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炒饭为什么别名三香碎金

如题所述

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原流传于民间,相传源自隋朝越国公杨素爱吃的碎金饭,即蛋炒饭。隋炀帝巡视江都(今扬州)时,随之也将蛋炒饭传入扬州,后经历代厨坛高手逐步创新,柔合进淮扬菜肴的‘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加工讲究,注重配色,原汁原味’的特色,终于发展成为淮扬风味有名的主食之一。
  余生也晚,且孤陋寡闻,所知者除了谢讽在《食经》中曾有“越国食碎金饭”(注:即蛋炒饭)之记载之外,剩下的还是“相传”以及“相传的相传”。再不严肃的说,至少在像《隋唐演义》、《扬州画舫录》甚至《鹿鼎记》这样不严肃的书籍里面,我至今还不曾闻到过这碗蛋炒饭传说中的甘香。
  扬州炒饭的主料是上白米500克、草鸡蛋4个;配料包括水发海参20克、熟草鸡腿肉30克、熟精火腿10克、水发乾贝10克、上浆湖虾仁50克、水发花菇20克、熟净鲜笋30克、青豆10克;调料包括香葱末10克、湖虾籽1克、精盐6克、绍酒6克、鸡清汤100克、色拉油60克。
 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相传源自隋朝越国公杨素爱吃的碎金饭,即蛋炒饭。隋炀帝巡视江都(今扬州)时,将蛋炒饭传入扬州,后经过历代烹饪高手的逐步创新,揉进淮扬菜肴的“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加工讲究,注重配色,源汁源味”的特色,终于发展成为具淮扬风味有名的主食之一。 扬州炒饭的名气遍及世界很多国家,据国外来的朋友讲,许多外国人都喜欢吃扬州炒饭,却不知道扬州是怎么一回事,在他们的头脑中扬州并不是地名,而误认为是这种炒饭的做法。
  扬州炒饭的品种丰富,有“金裹银”、“什锦蛋炒饭”及“青菜炒饭”等。 
  所谓“金裹银”就是在饭粒的外层裹上一层金黄色的鸡蛋,其作法是:先将米饭放入锅中翻炒,然后将打散的鸡蛋液均匀地包裹住米饭。经过这样炒制的米饭,其饭粒的外层是金黄色的,里面则是白色的。
  什锦蛋炒饭,是扬州炒饭中最典型的品种,它有很多配料,常用的有鸡蛋、海参、火腿、青豆、虾仁、猪里脊肉、香菇、笋、葱花等等。制作时先将鸡蛋炒好,再将其他配料炒熟,加清汤和盐调好味,盛起备用,然后开始炒米饭,米饭要炒得粒粒分明而没有湖斑,最后将炒好的鸡蛋和其它配料倒入一半炒匀,炒匀后盛出三分之二放在盘中,再将剩下的配料与锅中的米饭炒匀,盖在盘中的炒饭上。如此做出的炒饭既漂亮,又有很多配料在上面,真是好吃看得见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