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心理学的10大效应

如题所述

1. 锚定效应
自然学家康拉德·洛伦茨发现,刚出壳的幼鹅会深深依赖它们第一眼看到的生物。这个现象在经济中体现得很明显,行为经济学有个词叫“锚漏禅逗”,大致意思就是如果你在生活中遇袭陪到某个商品,第一眼留下印象的价格(或我们第一次决定用某一个特定的价格购买某一样特定的商品时的价格)将在此后对购买这一产品的出价意愿产生长期影响,这个价格,就是“锚”。
2. 互惠原则
在《影响力》一书中,罗伯特·B·西奥迪尼博士介绍了“互惠”概念。对他人的某种行为,我们要以一种类似的行为去加以回报。营销中有许多方式利用互惠原则,你不需要赠送贵重的东西,小礼品就很好。运动衫、电子书、甚至像手写便条这样简单的东西都能长久地建立互惠关系。
3. 社会认同原则
社会认同指人们会采取他们喜欢或信任的人的观点和行动,也就是从众效应。商家营造并炒作“热销”假象,往往就会造成真正的热销结果。制造热销的现场感,是常见的方法。
4. 诱饵效应
在价格模型中常见此效应,其中一个价位故意来吸引人们选择最贵的价位。对价格而言,相对的百分比,比绝对的金额更容易产生激发行动的诱惑力。
5. 稀缺原则
机会、内容或产品越少,其价值就越大。短缺原理在商业上的应用就更多了,比如告诉顾客某种商品数量有限,不能保证一直有货。
6. 捆绑损失原则
人对损失和收益的感知并不是线性的,假设你获得100元能得到某种快乐,而想得到双倍的快乐可能需要400元,而不是200元。所以,如果把所有的成本折到一起,给用户一个总价,让用户一次支出,用户就觉得付出这些金钱没有那么痛苦。
7. 折中效应
当人们偏好不确定的情况下做选择时,往往更喜欢中间的选项,因为中间的选项看起来更安全,不至于犯下严重的决策错误。
8. 预期效应
我们对事物已有的印象,会蒙蔽自己观察问题的视线。而对一件事物的预期,会影响到我们对其的态度和体验。如果我们事先相信某种东西好,那么它一般就会好,反之亦然。
9. 规避损失
一旦人们拥有某物就非常不愿意失去它,人都是害怕损失的。这是因为比起收益带来的快乐,我们更在意损失带来的不快乐。
10. 心理账户
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账户,你要别人买东西,其实就是要给他一个购买的理由来满足这个账户。可以先分析了解目标用户主要存在哪些心理帐户,普遍舍得在哪个帐户上花钱,然后运用情感化设计来突出强调,也就是为用户找一个冠冕堂皇的花钱理由,从而减少花钱的心理愧疚,促成购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