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拱棚可分为哪些类型?各自的环境条件怎样?

如题所述

塑料拱棚是我国保护地蔬菜栽培中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一类生产设施,占北方地区韭菜保护地生产总面积的60%以上。按照塑料拱棚的跨度大小,可分为塑料大棚、塑料中棚和塑料小棚,塑料小棚一般叫做小拱棚。目前,许多地区的农民为了增强塑料拱棚的保温性能,又在塑料上面加盖一层或两层草苫,这部分拱棚可以叫做塑料暖棚或改良拱棚;而不加草苫的,叫做冷棚。冬季生产韭菜的小拱棚一般都加盖草苫,塑料中棚有部分加盖草苫,塑料大棚在过去一般不加草苫,近几年也有加盖的。

(1)塑料大棚

①规格。塑料大棚的跨度一般为6~15米,高度1.8~3.2米,长30~60米,具有2个相等的采光屋面,面积一般在200米2以上,以塑料薄膜为透明覆盖材料。

②基本结构。可分为2类,即无柱式结构和有柱式结构。钢结构无柱式大棚的骨架是用镀锌钢管或直径12~16毫米圆钢装配和焊接而成。在我国北方,一般跨度为10~14米,中高2.8~3.2米,两边肩高1~1.5米,棚长一般在60米以下,门为推拉式或合页门,拱架间距为1~1.2米。主要包括镀锌管装配式大棚、钢梁结构大棚和多种无机材料复合预制骨架大棚等。这类大棚的骨架一般为专业生产厂家制造,规格质量标准比较统一。有柱式结构大棚的骨架是由竹木或水泥柱构成,我国北方跨度多为10~15米,中高2.5~3米,长度多40~50米,拱间距离0.8~1米。主要有竹木结构和竹木水泥混合结构大棚等。大棚虽有单栋和连栋之分,但主要是以单栋为主。这类大棚的骨架一般都是农户根据自己具体地块条件、经济条件、习惯和经验决定规格尺寸、建棚的材料与方法。

③环境条件。在北京地区,12月下旬到1月上旬,棚内的平均最低温度在0℃以下。3月中旬平均气温可达到10℃左右,地温在5~8℃。3月中旬到4月下旬,棚内平均温度在15℃以上,最高可达40℃,最低气温在0~3℃。5~8月份,棚内温度可高达50℃左右。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温度逐渐下降,但棚内气温仍可达30℃,夜间10~18℃。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棚内夜温降至3~8℃,11月中下旬逐渐降到0℃。就大棚内温度的周年变化规律而言,我国北方的大多数地区,春季大棚栽培可比当地露地条件下早35天左右,秋季覆盖栽培时可比露地后延35天左右。东西向延长的大棚冬季温度条件略好于南北向延长的大棚,但二者在光照上差距较大,春季二者在温度上差别不大。大棚南北向延长时,棚内光照比日光温室明显均匀;但东西向延长的大棚,其光照北部明显不如南部。钢结构无柱式大棚比竹木有柱式结构的光照要高10%左右;塑料薄膜如果结露有水滴或附着尘土,光照强度要下降20%~30%;薄膜老化后,透光率要下降23%~30%。塑料大棚内的湿度一般较高,呈高湿状态,相对湿度一般为70%~100%,夜间明显高于白天,浇水后一段时间棚内会出现较高的空气湿度

(2)塑料中棚

①规格。塑料中棚的跨度一般为3~6米,高度1.5~1.8米,长20~30米,具有两个相等的采光屋面,面积多为80~150米2

②基本结构与性能。塑料中棚类似于适度缩小了的塑料大棚,其基本结构与性能也和塑料大棚非常接近,在实际生产中,通常不加严格区分。只是塑料中棚的承载能力一般比大棚强一些,可以在塑料上面加盖草苫,提高其保温性。

(3)小拱棚

小拱棚是北方地区非常普遍的一种保护地蔬菜生产简易设施,其投资很小,骨架可就地取材,加盖草苫后保温性能较好,完全可以用来进行韭菜冬季生产。此外,还具有架设容易、拆除方便的优点,土地利用率很高。小拱棚最大的缺点是高度矮,人不能在里面站立干活。

①规格。小拱棚的跨度一般为1.5~3米,高度0.8~1.5米,长度不限。太长时,在中间设置塑料接口作为作业出入口兼作放风口。

②基本结构。一般用细竹竿、毛竹片或直径8~10毫米的钢筋、水泥预制拱架作为拱梁,用木柱、竹篙、水泥柱等作中间立柱,用10号铅丝作纵梁,组成小拱棚基本骨架。东西方向延长。架设时,先将中间立柱按1排或2排直线,埋设在栽培畦中,上端用10号铅丝相互连接,拉紧绷直,把竹竿等拱梁材料排放上面,两端按南北方向在栽培畦南北两侧的畦埂上,按照50~60厘米的间距,各插入20厘米,上面覆盖塑料薄膜。小拱棚与风障结合使用的效果更好。用在塑料大棚内进行多层覆盖的小拱棚结构更加简单,只要将细竹竿、细竹片、紫穗槐条或细钢筋弯成弓状,将两端插入畦埂,上面随时覆盖地膜或薄膜即可。

③环境条件。北京地区,1月至3月上旬,小拱棚内的温度通常在10℃以下,最低温度在0℃以下,到3月中旬以后,棚内平均最低温度可以达到8℃以上。晴天时,小拱棚内外的温差可达20℃以上,但地温变化相对较小。白天通风时,小拱棚内的相对湿度在40%~50%,夜间在90%以上。小拱棚塑料薄膜上面加盖两层草苫后,其保温性能大大加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