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研究关于"欧亨利"短篇小说写作风格的文章★★

求关于研究"欧·亨利"短篇小说写作风格的文章(最好是英文).也就是国内外人士研究他的小说风格所写的文章或者是论文.提供网站或者是文章.越多越好.谢谢!如果提供的信息我能利用的越多,我会再追加分!
还有书名~出版社什么的.我写论文需要用到的.谢谢

1862年9月11日,距华盛顿州不远的北卡罗来纳州有一个名叫格林斯波罗的小镇。小镇里一位不得志的医生和他美丽纤弱的妻子生了一个大眼睛、不大强壮的孩子。谁也不曾想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孩子以欧·亨利的笔名平步文坛,成为一个深受美国和世界读者喜欢的伟大小说家,并且在百年之后仍然保持着长久的影响和魅力。
欧·亨利的人生之路崎岖、艰苦而又不幸,他三岁丧母,15岁就走向社会,从事过牧童、药剂师、�事、办事员、制图员、出纳员等多种职业。1889年,他和罗琦不顾她父母的反对私奔成婚,并在年轻妻子鼓励下走上创作道路,创办《滚石》杂志,发表幽默小品。后来,他因挪用银行资金被判五年徒刑。出狱后,他迁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每周为世界报提供一个短篇,但因第二次婚姻的不幸,加之饮酒过度,终于1910年6月5日在纽约病逝。
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的美国,随着资本主义逐渐向垄断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显露突出。欧·亨利长期生活在下层,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使他对这些矛盾心感身受。曲折的人生、丰富的经历、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使他情不自禁地把社会的各种现象形象地概括在自己的作品中,如下层劳动群众生活的贫穷艰辛,道貌岸然的上流骗子,巧取豪夺的金融寡头,肆无忌惮的买卖官爵,小偷、强盗、流浪汉的生活,以及失业、犯罪等等。对贫民他充满了同情,对资产阶级剥削者从不同角度予以批判与揭露,道出了下层劳动群众对剥削、压迫的愤怒反抗与心声。
欧·亨利一生创作了270多个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还有数量很少的诗歌。欧·亨利的诗歌创作反映了他对自然、人生所面临的社会矛盾的态度,他写小鸟、古老的村庄,歌颂流浪者,以阴郁的笔调吟颂“唱催眠曲的男孩”,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但因数量少、成就不大,因而影响很小。相反,他的许多书信倒是精彩的随笔,他同编辑谈生活,谈创作,表达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创作思想。欧·亨利的代表作品是《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和《最后一片叶子》。其著名小说还有《黄雀在后》、《市政报告》、《配供家具的客房》、《双料骗子》等,真实准确的细节描写,生动简洁的语言使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也使他在世界短篇小说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有人曾将他比做“美国的莫泊桑”,这是有其道理的。
幽默是美国的文学传统之一。从华盛顿·欧文开始,许多作家都善于写那些有趣可笑而又意味深长的故事。欧文的幽默是在善意的揶揄之中含有淡淡的讽刺;马克·吐温的幽默以充满俚语的口语,滑稽、俏皮的描写和极夸张的形象,揭示了生活中的真理;欧文·肖的幽默则在注重描述人物性格的幽默风趣上。欧·亨利承袭这一传统,受同时代作家的影响,加之一生经历坎坷,使得他独特的幽默与众不同——充满了辛酸的笑声,在夸张、嘲讽、风趣、诙谐、机智的幽默之中,含有抑郁、凄楚的情绪。读《麦琪的礼物》让人苦笑,读《警察与赞美诗》让人悲凉辛酸。这种“含泪的微笑”,加深了作品的社会意义,具有长久的艺术魅力。
处理小说的结尾,是欧·亨利最具创造性的贡献,也使他在美国和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名。他善于戏剧性地设计情节,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最后在结尾处出现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使读者感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称奇。但由于作者写作速度快且多,这种手法运用过多过滥,不免使人感到有明显的雷同和公式化的弊端。他的小说的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欧·亨利不愧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其高超的写作技巧,使得他的小说有了“欧·亨利式”这一称号。
以下是欧.亨利的名作《麦琪的礼物》赏析 :
《麦琪的礼物》这篇文章,一开头就设置悬念,德拉只有一元八毛,可是明天就是圣诞节了,她不够钱给丈夫买礼物,作者接着围绕德拉一头美丽的秀发和杰姆的金表展开描写,德拉为了给吉姆买他梦寐以求的金表表链,忍痛割爱,卖掉了一头的秀发。等到吉姆回来,她发现丈夫看见她的短发,神情不对,在这里又设下了一个悬念,待德拉打开杰姆送给她的礼物,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吉姆送给妻子一套发梳,德拉已经用不着了,接着,德拉送礼物给吉姆,再次出人意料,德拉的礼物也派不上用场了,因为吉姆的金表也卖掉了。故事到此结束,却给人回味无穷。这是典型的“欧·亨利式情节”和“欧·亨利结局”,欧·亨利的写作风格我们可以从这里大概了解到一些。
文章极具“欧·亨利式的语言”,幽默、风趣、诙谐、俏皮、善用夸张和比喻。如那句“现在,他的收入缩减到二十美元,‘迪林厄姆’ 的字母也显得模糊不清,似乎它们正严肃地思忖着是否缩写成谦逊而又讲求实际的字母D。”给穷人生活的无奈增添了喜剧的色彩。
文章还极为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形象,他描写德拉瘦小而灵巧,身材苗条,特别是形容她的头发,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如果示巴女王也住在天井对面的公寓里,总有一天德拉会把头发披散下来,露出窗外晾干,使那女王的珍珠宝贝黔然失色。” “德拉的秀发泼撒在她的周围,微波起伏,闪耀光芒,有如那褐色的瀑布。”他描写吉姆,“吉姆站在屋里的门口边,纹丝不动地好像猎犬嗅到了鹌鹑的气味似的。他的两眼固定在德拉身上”。“‘你说你的头发没有了吗?’他差不多是白痴似地问道。”把一个疼爱妻子,甘愿把祖传家宝卖掉为妻子买礼物的丈夫的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
读完这篇文章,我们不免感到遗憾那对贫穷的夫妻,为了爱人,他们卖掉了自己最为珍贵的东西,可是他们送给对方的礼物却都没有用处了。尽管这样,我们还是从中体会到那对夫妻的纯洁和善良,体会到他们永恒的爱情,同时也领会到美国下层人民生活的艰难和辛酸,作者对他们事实给予了深深的同情和祝福的。
最后一段,揭示文章的深刻主题,麦琪本是指圣婴基督出生时来自东方送礼的三贤人,作者把他们称作是麦琪,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热爱,同时给他们的礼物披上了神圣的色彩,是具有人性的,闪烁着爱的光芒的礼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15
Walter B.Pitkin , The Art and Business of Story Writing , 1908.
刘新义 , 论麦琪的礼物语言特色,济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5/02.
田艳 , 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3.
吴伟仁 , 美国文学史及选读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6.2.
张昕 , 论欧•亨利短篇小说的艺术构思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5/04.
张贞梅 , 评欧•亨利的艺术手法 , 淮北煤师院学报2001.2 第22卷第1期
《走进迷宫——欧·亨利的艺术世界》,阮温凌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找了很久的啊,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3-09
欧·亨利短篇小说的创作风格
------“欧·亨利式的手法”鉴析
内容提要: 欧·亨利(O·Henry ,原名 威廉·西德尼·波特 1862-1910) 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奠基人,他的作品编织了一个个幽默而伤感的短篇故事,有“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之称,他的艺术成就在于他独特的具有讽刺艺术的创作风格,其艺术风格的代表则是独特的反衬与隐蔽的批判,加之其著名的“欧·亨利式的结尾”,人们将其统称之“欧·亨利式的手法”。欧·亨利给美国短篇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同时又以他那独具风格“含泪的笑”称誉世界文坛并产生了“惊人持久的影响。”①
二、妙用曲笔使得亦真亦幻 隐蔽的批判如影随形
欧·亨利生活与创作的年代,正美国资本主义飞速发展并走上帝国主义阶段的时期,国内资本主义高度集中,低层人民的生活日益贫困,而面对这样的现实生活的美国文学,已经从早期的浪漫主义逐渐转型为严峻的现实主义。作为诞生于这种典型的历史环境中的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作家,欧·亨利是扎根生活并且面对现实的。但是大众文化取向逐渐走向低级趣味与哗众取宠的社会现实也让作家认识到,出版商与杂志老板需要的是投向大众文化的猎奇故事、幽默笑话甚至是庸俗的社会诽闻,是结局要让人惊奇、给人愉快的文化快餐。为了艺术生存,也为了艺术追求,这也就迫使作家在小说创作的手法上多用些功夫,以违心求得转向,用技巧造就适应。而这种转向与适应的结果,却是崭新的欧·亨利式的创作艺术的诞生。

关键词:欧·亨利 独特的反衬 隐蔽的批判 曲笔 “欧·亨利式的结尾”
欧·亨利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奠基人,同时亦与法国作家莫泊桑以及俄国作家契诃夫齐名,是响誉世界的短篇小说三位大师之一。但是比起另外两人来,欧·亨利所经受的磨难与非议则更加的多,人生之路也异常的坎坷曲折。欧·亨利的一生充满了不幸,正如他在《麦琪的礼物》中的感叹:“人生是由低泣、抽臆、微笑组成的,而抽臆占了大半部分。”②然而艰辛生活给了作家灵感的源泉,并最终磨砺出一代文学巨匠,这不能不说是生活对作家本人的一种幽默,仿佛作家人生中的“欧·亨利式的结尾” 。
一、从以小见大到笑中含泪 独特的反衬无处不在
欧·亨利小说中表现出的明显的艺术特色之一既是其“以小见大”的反衬式的创作风格,作家擅长运用剧情以及人物的反差来映衬出“笑中含泪”的艺术效果,这种风格的养成是与他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的。作家的一生十分坎坷,三岁丧母的欧·亨利跟着当教员的姑姑学习,十七岁当学徒,后来到银行当出纳员,之后办过杂志,由于银行的怀疑使得他惹上了官司,被迫逃往洪都拉斯,回国探望病重的妻子后得到的却是妻子病故的噩耗与他被判监禁五年的双重打击。但是人生的艰辛与坎坷并没有击倒作家的信心,相反给了他宝贵的生活阅历这比创作上的财富,他以身边熟悉的小店员、医生、律师、潦倒的艺术家甚至小贩与小偷等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来作为写作的对象,为读者们展示出小人物们的真实的生活画面和他们丰富复杂的感情世界。作家所处时代的美国并没有变成“人人享有民主、自由、幸福权利”的天堂,却成了世界上“贫富间鸿沟最深的国家之一,在那里一方面是一小撮卑鄙龌龊的沉溺于奢侈生活的亿万富翁,另一方面是千百万永远在饥饿线上挣扎的劳苦大众。”③作家将描写纽约社会生活的集子命名为《四百万》,因为他认为构成纽约的社会基础是“四百万”的纽约民众,而绝非是“四百个”富翁。在短短四十八年的人生旅途中,他为人类留下了一步长篇、将近三百个短篇小说的文学遗产,其中大多数都是在描绘平凡的小人物们的生活。
第3个回答  2007-03-12
研究方面的文章网上非常不好找,但是有这方面的书出版 你可以去图书馆或者大型书店查一下,有这本书。

中年文学评论家、国立华侨大学研究生导师阮温凌教授的学术论
著《走进迷宫——欧·亨利的艺术世界》(40万字),新近由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著者学术研究中的第三部力著,为我国目前
唯一的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欧·亨利的独家之作,被外国文学界专家、
教授誉为“填补了我国学术界的一项空白”。

作者 阮温凌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书名《走进迷宫——欧·亨利的艺术世界》
第4个回答  2007-03-09
“Prolific American short-story writer,amaster of surprise endings,who wrote about the life of ordinary people in New York oity.Typicalfor 0.Henry’S stories is a twist of plot which turns on an ironic orcoincidental circumstance.O.Henry’S humorous,energetic styleshows the influence of Mark Twain and Ambrose Bierce. William Sydney Porter(O.Henry)was bom in reenboro,North Carolina.When William was three,his mother died,and hewas raised by his parental grandmother and paternal aunt.Williamwas an avid reader,but at the age of fifteen he left school,andthen worked in a drug store and on a Texas ranch.He continued toHouston:After moving to Austin;Texas,in 1882,he married.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