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决策的运行过程都要经过皇帝参与吗?如果是,那么是怎么参与的呢

如题所述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国防部)、刑部(管法刑狱,相当于司法部)、工部(管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中书省
长官为内史令,副长官为内史侍郎,主要职官有中书舍人。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起草之责主要由中书舍人负担。
门下省
长官为纳言,副长官为黄门侍郎,主要职官有给事中。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如认为不当,可以封还和加以驳正,称“封驳”。驳正之权主要由给事中掌握。中书、门下二省都设在宫内,所以又有谏诤之责,设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分属二省(左属门下、右属中书),以匡正皇帝的过失。
尚书省
尚书省设在宫外,长官为尚书令,实际不任命,由副长官左、右仆射代行职权。仆射之下有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负责都省职事,总领六部。各部长官称尚书,副为侍郎;各司之长为郎中,副为员外郎,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他们对中央担任具体事务的九寺三监(或五监,见卿监)及地方上的府、州、县官有领导、监督之权。“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是三省分工原则,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2-12
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人大和相关部级部门(卫生部,公安部啥啥的相关部门)。但是中书省的决定必然会根据轻重缓急或者等级权限呈报给皇帝的。就好像公司里的HR要公布放假消息,必然也会找HR的boss签字,如果涉及重要的事情,还是要让董事会的boss(相当于皇帝)签字。
第2个回答  2014-02-12
不论哪个朝代!军国大事自然是皇帝拍板的!芝麻绿豆的小事,谁会有闲心去管!追问

可是教科书上没写要经过皇帝审批呀

追答

呃!教科书怎么会写这里细枝末节的小事!一个皇朝,如果皇帝都说了不算,那岂不就危险了!再说了,都说皇帝是日理万机,不做决策,哪里来的万机!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