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一般把尺的什么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

如题所述

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一般把尺的零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

量物体的长度

1、认,就是认识刻度尺。首先,观察它的零刻线是否磨损。其次,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若零刻线磨损时,不可再把它的零刻线作为测量的起点,这时可在刻度尺上任选一刻度线作为测量的起点线。分度值越小,准确程度越高。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就是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的。

2、放,即尺的位置应放正。一是使刻度尺的零局改刻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二是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的边平行,即沿着被测长度;三是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

3、看,即视线不能斜歪,视线应与尺面垂直。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是否完整,量程和分度值。

4、读,即读数,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值)。注意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需要注意的是在事先没有给定刻度尺时,还要根据测量的要求选择恰当的刻度尺、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测量的误差

1、误差产生的原因:来自测量仪器的准确程度、实验原理的局限性、环境与人为的客观因素等。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努力设法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由于方法不当、人为主观因素(读错、记错等)造成的,因此在实验中错误应该避免也能够避免。

2、减小误差的途径:选用准确度较高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这种方法对偶然误差的减小有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