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题所述

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221年9月22日-223年6月10日)、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1]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之纪念。本名刘备别称汉昭烈帝、汉先主、刘玄德、刘皇叔字号玄德所处时代蜀汉民族族群汉族人物关系
刘理儿子刘禅儿子刘弘父亲刘辑孙子刘胤孙子刘璩孙子刘恂孙子刘谌孙子刘瓒孙子刘琮孙子刘璿孙子刘林孙子庞统下属廖化下属关羽义弟张飞义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30

  《三国演义》中曹操、孙权和刘备争霸天下。人们这样说三个人,曹操是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是英雄,坐镇江东,总揽英雄,善于守成。而刘备最受读者欢迎,说他是枭雄,有众多良将贤士追随,也是最感动读者的人物。那么刘备是怎样一个人,让这么多良将贤士追随?龙皇今天就全方位解读刘备这个人。

  

  第一、懂得收拢人心。刘备出身汉室宗亲,本身在三大诸侯中就挂着一个正统。他和关羽、张飞结拜,以兄弟情义结交。还记得张飞酒醉丢了徐州,还陷落了刘备妻子,张飞就要自尽谢罪。刘备却是安慰“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尚可补,手足断安得续”,于是也就有了兄弟抱头痛哭,最终夺回徐州和刘备妻子。

  

  长坂坡,曹操数十万大军围追堵截,刘备损兵折将,落荒而逃,更倒霉的是独子阿斗还陷落曹操阵中。赵云不惧危险,七进七出,最终救出阿斗。再见主公刘备时,赵云浑身是伤,仿如血人。刘备结果阿斗,看看熟睡的孩子,又看看几乎九死一生的上将,何以抚慰忠心耿耿的赵云,也只得把孩子扔在地上,大呼道:“为此孺子,几损孤一员上将!”难道真地不爱惜孩子吗?实在是“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至马前”,惹得赵云赶紧抱起孩子,拜哭于地。

  

  白帝托孤。诸葛孔明就在身边,儿子阿斗也在旁边。自己死后阿斗能够掌握蜀国吗?诸葛亮能够倾心辅佐阿斗吗?刘备最终把阿斗支走,只留孔明在面前,嘱托道:“朕自知时日不多,卿之才十倍于曹丕,朕死之后,嗣主可辅则辅之,不可辅卿可自立为成都之主!”此时的诸葛亮汗流浃背,躬身拜于地,面对刘备如此信任,又怎会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二、懂得隐忍,懂得藏拙。在曹操的帮助下,刘备终于消灭吕布,重新占领徐州。可是曹操又怎会让刘备安心占据徐州,最终把徐州交给了自己的心腹车胄,却是把刘备带到了许都。见过皇帝,续了叔侄之谊,于是刘备也就成为了皇叔,左将军,豫州牧。可刘备在许都可是一点也不敢招摇,反而是每日种菜,瓦解曹操疑心。

  

  还记得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派人请刘备过府饮酒,青梅时节,梅雨纷纷。曹操论及天下英雄,最后语出惊人,“纵观天下英雄,唯使君与孤尔”,这时忽然天降惊雷,而刘备被曹操说破英雄手中筷子也落了地,于是从容拾筷子道:“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问道:“大丈夫亦畏雷乎?”刘备回道:“圣人云,迅雷而变色。圣人圣人尚且如此,何况于常人。”如此方让曹操对自己最终放心,

  

  第三、秉持大义,不贪小利,英雄乐于为之赴死。在荆州依附刘表之时,有诸葛亮《隆中对》在前,要先取荆州以为根基。可刘备自知受刘表大恩,纵刘表以荆州想让,刘备亦不肯受。荆州内乱,蔡瑁党羽拥立幼子刘琮,还要投降曹操,有人劝刘备乘机夺下荆州,刘备言:孤受景升大恩,今其新丧,却要杀其子,而取其地,此不义之事,孤终不为。最终宁愿有夏口之败,当阳之奔。

  

  为大义救徐州,退曹操之军。入川而不忍夺同宗刘璋基业。这些难道都是刘备不忍吗?实则是那样做了,固然能有眼前之利,却会丧失人心。刘备终不是袁绍等急功近利之徒。袁绍曾受韩馥大恩,请其帮忙守卫冀州,可袁绍却乘机霸占了冀州,结果如何?袁绍纵有北方四州之地,最终也是败给曹操,身死族灭。这也是刘备比袁绍高明的地方,曹操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孤耳”,绝非虚言。

  

  再读三国,真是让人感慨良深。龙皇读书,为大家每日分享最新鲜的阅读感受,欢迎关注,就到这里,再见!

第2个回答  2011-01-18
简短点就用4个字盖棺论定:折而不挠

意思:经常遭遇挫折,但是永不气馁,顽强奋斗

◆陈寿: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吕布:是儿最叵信者。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傅斡: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张辅: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

人物评价
[编辑本段]

三国志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刘元:“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陈登:“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

袁绍:“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程昱:“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夫

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将生忧寡人。”、“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

刘晔:“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

孙胜、贾诩:“刘备雄才。”

诸葛亮:“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张松:“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雠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

赵戬:“刘备其不济乎?拙于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何以图人?”

傅干:“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孙权:“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

陆逊:“刘备世之枭雄。”

张辅:“刘备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

张松:“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雠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

刘巴:“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

钟会:“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朔野,困踬冀、徐之郊,制命绍、布之手,太祖拯而济之,与隆大好。”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昭烈皇帝:“皇帝遗植,爰滋八方,别自中山,灵精是钟,顺期挺生,杰起龙骧。始于燕、代,伯豫君荆,吴、越凭赖,望风请盟,挟巴跨蜀,庸汉以并。乾坤复秩,宗祀惟宁,蹑基履迹,播德芳声。华夏思美,西伯其音,开庆来世,历载攸兴。”

诸葛亮上表刘禅:“伏惟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焘无疆,昊天不吊,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啕,若丧考妣。乃顾遗诏,事惟大宗,动容损益;百寮发哀,满三日除服,到葬期复如礼;其郡国太守、相、都尉、县令长,三日便除服。臣亮亲受敕戒,震畏神灵,不敢有违。臣请宣下奉行。”

习凿齿曰:“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9
刘备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优点是多方面的,如爱民爱材、宽厚仁义、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诚。《三国志》评论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尽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不二,诚君臣之圣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侠,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看,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竟利,且以避害云尔。”他能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军事人材收为己用。最典型的范例就是诸葛亮,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临终前遗言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诸葛亮却在大权在握时,念念不忘完成刘备的遗志,最后在北伐的战争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刘备的政治品格特点,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的体现。孔、孟的政治主张强调“德治”,强调“仁政”,告诫统治者要“以德服人”,要用自己的人品、高尚的道德来影响臣民,征服百姓。刘备在复杂的政治斗争实践中领略到遵循儒家政治思想理念对于角逐天下的重要性,十分注意自身品德人格的修养,树立贤德之君的风范,临终时仍不忘留下遗诏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正是这个“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的基本政治理念,铸成了刘备一生受人敬重的政治品格,成就了刘备的一生霸业。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9-28

刘备勇敢好战,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