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放久了散发出的气味对人有什么影响

如题所述

垃圾露天堆放释放出大量的氨,其中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强烈刺激作用。氨在人体组织内遇水生成氨水,可以溶解组织蛋白质,与脂肪起皂化作用。氨水能破坏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影响组织代谢。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强烈刺激作用。

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高浓度氨气,氨中毒主要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正常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能够抑制外周的低级中枢,当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使得其对外周低级中枢的抑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从而外周低级中枢兴奋。引起惊厥、抽搐、嗜睡和昏迷。吸入极高浓度的氨可以反射性引起心搏骤停、呼吸停止。

扩展资料:

垃圾分类意义

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如纸张、塑料、橡胶、玻璃、瓶罐、金属以及废旧家用电器等从被垃圾污染的大地垃圾中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它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垃圾通过分类收集后便于对不同类垃圾进行分类处置。如对有机垃圾进行堆肥发酵处理,把有机垃圾制成农田用肥和绿化用肥,对没有回收利用价值的无机垃圾进行填埋处置,对热值较高的可燃垃圾进行焚烧处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垃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3

垃圾露天堆放释放出大量的氨,其中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强烈刺激作用。氨在人体组织内遇水生成氨水,可以溶解组织蛋白质,与脂肪起皂化作用。氨水能破坏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影响组织代谢。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强烈刺激作用。

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高浓度氨气,氨中毒主要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正常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能够抑制外周的低级中枢,当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使得其对外周低级中枢的抑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从而外周低级中枢兴奋。引起惊厥、抽搐、嗜睡和昏迷。吸入极高浓度的氨可以反射性引起心搏骤停、呼吸停止。

扩展资料:

氨气吸入呼吸道内遇水生成氨水。氨水会透过粘膜、肺泡上皮侵入粘膜下、肺间质和毛细血管,引起:

1、声带痉挛,喉头水肿,组织坏死。坏死物脱落可引起窒息。损伤的粘膜易继发感染。

2、气管、支气管粘膜损伤、水肿、出血、痉挛等。影响支气管的通气功能。

3、肺泡上皮细胞、肺间质、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坏,通透性增强,肺间质水肿。氨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使淋巴总管痉挛,淋巴回流受阻,肺毛细血管压力增加。氨破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上述作用最终导致肺水肿。

4、粘膜水肿、炎症分泌增多,肺水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气管及支气管管腔狭窄等因素严重影响肺的通气、换气功能,造成全身缺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垃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7-02

闻多了垃圾的味道是有害的,主要影响是:会造成呼吸道感染,比如鼻腔炎和肺炎等。可能会造成头晕,破坏身体系统,产生疾病。

市民在家中或单位等地产生垃圾时,应将垃圾按本地区的要求做到分类贮存或投放,并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可回收的非生物垃圾,如纸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等投放在指定的垃圾桶内。

二、对不可回收的垃圾,如腐烂垃圾、厨房垃圾、果壳、花草、衣服等投放到指定的另一个垃圾桶内。

分类后的垃圾处理:

(1)湿垃圾(有机垃圾)在有机垃圾加工利用厂被加工成有机肥或有机复合肥,用于绿化或农业施肥。

(2)干垃圾(无机垃圾)在生活垃圾分拣中心被进一步细化分类为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等可回收利用成分,再由相应的再生利用厂进行再生利用。

(3)有害垃圾在有害垃圾分拣处置站分拣,可回收利用物送去回收利用,残渣进行焚烧或安全填埋处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垃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7
垃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但是主要臭味的来源是戊二胺的味道,又称尸胺,是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有毒气,很遗憾,这种气味确实对身体有害,而且还有氨气等等。
恶臭气体按其组成可分成5类:①含硫化合物,如H2S、SO2、硫醇、硫醚等;②含氮化合物,如氨气、胺类、酰胺、吲哚等;③卤素及衍生物,如氯气、卤代烃等;④烃类及芳香烃;⑤含氧有机物,如醇、酚、醛、酮、有机酸等。
以上一段是我复制粘贴的,总之在长期接触垃圾的时候请做好防护处理,戴口罩等。使用除臭剂并不能真正的去除这些有害物质。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9-24
垃圾味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氢,三甲胺,亚硝胺,氢氧化铵,二氯甲烷和磷化氢,氯气,氯化氢,二氧化硫等,其中的亚硝胺和二氧化硫致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