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桥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自安溪县成立以来,官桥镇的行政归属经历了多次变迁。宋朝时期,官桥镇被划分为归善乡的依仁里、积德乡的新溪里、修仁乡的崇善里和金田乡的龙兴里。明清时代,安溪分为18个里,官桥镇则归属新溪里、依仁里和兴一里。进入民国时期,官桥镇的行政区域在民国21年(1932年)时,新溪和依仁两里划归依新区;随后在民国25年(1936年)变为第一区,再于民国29年(1940年)改称为官赤镇;直至民国34年(1945年),全县划为19个乡镇,官桥镇则属于官溪镇,管辖官郁、仁峰等12个保,部分区域归属尚卿乡的新春保。



新中国成立后,官溪镇曾先后归属龙城区和第二区,1952年7月归属第五区,管辖官桥小镇及莲美等12个乡。1955年9月,第五区改名为官桥区,拥有14个乡。1958年,官桥区被撤销,分为官桥乡和春坛乡,后与龙门乡合并成立官桥人民公社,这是全国首个人民公社。1961年8月,官桥境内划分为7个小公社,隶属于官桥区。1965年4月撤销区划,这些小公社合并为官桥公社。1984年8月,官桥公社改为现在的官桥镇,沿用至今。



2005年底,官桥镇下辖官桥街居委会和29个村,包括官桥、官郁、仁宅等,以及茶果场、益林林场、岚风格林场等单位。其中,善坛村是畲族聚居地。据记载,官桥镇共有19224户,77481名居民。




扩展资料

地名,我国有山东枣庄滕州市官桥镇、湖南浏阳市官桥、福建泉州南安市官桥镇、福建安溪县官桥镇。也指官路上的桥梁,杜甫《长吟》:“江渚翻鸥戏,官桥带柳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