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认识1到10这几个数字

如题所述

  教学目标
  1.能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的个数,知道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会读、写10,掌握10的组成。

  2.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初步认识加减法算式中各数之间的关系。

  3.理解加法算式中括号所表示的意义,会读有未知数的加法算式,能正确填出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4.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迁移法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结合主题图对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个小节包括:10的认识、得数是10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和填未知加数三部分内容。
  10是自然数中最小的两位数,是学生初步建立“数位”、“计数单位”、“进率”概念的起点,因此对于10的认识特别重要。
  10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与9的认识基本相似。只是在10的写法上与前面学习的几个数有所不同,10要占两个日字格,左边写1,右边写0。另外在做一做中教材第一次出现了数轴,它比写在直尺上的数更加抽象,教学中,要注意过渡。
  由于日常通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就要进一,因此掌握10的组成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教材的编排采用了先摆小棒,后填空,然后推想的形式得出10的组成情况,再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
  得数是10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这部分知识的编排形式与9的加减法类似,仍然是以一图四式的形式出现,所不同的是四幅图都是圆片图,而且图与图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体现了学具操作的连续性。如:第一幅图摆的是9个白圆、1个蓝圆,第二幅图就是8个白圆、2个蓝圆,白圆减少1个,蓝圆就增加1个,以此操作就出现了例题中的四组算式。学生可以边操作学具、边说图意、边写算式,最后,在操作的基础上推想出 □ □,从而概括出得数是10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算式,进而理解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填未知数的内容很重要,它的知识基础是数的组成,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熟练进行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准备。教材的编排是通过观察直观图或增画小旗来理解题意,了解填未知加数的含义,掌握填未知加数的方法,即:用摆实物(或画实物)的方法想,如:7添上几得10;还可以用数的组成想,如:6和几组成8;也可以用减法想,如:从10里面去掉7得几。几种方法不做统一要求,学生任选一种即可。

  教法建议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10的认识一课中的课前复习(帮助小猴解决问题)和求未知加数中的课前导入(猜一猜猪八戒吃了几根香蕉)等,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获取新知。
  学生只有通过数、摆、比、写、分、说和画等多种感官的参与,才能加深对10的认识,理解和掌握有关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理解填未知加数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10的认识,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数图上的人和物,初步感知10,再让学生摆学具表示10,结合生活实际用10说一句话,以加深对10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抽象出10。10的组成是教学的一个重点,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同桌合作;一人分小棒,一人记录分的结果,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填出10的组成,在观察、比较中渗透有序记忆的方法。
  教学10的加减法,可以安排学生自学,让他们通过摆圆片,说图意,列出算式。在自学的基础上交流计算方法,达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目的,鼓励求异,发展他们的思维。
  教学填未知加数时,要充分发挥直观作用,让学生摆和画,让他们充分地说。说题意、说思路,真正地理解含义,掌握方法。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出重、难点。
  区分10的基数、序数概念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难点,我们可以借助课件的演示(闪动的红线圈和第10颗星星)加以区分。10的写法及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内容都可以借助电教媒体,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一:10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能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的个数,知道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会读、写10,掌握10的组成。

  3.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结合主题图对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10的含义,掌握10的组成。

  教学难点:

  掌握10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来到果园要摘桃子,被果园的主人挡住了去路,果园的主人说只要算对他出的题目,就可以让小猴子进去摘桃子。小猴子一听傻了眼,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1.演示小猴图,学生口算。

  9-2= 8-4=

  3+6= 0+7=

  7+2= 9-4=

  9-5= 1+8=

  5+3= 7-5=

  2.口答:

  刚才同学们能够正确迅速地算出这些题,说明你们对前面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谁能按顺序说一说我们都认识了哪些数?

  在这几个数当中,谁最大?谁最小?

  比8多1的数是几?

  比9多1的数呢?(10)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

  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指导探索:

  1.调出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

  关于10,你都知道些什么?

  (9加1就等于10,10可以表示10个人,10个书包,10排在9的后面,10是两位数……)

  同学们对于10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我想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10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2.认识10的含义。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看图数数,抽象出数字10。

  图上画的是什么?(各民族的小朋友在一起跳舞)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看!各族人民多么团结、和睦,他们在一起多么快乐。

  请你数一数图上有几个小朋友?有几个汽球?可以用几来表示?(10)

  (2)动手操作:在桌子上摆出数量是10的任意一种学具。(10个图片、10个三角,10根小棒等)

  谁来汇报一下,你摆的是什么?

  (3)电脑演示课件“10包含的意义”

  几个一是10?

  (4)举例:结合生活实际用10说一句话。

  (如:我们每个人都有10个手指。)

  (5)区分10个和第10个

  10除了表示数量是10的物体的个数,还可以表示什么?(第10个)

  电脑演示课件“区分10个和第10个”

  边演示边提问:我们一起数出左边的10颗星星圈起来。左起第10颗星星是哪一颗?

  3.10以内数的顺序。

  (1)用计数器演示拨珠过程先拨9颗珠子,又添上1颗。

  现在是几颗珠子?

  9添上几是10?10去掉1是几?

  10应该排在谁的后面?

  (2)电脑演示课件“10以内数的顺序”

  先出示没有数字的直尺图,学生按顺序说出刻度,老师操作:把直尺上的刻度数填好(0~10)。接着屏幕上的直尺图变成数轴图,学生再把数轴上的空填上数。

  4.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分别出示点子图,学生比较9和10的大小。

  观察直尺,除了9小于10以外,还有哪些数小于10?比10小的数都排在10的哪边?排在10右边的数有哪些?你能举出一、两个吗?它们和10比怎么样?

  5.10的组成。

  (1)同桌合作:一人分小棒,另一个记录。10可以分成几和几?

  (2)全班交流,总结出10的组成情况。

  看到每一组,你还能想到什么?

  你用什么方法能很快地记住它?

  (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简便记法:把1~9这九个数首尾相连,正好凑与10。)

  (3)强化记忆,师生对口令,熟记10的组成。

  6.10的写法。

  电脑演示课件“10的写法”

  学生在书上田字格里练习写10。

  三、巩固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连线。

  3.猜一猜。

  电脑演示课件“小动物投圈比赛”

  每个小动物投10个圈,根据画面上投中的圈数猜出有几个没投中。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数数量是10的物体个数,知道了9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9在10的前面,10比0~9这几个数都大,写10要占两个日字格,左边写1,右边写0。通过摆小棒,我们还知道了10的组成情况,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知识拓展:

  这节课上你们表现得很好,老师发现你们很会学习,如果有10个草莓让你和爸爸、妈妈三人分吃,你会怎样分配呢?请你课下想一想:看有几种分法?

  板书设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11
有两种方法,一是严,二是柔。对待小学生来说,严格要求几乎是所有老师的通用方法,我建议楼主采用柔性政策,不是有那个儿歌嘛“1像铅笔细长条……”,很简单实用的教学方法啊
第2个回答  2011-01-11
形象生动,图文并茂,一个一个讲,讲完,练,讲练结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