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应对网络引诱的政治小论文和关于春节等传统节日的保护与传承的小论文各一篇

600字以下 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

如何有效应对不良信息的诱惑和侵害

目前网络不良信息的多元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除了已经被各大媒体曝光的各种情色类的视频、图片、文学等“低俗内容”之外,网络不良信息中还存在着赌博、造假、诈骗等各类违反法律和违反道德的内容。 虚拟的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是对等的,现实世界中有美与丑、善与恶,网络世界里同样也有美与丑、善与恶。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网上的不良信息还是以“知识型”信息为主,但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上网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娱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时,不良信息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不良信息开始从单纯的“知识型”信息开始向“谋利型”转变,而且手段多样、形式复杂,其中不乏很多违反法律、违反道德的不良信息。 导致了这种现状的产生有三种主要因素:一、不良信息的赚钱魔力:互联网是“眼球”经济,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不少网站经营者开始利用不良信息吸引网民的“眼球”,以达到赚钱的目的;二、互联网信息的制造和访问缺乏监管:网民即是信息的阅读者也是制造者,但是面对不良信息,他们即成了受害人又成了违法人;三、非民主力量的“别有用心”:一些反人类、反民主的力量也同样存在于互联网上,他们通过不断传播不良信息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不良信息大致可以分为“违反法律”、“违反道德”、“破坏信息安全”三大类别: 1.“违反法律”类信息: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所明文严禁的信息以及其它法律法规明文禁止传播的各类信息;
2.“违反道德”类信息:违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违背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与习惯以及其它违背社会公德的各类信息,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等; 3.破坏信息安全类信息:含有病毒、木马、后门的高风险类信息,对访问者电脑及数据构成安全威胁的信息.
不良信息排名:1、 赌博 2、 假证件办理 3、 代写论文 4、 黑客网站 5、 色情淫秽信息 6、 股票证券诈骗 7、 管制品买卖 8、 暴力 9、 毒品 10、犯罪技能。这些都存在广阔的市场空间,对网民的诱惑极大。
在与不良信息巨大诱惑的斗争中,单靠使用者自觉自律的方式,显然远远不够。网康科技发布的报告指出,拔除网络“毒草”,建立不良信息长效整治机制,需要从信息制造、信息传播、信息访问三方面入手,“遏制源头,监管传播,控制访问”。 首先,遏制不良信息的源头。通过立法及执法手段严惩不良信息制造者,对发布不良信息的网民或是网站进行相应的经济制裁,严重者追究其刑事责任。要让他们知道“疼”,感到“怕”,从重打击那些制造不良信息的不法份子。 其次,监管不良信息的传播。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核制度,要求互联网从业者自律自查外;设立举报制度,发动网民的巨大力量进行监督和举报。 最后,控制对不良信息的访问。在网民能够接触到互联网的任何场所,例如公司、学校、酒店、网吧等地方加装网页过滤技术和产品,对不良信息进行封堵和过滤,使得访问者不能接触到不良信息。失去读者的不良信息也将失去生存的空间。

民族传统节日的保护---守护住中华民族节日之魂

“逢年过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而来的一句成语。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诗人戴复古在一首《新年自唱自和》的组诗中写道:

江山一夜雨,花柳九州春。过节喜无事,谋欢要及辰。

年年仍岁岁,故故复新新。把酒有余恨,无从见古人。

这首诗,道出了中国人过年过节的真谛:“谋欢”,就是过个快乐的节日。早年有一首儿童歌曲唱道:“同我们一起,过呀过着快乐的节日”。今日的春节联欢会也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台词:“欢欢喜喜过大年”。

然而,在现实中,老百姓在传统节日中“谋欢”的情感越来越淡薄,吃吃喝喝、人情送礼、节日促销、商业炒作堂而皇之地充斥在节日中。传统的年味变了,节气霉了,欢乐的年节之魂正在悄然离去。

传统节日是在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悠久历史过程中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空间,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和维系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代表性象征符号,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活态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谛”,也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存续的“真谛”。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一定要牢牢地守住这个“真谛”。

被拥有者普遍认同的民间信仰是节日传承的灵魂。当前,在传统节日文化保护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民间信仰的问题。民间信仰是传统节日的精神支柱,体现出中华各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之“魂”。将“民间信仰”等同“封建迷信”的说法,是个固步自封的、没有被彻底破除的“误区”,应当打破。没有民众普遍认同的精神支柱的节日,必然“失魂落魄”。

传统节日的仪式性规范决定固定的节期和相对稳定的节日场所,制约着节日的“活态传承”。随意更改节期或脱离传统的场域,都会使节日的“活态传承”遭受破坏。把固定时间举行的民间信仰节日活动或表现形式,变为一种日常性“谋钱”的演出节目,背离节日“谋欢”的精神价值取向,必然是对节日文化遗产的亵渎。
年年仍岁岁,故故复新新。保护、传承中华民族节日文化,必须守护住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谋欢”真魂,魂兮归来,任重而道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23
《人才论》
人才是指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进行了创造性劳动,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某一工作岗位上作出较大贡献的人。人才是有层次和类别的,为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理所当然是人才,而在平凡而普通的岗位上进行了创造性劳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一切的也是人才。只要有志气,勤奋好学,人人都可以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人才。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它需要一大批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各个层次的人才。特别是在面临新科技革命挑战的今天,人才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已迈进21世纪,振兴中华是我们这一代青少年学生在新世纪应该肩负的历史使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我们青少年学生成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在确立成才目标时,首先要考虑祖国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这是正确选择成才目标的前提;其次要从实际出发,这是选择成才目标的出发点。总之,我们青少年学生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抓住大好机遇,树立崇高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认真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为祖国需要的有用之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