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的猫科动物很多,为何很少有大型犬科动物?

如题所述

猫科动物中的狮子和老虎,一直占据着食物链的顶端,但不知道你是否发现,同样是非常成功的掠食者,野生动物中大型猫科动物很多,大型犬科动物的数量却很少。两个物种间如此大的体型差异是如何形成的,我们来简单的分析一下。


其实,自然界从不缺少大型动物,像大象、蓝鲸这样的动物基本都以吨为单位来描述体重。不过,我们所说的体型大这是以猫科动物中的老虎、狮子等的大体型动物的标准的。即使是这样,我们也可以看出犬科动物依然和猫科动物有不少的差距。

这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猫科动物与犬科动物捕食方式的不同,不同的捕食策略让它们对于能量的摄取与消耗形成了差异,进而影响了体型的上限。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基础,通过捕食,食肉动物就能获取自身所需要的营养。


但猎捕动物本身就是一种消耗能量的过程,因此任何食肉动物在猎捕时都需要评估能量的的失去,从而做出合理的策略。就是在这一过程,猫科动物与犬科动物走上了不同的进化道路。

大型猫科动物多以伏击猎物为主,它们通常喜欢潜伏在草丛后方,借助植被的掩护悄悄接近猎物,趁其不备发起突袭,追上并扑倒猎物,锁喉或咬断颈椎使其窒息。这样的伏击让它们避免费力进行太长时间的追赶,同时也减少了与对方肉搏的机会,而这个过程正是捕猎中最耗能得环节。


伏击得猎捕策略让猫科动物的身体灵活,且爆发力极强,比如猎豹得时速可能达到110km左右。当然这也给它们带来另一个缺点,那就是耐力极差。一般的大型猫科动物,如果在爆发过程没有将猎物制服,可能就要挨饿许多天了。

犬科动物的策略正好和猫科动物相反,它们更擅长奔跑追逐,极具耐力。发现目标后,它们会通过不断地追逐将猎物从群体中孤立出来。不同于猫科动物用前肢扑到猎物,犬科大多通过牙齿进行撕咬,最终猎物会在极度的疲惫与惊恐中,失血过多而死。


同时,犬科动物的群居行为比猫科动物更为普遍。虽然群体攻击确实是有效的手段,但如果把猎捕行为从个体放大到群体行为,这或许并不是最划算的。相比较以个体生存的猫科动物来说,在食物的分享上,它们的生存难度确实小很多。

如果将猎捕方式与能量的得失联系起来,或许每个物种为何发展出这样的体型更有深刻的理解。刚才讲到犬科动物的群体攻击会让食物的缺口显著增加,1只动物1块肉和10只1块肉的生活状态必定差异很大,这意味着犬科动物想要长到大型猫科动物那样的体型,势必要获得更多的食物。


但这在现实中很难实现。首先,同样作为顶级猎捕者,在经过逐级的能量递减后,流向它们的能量本身就打了折扣,要想获得如此多的食物,势必要站在食物链金字塔的最顶端,而且还需要环境能供养得起的情况下。现实世界符合这些条件的生态系统少之又少。

而消耗资源少的猫科动物这时的优势就十分明显,因此体型的大型化会更容易一些。要想生存只能差异竞争,而合作就是最现实的手段。这反而也成为了限制它们体型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过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大型的犬科动物,比如犬熊科动物。当初的它们试图走猫科动物的路子,然而最终被碾压在进化的滚滚车轮之下。

而和犬科拥有共同祖先的熊科,虽然体型巨大,但为了避免大型猫科动物的竞争,用杂食和冬眠去弥补了巨大体形带来的能量缺口。


总而言之,猫科动物和犬科动物根据自身能量消耗与获取的不同,才有了体型的差异。而这其中重要的环节就是猎捕方式的不同。当然关于动物体型差异的秘密,仍有许多没有解开,就等着科学家和你们一起去发现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3
这个现象是长期进化而来的,现在跟犬科最近的是狼,他们进化的方向是群体合作,不是体型巨大化。
第2个回答  2020-10-03
因为犬类动物的捕猎方式和猫科动物并不一样,犬类动物更擅长奔跑,耐力这一方面,而这也造成了它们不敢长的太过高大,这样在奔跑途中就会陷入体力不支的情况
第3个回答  2020-10-02
犬科动物本来就是基因这样而已,它们长不大,也进化得不大。犬科动物就是比较小,不会变得很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