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出处

如题所述

这句话出自胡适的《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胡适谈读书》

胡适是上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开启中国社会文艺复兴的重要人物。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胡适在当时就具有很大的感召力。而作为一个集文学、史学、哲学、教育学、红学、教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问于一身的大学者,胡适更是桃李满天下,其思想和学术更是影响深远。

扩展资料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哲学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首倡白话文和新诗,为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对中国近现代的文化和思想产生深远影响。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胡适在文学、史学、哲学、教育学、红学、伦理学等方面都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著述丰厚,代表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胡适文存》《胡适全集》等。一生获得35个博士头衔,1939年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胡适谈读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20

这句话出自胡适。


意思是:世上没有‘包医百病’的仙方,也没有“施诸四海而皆准,推之百世而不悖”的真理。 不要幻想毕其功于一役,一夜之间在地上建起天堂,在追求真理寻找幸福的过程中要脚踏实地,得尺进尺,得寸进寸一点一滴的改造渐进才能完善达到。

扩展资料:

作者: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

“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20年不谈政治;20年不干政治”的态度。他于1920年代办《努力周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19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

1938~1942年出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193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2年返台,1957年始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的治学方法。

实验主义

胡适师从美国“实验主义”大师约翰·杜威,他的文章,往往富有实验主义的精神,很有建设性。

胡适强调做学问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他本人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句话注重的后半句,不管是研究科学,研究国学,研究治国之道,需要的是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的谨慎。

实事求是,不是避开事实问题而去谈理想主义,不是抛弃现实问题而去重建社会。需要有一种实践的精神在事实中发现问题,并改善现实,这或许就是胡适的实验主义。 

自由主义

对于别人的意见和观点不要轻易去否定或肯定,也不要以为自己的观点是绝对的正确。胡适要告诫的容忍异己的声音,自由的前提是容忍,这样社会才会真正的自由。

胡适的自由主义,不仅仅在于人要争取自己的人身自由,言论自由,法律上的平等,胡适或许更看重容忍对于社会自由的重要性。真正自由的社会是有包容性的社会,这个社会可以让不同政见不同观点的人生活在一起,这个社会可以让不同党派的人来担任重要的职务,这个社会允许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政治理想,这个社会也允许你是无神论者,当然也允许你有宗教信仰。这个社会处处是自由的人,正因为他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容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3-08
这句话出自胡适。
意思是
世上没有‘包医百病’的仙方,也没有“施诸四海而皆准,推之百世而不悖”的真理。 不要幻想毕其功于一役,一夜之间在地上建起天堂,在追求真理寻找幸福的过程中要脚踏实地,得尺进尺,得寸进寸一点一滴的改造渐进才能完善达到。
满意请采纳~\(≧▽≦)/~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23
这句话出自胡适的《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胡适谈读书》
胡适是上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开启中国社会文艺复兴的重要人物。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胡适在当时就具有很大的感召力。而作为一个集文学、史学、哲学、教育学、红学、教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问于一身的大学者,胡适更是桃李满天下,其思想和学术更是影响深远。
第4个回答  2015-03-07
傅国涌:新语言和胡适的“得寸进寸”社会演进思路 选项

摘要:晚清以来,从梁启超到胡适最终获得突破的新语言,至少包含了这些层
面,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民间语言替代庙堂语言、公民语言代替权力语言、常识语
言代替革命语言、开放性语言代替封闭性语言。梳理胡适自少年时代办《竞业旬
报》到提倡《大公报》和政府公文使用白话文的线索,新语言可以说是胡适倡导的
“得寸进寸”道路的第一个支撑点,他从倡导语言方式的变化入手, 试图通过新语
言带来新思维、新价值。以新语言的视角重新理解胡适的社会变革思想,以及和他
的 “得寸进寸”推动社会演进的思路之间的关系。

“语言是看得见的东西,一滴墨水像露珠滴在思想之上它使无数人展开了思维的翅
膀。”

这是1915年2月胡适在留学札记中记下的一句话,来自拜伦的长诗《唐璜》。

1912年11月10日,当他在报纸上得知梁启超结束在日本的流亡生涯回国时,在日记
中写道:“梁任公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使无梁氏
之笔,虽有百十孙中山、黄克强,岂能成功如此之速耶!”[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