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房价已降到五年前水平,是选择观望还是入手?

如题所述

其实天津的房价下跌是预料之中的事情,首先天津的工资水平真的很低,物价和房价都很高,是一个不适合年轻人奋斗的城市。正是因为这个城市不适合年轻人奋斗,使得这个城市给人一种没有活力的感觉。同时天津的经济发展一直走下坡路,人口也在不断流失,2019年天津的GDP已经退到第十名,估计今年就会被南京超过,经济的发展状况和房价的涨跌基本上也是正相关的,在天津经济不断低迷的情况下,楼市也会慢慢下行。

天津房价的下跌并非是现在才出现的,最近几年,天津的房价基本上没有上涨,有不少区域房价甚至一直在下跌。天津2017年的房价均价最高已经达到2.5万,到了2018年的时候房价均价已经跌到2.1万,到2019年年末的时候房价已经接近2万,2020年的让房价走势更加明显,基本上就是进入下跌通道,基本已经跌破两万。

如果只是一个普通城市房价下跌,一般不会特别惊讶,事实上现在房价几千甚至几百的城市都有,但是天津是新一线城市,去年的时候GDP还是中国城市的前十名,这样的城市房价下跌足以引起重视。其实不仅是天津,如今的楼市都不怎么景气。

现在天津楼市是观望还是入手?

1、看经济增速,2017年天津跳水,由之前高于全国增速,转为低于全国增速,18年和19年略有反弹,但仍跑输全国。如此,则利空楼市。

2、看人口增速,2014年就开始放慢,2015年开始低于27个主要城市的平均增速,2017年居然出现人口减少!18年19年基本持平。如此,则利空楼市。

3、大落与大起有内在关系。2017年以来的房价超跌,原因之一是2015-2016年的房价超涨(如下图房价指数同比增速)。而当时超涨,又与京津冀多个利好消息有一定关系。与股市相似,部分时段存在炒概念的情况。

4、土地供应量过大。从新房去化周期来看,2017年下半年以来,天津新房供求走弱,去化周期上升,甚至达20个月左右,房子很不好卖。尤其是2019年,在楼市低迷,新房打九折、八折促销的时候,土地供应量却创了历史新高! 

5、从区域结构来看,天津郊区的市场差于市区。作为独立大板块的滨海新区,尤其拖全市市场的后腿!

滨海新区,早在1994年就设立了。仅比浦东新区晚两年。在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中,滨海新区应该是老二!

然而,这个新区,虽然看似经济数据不错,上万亿了,但实际发展远不如浦东新区!发展势头,甚至不如重庆两江新区!

从区位来看,滨海新区距天津主城区偏远,这是硬伤,搞了快30年了,这个硬伤仍然存在!

综上分析,现在的天津楼市应该观望,不应该过早入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4

入手,现在看房价是跌了,谁也预料不到后面会不会涨起来。

01、天津房价已降到五年前水平,价格真的很实惠。

先说,官方出台一组数据,天津的房价一路下跌,现在的价格已经回到5年前的水平。而天津的房价之所以一路走低,很大原因在于推出很多特价房,整体来说,天津的房价是暂时性,后面会回笼也不一定。

再说,天津房价整体是下降,可是部分房价还是上涨一点,故而有理由相信,天津的房价不会再大规模的下跌,也不会大规模上涨,会在固定的价值左右浮动。简单说有购房需要的小伙伴,那么就不要错过这一波实惠,不要以为等着房价就会一直下跌,这是不可能的,房地产商也是要捞钱。


02、天津房价下跌真正原因是新楼盘优惠促销。

那么小伙伴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个现象吗?那是因为天津新建的楼盘,纷纷让利,比如恒大直接给出7折折扣,就不要说其他楼盘,在这些大型楼盘操作下,其他新开楼盘价格就更加给力……

至于二手房价,价格根本就涨不起,涨幅过大,价格跟新楼盘差不多,试问购房者会如何选择呢?只要不是傻都知道要购买新楼盘,谁还乐意接手二手房。


就拿我大姐来说,由于今年疫情的影响,惠州房价相对下降了。原本一平方需要1万,现在入手仅仅需要8000-9000元左右,可是我姐姐以为后面会再低,能省下更多钱,谁知道优惠期仅仅是半年,过后房价上涨到1万1上,她就这样华丽错过了......

03、对这件事我想说的。

个人认为,房价下跌的时候,你刚刚好有需求,那么就入手呗,反正你是刚需。无论价格上涨,还是下跌,对你来说不影响啊,至于投资就另外说。

第2个回答  2020-10-14
我比较倾向选择观望,因为天津房价还有跌的可能,而且我们有可能以更低的成本去买入房子。
第3个回答  2020-10-14
天津房价已降到五年前水平,是选择观望还是入手要看自身的需求定位,
如果是自住刚需,那就果断上车不需要观望,没有人能准确判断未来的走势,无论上涨还是下跌对刚需都没有太大影响。
如果是投资用途的话,就可以观望一下,最低点入市最高点出售才能将利润空间拉大最大赚取最大的收益。
第4个回答  2020-10-14
我觉得手中有钱就可以考虑买了房子,毕竟已经下降了许多,万一上升了也很遗憾了,都是看自己的经济情况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