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前调解需要多长时间

如题所述

法院调解一般情况下需要七天的时间进行调解。
具体情况如下:
1、如果不能达成当事人双方的调解可以进行立案,立案之后进行案件的审查还有判决,法院首先提倡的是法庭调解,所以,案件一般首先进行调解。
2、诉前调解不成,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从立案到开庭,根据法院的审理程序以及送达方式不同,需要的时间不同,具体如下:
1、如果适用的是简易程序,审判部门应当在5日内向当事人送达,法院在当事人在收到应诉材料后15日之后安排开庭;
2、如果适用的是普通程序,则需要在30天之后安排开庭;
3、如果被告下落不明,则需要公告,一般是在报纸刊登后第93天安排开庭;
4、一般从立案之日起一个月内困兆会开庭。一般经过立案、送达(起诉状、答辩状)、组成合议庭、送达开庭通知等几个程序。
综上所述,法院除了在审判前进行调解之外,还可以申请法院的庭后调解,这个也是法律允许的,法院调解书的法律效力和法院的判决书的法律效力是同等的,都需要根据调解书或者判决书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用简便方式通知当事人、证人到庭。
第一百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