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类对月球的认知过程
1. 想象阶段:早在古代,人类就对月亮充满了想象,如中国古老的传说“嫦娥奔月”。
2. 初识阶段:随着望远镜的发明(1609年),人类开始揭开月球的神秘面纱,看到了它的真实面貌。
3. 近距离认知阶段:1959年1月2日,前苏联发射的“月球1号”探测器完成了近月飞行,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接近月球。
4. 零距离认知阶段:1959年9月12日,前苏联的“月球2号”探测器实现了硬着陆月球,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表面着陆。
5. 实地认知阶段: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任务成功,阿姆斯特朗和同事们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地考察月球。
二、月球相关知识
1. 月球,即月亮,是地球唯一的自然卫星。它与地球年龄相当,大约为46亿年。月球的结构分为壳、幔、核,月壳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幔占月球体积的大部分,月核温度约1000度,可能是熔融状态。月球直径约为3476公里,是地球的1/4,体积是地球的1/50,质量约为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球表面的重力约为地球的1/6。
2. 月球表面有阴暗区域和明亮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误以为暗区是海洋,因此称之为“海”,如云海、湿海、静海等。而亮区则是山脉,充满环形山和山脉。例如,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几乎可以容纳整个海南岛。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度达到8788米。
3. 月球的正面永远面向地球,而背面几乎不可见,除非通过天秤动(月相变化)。在探测器出现之前,月球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面几乎没有月海这种暗区特征。
4. 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大约需要27.3天,即一个农历月。月球每小时在星空中的移动速度约为半度,与月面的视直径相当。月球的轨道平面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地球赤道面。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因此我们总是看到月球的同一面。月球每年以约38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而地球的自转速度也在减慢。
5. 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引起了潮汐现象。月球的轨道是同步轨道,但其自转速度与公转速度并不完全同步,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月球轨道平面与黄道面的夹角为5.145396°,而月球自转轴与黄道面的法线成1.5424°的夹角。这些因素影响了地球的自转轴和月球的轨道。
6. 月球的轨道变化会影响地球的自转,产生章动。月球轨道的交点称为月交点,其中升交点指月球从黄道面以北经过,降交点指月球从黄道面以南经过。当新月或满月与月交点重合时,会发生日食或月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