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路桥区新桥中学的学校历史

如题所述

钩沉历史,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创办扶雅中学学堂,立校于新桥管、新桥以管姓大户主宰了新桥的田财优势,瞻观历史遗痕,新桥五凤楼即可略知一斑。五凤楼成了显赫与荣耀的历史象征。据校史记载,管作霖,字惠农,先中举人,进入仕途,曾任兵部候补郎中,四川邻水县知县,代理广安州知州。管氏族群儒雅风流,管作霖先修文昌阁,在阁中立书院,名“扶雅”,取法庾信词“大雅扶轮”之义。当年新桥地处海滨,也有振兴海滨文教事业之意。管作霖之子管穰,出巨资,曾建校舍,添置图书、仪器,聘请名师主讲,其时又有族人管衡、管赞扬及邻村金大畑进士也愿出资助学。他们竭尽全力,矢志不渝,志同道合,呈请改办中学堂。1904年由黄岩知县周延祚转呈浙抚张增扬立案,改扶雅书院为私立扶雅中学堂,至1927年北伐军进入浙江,废除旧制,建立新制,私立扶雅中学堂改为私立扶雅初级中学校。1928年呈请教育部重行立案,每年拨有一定数额的办学经费,1931年在文昌阁南面添建了平房4间,北面添建5间作为教室。
斗转星移,抗日战争爆发前,1932年7月由管氏族人管道中担任校长。管道中字听势,擅长国学,倾向进步,在他任校长期间,聘请了叶中、蒋劲简、盛衡、陈叔亮等进步教师来扶雅任教,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抗战军兴。1937年,陈叔亮在学校组织“怒吼化装宣传队”,用“旧瓶装新酒”的方法将抗日宣传内容改编成戏剧,每逢泽国、新桥、路桥等地市日,前往演出,颇受群众欢迎。
抗战中期,许多大中城市相继失守,一些爱国知识分子纷纷从城市退到乡村任教,这时期水平高的外来教师增多,学生人数达470人,曾一度试办了战时高中,学生人数竟达642人,教职工总人数达到46人,这是旧中国扶雅中学最兴旺时期。
1952年,台州专员公署发出通知,改私立扶雅初级中学为私立新桥初级中学,到1957年改为黄岩第二初级中学。1958年党中央提出大办农业,学校一度改为农校,办起了农场和畜牧场,全校师生参加开垦山地,种植水稻,还办起了砖瓦厂、印花厂、造船厂等。直到1966年6月“文革”开始,学校停课闹革命,区文革工作组进驻学校,搞“破旧立新”、灭资兴无,教师受到冲击,三万册图书散失殆尽,顿时,无妄之灾从天而降,学校竟成了荒芜的园地。百年老校经历这历史糟蹋,犹如一支悲歌,一首哀曲,其悲惨凄楚,令人不忍倾听。
新桥中学经过百年风雨历程,经过几代人奋斗,特别经历近三十年的改革与不懈努力,如今正沐浴着21世纪的阳光雨露,乘势直上,焕发出新的活力。学校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公寓楼,幢幢林立,操场开阔,显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今教师阵容整齐,校友遍布海内外,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清华、北大、浙大、科技大以及西欧、北美等校都有她培养出来的学子。许多专家教授、军政要员、商贾巨子曾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中学时代。如浙江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载文战,是博士生导师,主管研究生培养工作。航空部发动机数控专家管彦深,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教授、高级工程师管敏鑫,曾设计上海虹桥、浦东机场的专家教授管式勤,温州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恩福,留学日本获博士的罗永康,获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博士的陈仙海,留学美国的博士研究生陈明辉,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博士管秉钟,留英博士陈华鹏,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章进法,都是新中的老校友。有的校友一出校,乘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风帆,成了著名的企业家,中国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新东方油墨集团公司总裁樊家驹,吉奥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缪雪中等都是新桥中学当今的毕业生。从政的有原省委常委、省人大副主任张友余,原省军区少将副司令兼驻浙某部司令卢匡衡。他们离校后都脱颖而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