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P受体阻滞剂的介绍

如题所述

ADP即二磷酸腺苷。由一分子腺苷与两个相连的磷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属于一种核苷酸。是人们发现最早、也是体内最重要的诱导血小板聚集的物质。在体外实验中可观察到ADP诱导的两种血小板聚集类型。ADP是通过血小板膜上的ADP受体引起聚集的。目前认为,血小板膜上有表面ATP酶,这是防止血小板相互粘聚所必需的,而ADP可抑制表面ATP酶的活性;ADP还可使血小板暴露出磷脂表面,因而可以通过Ca2+“搭桥”而互相粘聚。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氯吡格雷选择性也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它的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ADP介导的糖蛋白GPllb/llla复合物的活化,因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必须经生物转化才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但是还没有分离出产生这种作用的活性代谢产物。除ADP外,其还能通过阻断由释放的ADP引起的血小板活化的扩增,抑制其它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不能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氯吡格雷通过不可逆地修饰血小板ADP受体起作用。暴露于氯吡格雷的血小板的寿命受到影响。而血小板正常功能的恢复速率同血小板的更新有关。阿司匹林,在体内具有抗血栓的特性,能明显减少周围动脉阻塞性血栓形成。可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如肾上腺素,胶原、凝血酶等引起的释放)以及抑制内源性ADP 、5 一羟色胺等的释放。因此,它能抑制血小板的第二相聚集而不抑制其第一相聚集。其抗血小板作用机制在于使血小板的环氧化酶(即PG 合成酶)乙酞化,从而抑制了体内过氧化物的形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