹王,但被子臧所拒绝。为了坚守臣民应有的忠义,并打消国人拥立的念头,子臧离开曹国,奔走到了宋,使曹国的君主,仍然得以在位执政。子臧谦恭无争的美德,被人们赞美为能“守节”的盛德之人。前贤的殷鉴历历在心,国君的尊位,哪里是我季札所希求的呢?虽然我无德,但祈求追比贤圣,则是念念在心啊。后来吴王寿梦病危,嘱咐王位由兄弟依次相传,一定要使季札能成为吴国的国君,于是发生了3位兄长(诸樊、余祭、余昧)相继要把王位让给季札,而季札执辞不受,三次让国。长兄诸樊无奈只得继位为王,遵父王遗嘱兄终弟及,依次相传,然而即便馀昧死后,季礼仍然不受,让给馀昧之子僚。季札的厚德感动了吴国之人,他们如同众星拱月般,一心想要拥戴季札为王。不得已之下,季札退隐于山水之间,成日躬耕劳作,以表明他坚定的志节,才彻底打消了吴人的这个念头。

《春秋》载,季札于公元前485年死于封地延陵,后人在墓旁建季子祠,墓前立碑,传说碑铭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10个古篆是孔子所书。季札三让王位,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被称为“至德第三人”。

6. 文言文阅读 周书 柳桧传原文及翻译

《周书 柳桧传》

柳桧字季华,秘书监虬之次弟也。性刚简任气,少文,善骑射,果于断决。年十八,起家奉朝请。居父丧,毁瘠骨立。服阕,除阳城郡丞、防城都督。大统四年,从太祖战于河桥,先登有功。授都督,镇鄯州。八年,拜湟河郡守,仍典军事。寻加平东将军、太中大夫。吐谷浑入寇郡境,时桧兵少,人怀忧惧。桧抚而勉之,众心乃安。因率数十人先击之,溃乱,余众乘之,遂大败而走。以功封万年县子,邑三百户。时吐谷浑强盛,数侵疆埸。自桧镇鄯州,屡战必破之。数年之后,不敢为寇。十四年,迁河州别驾,转帅都督。俄拜使持节、抚军将军、大都督。居三载,征还京师。

时桧兄虬为秘书丞,弟庆为尚书左丞。桧尝谓兄弟曰:「兄则职典简牍,褒贬人伦;弟则管辖群司,股肱朝廷。可谓荣宠矣。然而四方未静,车书不一,桧唯当蒙矢石,履危难,以报国恩耳。」顷之,太祖谓桧曰:「卿昔在鄯州,忠勇显著。今西境肃清,无劳经略。九曲,国之东鄙,当劳君守之。」遂令桧镇九曲。寻从大将军王雄讨上津、魏兴,平之,即除魏兴、华阳二郡守。安康人黄众宝谋反,连结党与,攻围州城。乃相谓曰:「尝闻柳府君勇悍,其锋不可当。今既在外,方为吾徒腹心之疾也,不如先击之。」遂围桧郡。郡城卑下,士众寡弱,又无守御之备。连战积十余日,士卒仅有存者,于是力屈城陷,身被十数创,遂为贼所获。既而众宝等进围东梁州,乃缚桧置城下,欲令桧诱说城中。桧乃大呼曰:「群贼乌合,粮食已罄,行即退散,各宜勉之!」众宝大怒,乃临桧以兵曰:「速更汝辞!不尔,便就戮矣。」桧守节不变。遂害之,弃尸水中。城中人皆为之流涕。众宝解围之后,桧兄子止戈方收桧尸还长安。赠东梁州刺史。

译文:

柳桧,字季华,秘书监柳虬的第二个弟弟。性格刚强直率,处事纵任意气,缺少文才,善于骑射,果敢有断决。年纪十八岁时,从家中征召出来任奉朝请官职。为父亲守孝期间,哀伤过度,瘦瘠如骨骸支立。守丧期满除服后,任阳城郡丞、防城都督。大统四年(公元538年),跟随北周太祖(宇文泰)在河桥作战,因为先登上城墙而立有功劳,被授予都督官职,镇守鄯州。大统八年(公元542年),被任命为湟河郡守,仍然掌管军事。不久加授平东将军、太中大夫的官职。吐谷浑入侵湟河郡边境,这时柳桧兵少,人人心怀忧惧之情。柳桧抚慰并勉励他们,众人的心才安定下来。于是率领数十人先攻击敌军,吐谷浑军队溃败混乱,剩下的部队乘胜进攻,于是敌人大败而走。柳桧因这次功劳被封万年县子,食邑三百户。这时吐谷浑强盛,多次侵犯边境。自从柳桧镇守鄯州,每次作战必定击破入侵之敌。数年之后,吐谷浑不敢再入侵。大统十四年(公元548年),柳桧改任河州别驾,转任帅都督。不久被任命为使持节、抚军将军、大都督职位。过了三年,被征召返回京师。

这时柳桧的兄长柳虬做秘书丞,弟弟柳庆做尚书左丞。桧曾经对兄弟们说:“哥哥主管文书,,品评选拔人才;弟弟管理各部门,辅佐朝廷。可以说荣耀了。然而四方没有平静,国家还未统一,我柳桧唯有冒着流箭飞石,到危险的地方去(指作战),来报答国家的恩德。”不久,宇文泰对柳桧说:卿过去在鄯州时,忠诚勇敢,显扬昭著。如今西部边境安定天平,无需劳驾你经营治理。九曲,是国家东部边境,当劳驾你镇守它。”于是下令柳桧镇守九曲。不久跟随大将军王雄讨伐上津、魏兴。平定了这两个地方后,立即被任命为魏兴、华阳两个郡的太守。安康人黄众宝谋反,联合党羽,攻围州城。于是这些人相互说:“曾经听说柳府君勇猛强悍,他的锋芒不可阻挡。如今既然他在外面,与其将来让他成为我们这些人的心腹之患,不如先攻击他。“于是包围了柳桧的郡。郡城城墙低矮,士兵少而弱,又没有作防御的准备。连续作战经过十多日,士卒活下来的很少了,于是力竭而城池陷落,柳桧身被十多处创伤,被盗贼抓获。不久黄众宝等人进而包围东梁州,于是绑着柳桧到城下,想让柳桧劝说城中投降。柳桧于是大声呼喊:“这群盗贼只是乌合之众,粮食已经吃光了,马上要撤退逃散了,各位要努力守城啊!”黄众宝大怒,于是来到柳桧身边用武器威胁他说:「赶快改掉你的话!不然,就杀掉你。“桧坚守节操不作改变。于是黄众宝杀害了他,把尸体抛弃在水中。城中之人都为柳桧流下眼泪。黄众宝解围之后,柳桧哥哥的儿子止戈才收了柳桧的尸体回长安。柳桧被追赠为东梁州刺史。

7. 文言文翻译 李泌,字长源,魏八柱国

李泌,字长源,魏八柱国弼六世孙,徙居京兆。

七岁知为文。玄宗开元十六年,悉召能言佛、道、孔子者,相答难禁中。

有员俶者,九岁升坐,词辩注射,坐人皆屈。帝异之,曰:“半千孙,固当然。”

因问:“童子岂有类若者?”俶跪奏:“臣舅子李泌。”帝即驰召之。

泌既至,帝方与燕国公张说观弈,因使说试其能。说请赋“方圆动静”,泌逡巡曰:“愿闻其略。”

说因曰:“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泌即答曰:“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说因贺帝得奇童。帝大悦曰:“是子精神,要大于身。”

赐束帛,敕其家曰:“善视养之。”张九龄尤所奖爱,常引至卧内。

九龄与严挺之、萧诚善,挺之恶诚佞,劝九龄谢绝之。九龄忽独念曰:“严太苦劲,然萧软美可喜。”

方命左右召萧,泌在旁,帅尔曰:“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软美者乎?”九龄惊,改容谢之,因呼“小友”。及长,博学,善治《易》,常游嵩、华、终南间,慕神仙不死术。

天宝中,诣阙献《复明堂九鼎议》,帝忆其早惠,召讲《老子》,有法,得待诏翰林,仍供奉东宫,皇太子遇之厚。尝赋诗讥诮杨国忠、安禄山等,国忠疾之,诏斥置蕲春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