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修养是分寸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6

三毛曾说过一句话,“朋友再亲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为熟,结果反易生隔离”。

是的,人与人的关系就是这样,再好的关系,再亲的家人,都需要呼吸的空间、都需要一定的距离。所以想要有一段好的关系、好的 情感 ,应该做到熟不逾矩,对彼此的分寸有所把握。

别小看这些生活里的分寸,有多少 情感 都最终败在分寸上。远了生出不满,近了又生出矛盾。


不要拿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对人际交往、朋友的关系从来没有想过分寸,他总是在出口伤人,让许多至交好友都直言不讳地指出他在待人上的不足,称其“高已卑人”,“太刻薄”,“凡事见得自己是而他人不是”。而这些不知分寸的言语也让曾国藩得罪了不少人,吃尽了苦头。所以曾国藩一生多次提倡“慎言”,时时刻刻留意自己言语,怎么说话、说什么话、跟谁说话,这都是人与人交往的分寸,都是人与人交往的“礼”节。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和我们完完全全一样的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秉性,有自己的底线,因此人与人之间是有距离的。所谓的亲密关系,也只是最小距离,而不是无距离。

在人际关系中,彼此的优缺点会因亲密度的增加,而被无限放大。彼此的刺会扎到对方,如果强行闯入他人的舒适区,不但不会拉近彼此关系,还会令他人反感,使你们之间的关系恶化。
只有在相处关系中学会把握分寸,做到进退有度,才能更好地维持一段感情。


怎样做到做事有分寸呢?

做事、做人换位思考

脑子要清楚

人体工程学认为在人际关系中,分寸感首先源于同理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这些伤人的话是别人说我,我会接受么?我会不会受伤呢?

如果这些要求办的事是别人拜托我,我会不会觉得麻烦?会不会觉得对方不知轻重?所以在说话、办事之前先问问自己会不会这么做?再去麻烦别人,这样交往分寸感就会慢慢体现。

第二,分寸感是个人修养的体现,对事理的思考,对德行的提升,对整体事物的全局观,我和你的关系、你和他的关系、我和他的关系、自己的定位、办事的目的等等一系列的思索和考量,赋予了一个人的分寸。

当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定位、不清楚自己做的事情是什么的时候,不可能有分寸之说。所以人体工程学在2019年推出电视节目《生活你、我、他》,通过对事例的分析、通过中国文化的民习民俗,让人明白生活中你、我、他的关系、 社会 中人、事、物的关系、宇宙中天、地、人的关系,这些关系的了解都可以帮助人提高自身的修养,清楚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从而更自在的、更舒适的工作和生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