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死亡的认知和理解,与年龄有关吗?

如题所述

在中国,死亡一直是讳莫如深的话题,成人之间忌讳谈论,更别说跟孩子谈。

这其中自然就缺乏一种教育,“死亡教育”,或者是“生命教育”。

死亡是绚丽多彩的温情,近日火热的电影《寻梦环游记》便是一场有关死亡的很好的教育。

故事以墨西哥的亡灵节为背景,剧情并不新鲜,甚至有些老套,但很多人爱上的,是那个虚拟的绚丽多彩的亡灵世界,以及故事背后直击人心的如何对待死亡的这个终极命题。

类似于墨西哥的亡灵节,在中国也有——清明节和鬼节,这两个节日的标志是各家各户都会买一些香烛纸钱,要去墓地或者是就近的十字路口烧上一些,以飨亡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和coco亡灵节中供奉照片导引亡灵来家过节,是异曲同工的。

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这样的节日和习俗,但对其背后的意义,我们又知道多少,能教育给孩子的又有多少?

孩子是天生的观察家,当我们选择不和孩子讨论某些问题时,他们也在犹豫要不要提出疑问。

“如果这些话说出来会让爸爸妈妈不高兴,那我最好不要说也不要问,它一定是坏的……”

把禁忌当成秘密,只会加剧孩子们对它的恐惧感和压力感。

但其实,他们很早就已经开始慢慢体会死亡的含义,虽然我们不说。

死去的昆虫、枯萎的植物、童话、漫画里暗藏的死亡气息、家里宠物的死亡,甚至亲人的离世。如此种种都让孩子对死亡有了些模糊的概念。

新泽西学院的心理学博士 James Graham 说,孩子对死亡的理解取决于两大因素——生活经验与发展水平。

5岁之前的孩子,大多认为死亡只是临时的,就像是在睡觉。在他们的想象中,死去的人或动物可以借助药水或者魔法、念一串咒语,死而复生。据研究统计,只有约10%的3岁左右儿童能理解死亡的不可逆。

5-9岁的孩子,开始相信他们所看到的,所有的生物都会死亡。会把骷髅和死亡联系起来,有时会做噩梦……这时,他们倾向于不把死亡和自己联系起来,认为自己可以逃脱。

9岁-青春期,他们开始明白地认识到,死是不可逆,是所有功能的衰竭,并且他们也会死于未来的某一天……

成长就是这样,慢慢地脱离幻想,慢慢地认清现实,它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我为什么愿意和女儿聊死亡?那是因为,既然,她终有一天会明白这些略有点恐怖的事实,那么我希望,由我来说。

因为在恐惧的阴影下,我会帮她加入一些爱与希望,帮她正视这些我们很难改变的命运。

我想让她明白,无论未来经历怎样的大风大浪,家人已经教会她掌握了好好活下去的力量。

我想让她在没有我们庇护的时候,也能够坚强地,用自己的双脚,站立在这片土地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