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校园生活》的序言怎么写

如题所述

中国目前拥有近一千万名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大学生活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学社团的活动既包括内部活动又包括外部活动,前者一般只针对会员,后者则面向整个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是一种开放的文化现象。举办各种各样、不同主题的讲座,就是大学社团外部活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一些著名学府、著名人物的讲座,已经被编成书籍、制作成录音或录象,成为社会媒体关注的焦点,《在北大听讲座》就是此类书籍的代表。

  海报、展板出现在人们视线中的几率稍微高一点,因为它们的版面都比较大,设计比较精致,颜色或许也比较鲜艳,远远的就可以看到,人们也乐意盯着它多看一会,但时间一般也不会超过20秒。另外,你的海报、传单都面临着与竞争对手的博弈,一块宣传版上绝不可能只有一张传单,三角地也绝不可能只有一副海报,你必须做的比它们更吸引人。这是一场在20秒之内决定胜负的战争,要取得胜利,必须坚持三点:醒目,突出主题,富有特色。

  举一个例子,2004年下半年,YEA(北大青年成才促进会)招收JA(国际青年成就组织)志愿者的展板,我认为是非常出色的,在一大块黑色的底色上只有一个醒目的“!”,在这个“!”的下方注明了申报成为志愿者的方式。周围一大片展板都花花绿绿,满是各种手绘的“美妙”图案(我不否认,那些手绘图画的艺术价值实在很高,不过宣传价值可能是负数),还有密密麻麻的毛笔字、用油画棒或水彩笔写的彩色大字,在这堆令人毛骨悚然的“彩色海洋”当中,突然出现一幅黑底白字,而且只有一个“!”的展板,其醒目程度可想而知。所以,在你设计展板之前,如果有机会的话,不妨注视一下你周围的展板或海报,如果大家都使用鲜艳的色调,你就用朴素的色调;大家都使用朴素的色调,你就用鲜艳的色调,还可以尝试一些大家都很少使用(或者说不敢使用)的排版方式,这样做有点冒险,但一旦成功,将获得极大收益。

  再举一个例子,北大博士生中国研究会的“博士开讲”系列海报在大部分人看来都很“粗陈滥造”,每周都是一张粗糙的大黄纸写上几个黑色的毛笔大字,而且除了主题、主讲人、时间、地点之外,什么都不写,似乎信息量很不足,但我很欣赏这种宣传风格。在这种风格持续一个学期之后,许多人途经三角地看到黄纸配上黑毛笔字的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博士开讲”;这张海报上的信息量虽然不多,却有效地突出了时间和地点,这是最重要的。如果仿效某些社团的海报,非要在标题下面写一大堆自吹自擂的话,就既不醒目也没有特色了。另外,“博士开讲”海报的制作成本还很低廉,正可谓“性价比极高”的宣传手段。有人会说,这种海报没有对主题、主讲人的介绍,怎么可能吸引更多人呢?我想,这个任务可以交给传单来完成,简明的海报配上稍微详细一点的传单,可以构成一种立体的宣传结构;如果一个人对“博士开讲”感兴趣,他还可以在传单上找到关于这一讲座的比较详细的介绍。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上学期做的几期讲座传单,设计都很不错,如金沙江船棺考古、成都古蜀文明考古等等,除了这些主题本身对考古爱好者的吸引力之外,他们还灵活采用了“斜向排列文字”(注意,不是斜体,是斜向排列)的版式,而且标题字体特别大,很能吸引目光。我认为,如果能够在主讲人、时间、地点下面的空隙里,加上几十个字的说明文字,比如这些考古发现的重大意义、主讲人的学术背景等等,效果会更好一些,更能够吸引那些不太了解考古学的人;但说明文字“度”很难把握,如果字写的太多,不仅让人难以卒读,还会降低标题的醒目程度,字写的太少又没有效果。根据经验,我认为这种说明文字控制在30到40字是比较好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