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釉瓷器的特征及鉴别方法是什么?

如题所述

紫金釉瓷器的特征及鉴别方法如下:

第一个特征、宋代紫定类瓷器是一种很特殊的瓷种,这不仅体现于在它的面呈酱色的釉子里有一层黑色结晶釉层,而且体现在这种黑色层的氧化焰烧造,经过窑变的形成机理,带来釉子和釉面坚硬鲜亮的独特特征。

第二个特征、如果上手细致观察,紫定类釉面泛黑釉部分会现出许多光亮小油滴圆点,用放大镜观察这种小圆点是被国外专家称为窑变的在黑色层发生的现象,其表现为两至三个非常细小的晶莹亮泡集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油滴光亮点。                                                                       

第三个特征、从一定角度观察紫定类釉面呈现银蓝多色蛤蜊光。经观察,这种蛤蜊光与两层釉子的反铅析晶有极大关系,泛蓝色光一般多在古代黑色釉面出现,紫定类釉子有了黑色层也会泛出蓝色光。因为有反铅析晶现象,釉面有时会出现多种色光,蛤蜊光在泛黑紫色的釉面上更能显现。

第四个特征、紫定类釉面光亮如新,同时“光可鉴人”,但是其釉面用肉眼细微观察或者在放大四五倍的放大镜下观察,却是斑驳粗糙,斑斑点点,有细小开裂纹,有细微脱釉爆釉点,有细微桔皮纹。釉面“光可鉴人”和釉面粗糙斑驳本来应该是一对矛盾的表象。

第五个特征、 紫定类釉面如涂了一层油水,“紫如油”。酱色釉、黑色釉均属颜色釉,色泽釉层均匀稳定,色感深沉质朴。尽管宋代带有黑色层的紫定类釉子釉质“如漆”,却仍不失古代釉子莹润细腻、没有古代一般透明釉玻璃釉的那样一层浮光,釉子含蓄温雅。

第六个特征、北宋定窑紫定和其他紫定类制品釉面有泪痕、竹丝刷痕,积釉处和釉厚处泛黑紫或者直接露出黑釉、黑斑。定窑紫定酱色釉面如同定窑白瓷一样在垂釉处也会形成泪痕现象,泪痕明显泛黑或泛黑纹,器身釉面可见竹丝刷痕。 

第七个特征、北宋定窑紫定和紫定类釉子釉薄均匀,呈色统一。由于它有黑色层,当其釉子厚薄不均匀时,或者在边角凸棱处的呈色显色与定窑酱定以及其它窑口酱色釉瓷有明显区别,尤其是定窑酱定瓷器釉面显现施釉不均匀、烧造不稳时更能显现黑色釉层的多种作用。

鉴别方法:

一、观察瓷器胎土是否经过人工淘洗

明清瓷器在制作上比较追求工艺和程序,像胎土的处理上,一般会经过人工淘洗,烧制出来的胎质也会显得尤为干净。由于时间的沉淀,这些个老瓷器的胎质看上去既有粉状,又有细颗粒状。

二、观察胎的密度有无过大或过于疏松现象

古瓷器在制作时都会经过人工调泥,经人工和泥制坯烧出来的胎密度适宜,无密度过大或过于疏松现象。反观现代的仿品瓷器,制胎所用的泥是炼泥机炼制,烧制出来的胎密度过大,拿到手里有过重的感觉。当然,仿冒品也有用灌浆的方法制胎的,其密度又过于疏松,拿到手里有过轻的感觉。

三、观察胎体的厚薄程度

每个朝代瓷器胎体的厚薄程度都不尽相同,如明代晚期、清代康熙早期和同治时期的胎体相对较厚,明代成化、清代雍正等年间的胎体则相对较薄。把握好每个朝代瓷器胎体的厚薄程度,基本相符的才有可能是真品。

瓷器显微鉴别:

1、在手持式显微镜下探视瓷器表面釉层,老瓷表面的磨损(牛毛纹)纵横交错,粗细深浅不一,新瓷则无这一现象。有的作伪者用砂纸擦,线条、方向和力度几乎都一样。

2、凡用氢氟酸处理过的瓷器,显微镜下可显现出无数个被酸腐蚀过的小孔。

3、修补过的残瓷,在修补过的地方,用显微镜观察,会发现原来有釉子各地方,布满了在小不均匀的气泡,当显微镜移动到修补过的部位时,气泡突然缺失或减少。

4、一般认为以前用柴窑烧制的瓷器,因热量低造成炉内温度改变快,所以瓷釉是气泡大小不均、分布不匀,而用现代窑使用"煤、气、电"窑烧制所以釉中的气泡,大小均匀,分布也很均匀,在薄釉中多为均匀泡等,因此借助显微镜观察瓷器气泡等信息,已经成当前瓷器重要鉴定方法和依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