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诗歌特点

如题所述

卞之琳原受“新月派”的影响,但其很快就走向了现代诗风。 其前期诗作,内容多写下层社会生活,并探索宇宙与人生哲理。卞之琳以“我”为主,将传统的“意境”与西方的小说化、典型化、非个人化的“戏剧性处境”融汇在一起,并将传统的“含蓄”与西方的“重暗示性”和“亲切感”融汇在一起,形成了“平淡中出奇”,“用冷淡掩深挚,从玩笑出辛酸”的特殊风格。他的诗显示出一种着意克制感情的自我表现,追求思辨美的“非个性”倾向的特色。在语言上,他则追求在口语基础上实现欧化词汇、句法与中国文言词汇、句法的杂糅。另外,他的诗由于重意象创造而省略联络,因而诗意大多晦涩。

卞之琳的新诗广泛地从中国古诗和西方现代派诗吸取营养,自成一格,充满智慧的闪光和哲理的趣味,是30年代中国文坛“现代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抗日战争期间曾前往延安和太行山区访问,诗风有所转变,歌唱人民的战斗生活。诗作讲究音节的整饬,追求文字的奇巧,表现出当时青年知识份子对现实的不满与思考。 诗人主张“未经过艺术过程者不能成为艺术品,我们相信内容与外形不可分离”。卞之琳创作态度严谨,孜孜不倦地探索“艺术过程”中的转化与表现,即使对新诗的外部形式也刻意追求变化和创新,更不用说在诗的意象、内容方面。有些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并成为海外学者专题研究的物件。在半个多世纪中,诗人坚持不懈地进行诗歌创作和理论研究,成功地实验和引进了西方多种现代诗歌形式,对中国象征主义、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景观,有着很大的启蒙意义和重要的贡献,并取得了相当的艺术成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3
1.常倾向于写戏剧性处境,作戏剧性对话或独白,甚至进行小说化。
2.以暗示和象征构成隐晦的艺术境界。
3.“基于言语本身的音乐性”,讲究格律,尤其是音顿、音韵和体式。
4.融汇传统的意境和西方的戏剧化处境,化合传统的含蓄和西方的暗示。
5.追求感性和理智统一。
(归纳于朱栋霖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书》第三版 欢迎补充与指正 谢谢)
第2个回答  2010-12-31
意境很美,且有哲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