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慎思为题写作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9

1. “厚德 慎思 笃行”为话题的作文

厚德,犹大德。语出《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淮南子·汜论训》亦谓:“故人有厚德,无间其小节。” 厚德载物的意思是说,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

博学,意为广泛地学习。笃行,意为切实履行,专心实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其中“博学”、“审问”属于学的过程,“慎思”、“明辨”是思的过程,“笃行”则是习和行的过程。这五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过程的内在联系。 “博学”,意指广泛地学习人文知识及与科学文化知识;“笃”意指忠实,专注,一心一意。“笃行”,意指对事业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知难而进,勇往直前,也包含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精神。

《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以“博学笃行”为校训,并非只取“博学”和“笃行”四字,而是包括“审问、慎思、明辨”在内的,由“博学”而“笃行”的内在统一、相联互动的过程。民政人以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天下大同”为己任,非有过人之本领无以担此重任。以“博学笃行”为做学问之道,方能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爱众亲仁”才不至于流于口号,流于形式。

2. 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为材料求一片

通读《中庸》,无非是讲述一种折衷的安身立命之道,而这句话却格外的“特立独行”,无论其逻辑还是方法,居然是毫无破绽和瑕疵,跨越千年,成为永恒不变的真理。

尼采说:在通往知识的路上,若没有如此多的羞愧加以克服,知识的魅力便会很小。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一直以来,我在沉思几个问题:学习为了什么?学习什么?什么值得学习?

当我看到这个命题的时候,我居然苦涩的笑了。其实在我上了中学之后就已经忽略了音乐、美术、体育,我苦涩的看着那些飘逸的音符,苦涩的听着柴可夫斯基的《水边的阿狄丽娜》苦涩的看着莫奈的《印象日出》,苦涩的看着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我相信,知识是用来丰富自己的人生,增加自身的修养,了解这个大千世界的说明书,而不是仅仅为了那条体制化的既定道路:考大学-找工作-光宗耀祖!人们在嘲笑中国足球,春晚也每每拿它来取悦观众,可是人们是否明白,我们从小便失去了体育锻炼,我们没有体育运动的时间和场所,凭什么指责?我们有奥数冠军,却没有诺贝尔文学奖,我们成为了奥运大国,却没有成为体育强国。难道这些不值得深思吗?我很喜欢那部电影《三个 *** 》,电影讲述了印度皇家工程学院的三个大学生,因为叛逆,因为不追逐教条般的教育方式而被称为 *** ,当他们最终选择了自己喜爱的专业知识并为之奋斗后最终成就了事业,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大到一个国度,小至一个个体,真理易得,真相却只有很少人能明白,所以,尼采说:伏尔泰!人类! *** !我们太不尊重科学和自然,尤其是在自认为大国崛起的中国,我们沾沾自喜于百家争鸣时代的哲学家所创造的辉煌文化,却从来没有将其实践于生活中,如果是审问慎思之,那么何至于西北日益荒漠化,三峡大坝破坏了长江中下游生态平衡,何至于杂交水稻让农民彻底失去了种子,等等等等。如果是审问慎思之,何至于千百年来,一个民族看不到进步,仍然是充满“看客”,仍然充满了这么多的“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我认为这句话是《中庸》里最值得深思的话题,也是最沉重的话题。古人才没有现代人这么复杂,我想,博学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尊重自然与科学;审问慎思,不仅仅是为人处事,而是可以延伸为生命与价值;明辨,就是以史为鉴,以大自然为鉴;笃行之,就是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所以,当一位八旬老太天天口口声声学习“科学发展观”,当别人问及为什么学习它的时候,她说科学发展观好,我必然相信她是无知且 *** 的,她是尼采所说的真正的 *** ,也许在中国,我们还要为中庸的这句格言走很长很长的路。

3. 【关于“思考的快乐”为题的议论文的论据有哪些

俗话说:思考成就未来.孔子也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可见思考的习惯在生活中十分重要.正是由于数不清的人的思考,我们的生活才像现在这样绚丽与充实.所以我说:生活因思考而精彩.思考促使人们成功,而生活正因为这一次次成功才十分精彩.美国有一位著名的推销员,在他初入推销这一职业时,曾向一家人推销过一本《幼儿百科全书》,当时,他对那家人说:“有了这本书,就可以 回答小孩子提出的任何问题.小朋友,你来问我一个问题,看我是如何从书中找到答案的.”这个小孩的问题是:“上帝开什么牌子的车?”这位推销员一时语塞,不得不灰溜溜地走了.事后,通过思考,他总结出任何话都不能说得太满,要适可而止.于是他在日后说话做事都谨记这一点,从而走向了成功的道路.他的思考让他明白了在生活工作中至关重要的道理,促使他跨越了工作中的障碍,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生活的精彩也就在于这一次次的跨越障碍的过程.思考促使人类进步,而生活正是因为一次次进步而愈加精彩.放眼古今,瓦特对蒸汽机的思考使人类在工业上迈出了一大步;牛顿对掉下苹果的思考使人类在对自然认识上有了质的飞跃;达尔文对猴子的思考使人类认清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袁隆平对稻子的思考是贫瘠的土地也能成为金色的田野 … … 正是由于这一个个思考,直接或间接地使我们出门有汽车坐,上学有科学来学,回家有粮食来吃.这一个个小元素最终组成了我们的精彩生活.思考使人类慢慢进步,认识自我、地球乃至宇宙,发明电视、因特网乃至宇宙飞船.生活的精彩也就在这一次次进步与探索中.作为学生,在学习中便要多思考,俗话说:业精于勤,行成于思.朱熹也说要慎思之.只要现在多思多想,才可能成就将来的精彩.记住,在生活中要多思考勤动脑,生活因思考而精彩.。

4. 以语文阅读之收获为题目的作文.

我的语文阅读学习收获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需要有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有人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我想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学好语文,要注意培养 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等.我希望当你读完这篇“烂文”后,能为你的语文之路,垫石铺地,为你的语文大厦添砖加瓦,为你学习铺上一条通天大道.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就为你的语文学习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无论做任何事,兴趣是最重要的.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正说明了“好”、“乐”对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可以说是精神支柱,朋友,如果你现在暂时对语文,并不感兴趣,没关系,你可以从“0”开始.培养兴趣,可以去背诵,抄录一些精彩的片断,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以及课外知识都可以.这样,慢慢积累,在某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原来当一个才多识广,知识渊博的学者就是如此容易.你还可以参加一些关于语文方面的活动,比如演讲、征文等等.爱因斯坦说过:“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社会价值的认识.”正如刚才说的,你可以参加社交活动,那有人便会问了,如果赢了,当然会使我们斗志高昂,兴趣更浓烈,而相反,则会挫伤我们的积极性,对语文反感,那岂不是适得其反吗?我可以肯定回答:“不会的”.这样看你如何认识结果的价值.正如所说,会信心百倍去学好语文,如果失败了,可以自我检讨,是哪里做得不好,“挫折是强人的一笔巨大财富,弱者的万丈深渊”,你可以想想,正因为发现了缺陷,我们才会去弥补,才会做得更好.学习兴趣是基础的话,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一位技艺超群的建筑师.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你学习质量的好坏.叶圣陶认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由这句话我们至少可以看到好的习惯的重要性,其实好的习惯,主要还是靠自己去养成的.农村有句俗语是这样说的“习惯成自然”如果你坚持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则会成为雷打不动的“自然”.那怎样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从学习实践中,文章作品中去领会.《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就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把它慢慢融入我们的学习之中.“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则又给我们敲响要“学”“思”结合的警钟.“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有许多的名人对学习做出了总结,我们不妨一试(但不可盲目).其实,更重要的是要我们从学习中去总结,比如说,在一个幽静的地方,我们不妨坐下静静心,默默想想散文、名言之类,不但更能愉悦心情,而且还增深了印象.如果说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位独具匠心的建筑师,那好的学习方法则是精美实用的建筑材料.说学习方法,其实与学习习惯有许多交叉之处,比如:抄录精彩片段,吟诵古诗,随时写下精彩瞬间,等等都是好的学习方法.语文学习重要的就是积累与运用,上面的那些方法都是积累的重要手段.我们运用语文知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可用在诸方面,譬如:社交、写作、演讲……无不与我们密切相关,有人学习语文很有一套,但运用时却是茶壶里装饺子——倒不出来.其实学的目的就是用,这是纲.由于方法因人而异,我就不多讨论了!我相信亲爱的朋友你定会有锦囊妙计的.好的学习习惯,兴趣很浓,方法很对,若没有语文学习能力那还是无济无事.学习能力是渐渐培养和积累的.有人说鲁迅的文章很难懂,其实就是因为没有找到突破口,我们理解一句话一定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上下文语境,这样你才会将难题迎刃而解.学习 要重识基础能力巩固,首先要谨记一些写法、修辞及符号的用意,只有这样坚实的基础,才可去拔高.“欲速则不达”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你的恒心.上述皆为鄙人愚见,多为浅薄之言,其实每人都有他的一本经,都有一套未发掘的(有的当然发现了)学习秘籍.朋友,当你看完这篇文章后,掩卷沉思时,希望能使你有所受益.为语文功底差的人,改变现状,为功底好的人锦上添花.。

5. 我要写一篇关于朋友的作文,大概先写和她的美好过去,然后她搬家

朋友 这扇门,留住了我们在十里烟尘中最后一丝幻想和那凄风冷雨中最后一点温存. ————题记 或许,朋友就是这样,中间永远隔着一扇难以敞开的门.无论是一碗烈酒的生死之交,还是虚情假意的称兄道弟,我们都只是不同轨道上的弧线A,起起落落中有许多点,却永远无法与任何一条完美的融合. 君子之交淡如水,古人早已知道朋友之间存在着无法逾越的最后屏障.于是人们总试图遮蔽自己,精细地调整着与对方的距离,小心翼翼地修饰着脸上的微笑.在这个一切都数字化的时代,友情似乎也需要像方程式一样反复计算.无怪乎有人说:交朋友太累了. 真正的友情靠的是感觉,无论远隔万里,还是近在咫尺,都能心有灵犀地感到对方的“心跳”.门是存在的,但这又有何妨?一个樵夫与一个琴师,不同的阶层,不同的角色,依旧能奏出绝唱千古的高山流水. 如果友情是静默的,那么美丽的夜莺能打破这分静默吗?虚伪的友情,若轻拂海面的风,浪花沉寂,它消遁而去.而真挚的情感却能在心灵深处烙下永恒的记忆,即使是在凄清的夜晚,它也会以最华美的韵律融入星辰的歌唱. 我们无需刻意保持距离,计算尺度,友情只需素面朝天,就能泛出最动人的光泽.我们更不要去打破那扇门,真正的知己,即使隔着门,也能通晓对方的心意.这冥冥之中的感应,不比光天化日下的一览无余更具有难以言喻的魅力吗? 那扇门,是烟雨蒙蒙中小红伞下朦胧的背影,是昏黄烛光中若隐若现的眼神.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但正是这扇门,留住了我们在十里烟尘中最后一丝幻想和那凄风冷雨中最后一点温存. 或许,朋友就是这样,在一扇门的两边坐着,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世界.正是这扇看似冷漠的门,却传递着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在人生的此岸得到慰藉,又给彼岸带来憧憬.或许,朋友就是这样. 朋友,你找到了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挚友,一个诤友,此生足矣. 儿时打闹的朋友,为你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学习过程中的诤友,使你在学习道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工作时的挚友,使你的每一天都充满阳光.当你伤心时,她会想方设法让你开心起来;当你快乐时,她又会默默地祝福你,与你一起分享快乐.这就是朋友. 人生路上多磨难,那里磨破一点皮,这里蹭出一个洞,大风大浪也时刻会接踵而至,而没有朋友在一旁地默默支持与鼓励,想要一人独自走完这一段艰辛的路程,那是不大可能的.朋友是你可以倾诉苦痛的对象,朋友是你可以稍作休息的港湾,在那里,你可以无拘无束,放开心胸,展现出一个完全的自我. 没有人不需要一个朋友,没有人没有一个朋友,除非他是自我封闭,与世隔绝.李白说得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受到朋友如此真情的款待,虽然没有万家酒店,但酒不醉人人已有醉了,面对朋友这番心意,李白还能说什么呢? 一声“朋友”,沟通了人与人之间那根早已段了的线;一声“朋友”,使四方之人的心都融合在了一起,整个华夏民族,正因为有了“朋友”之声显得更加蒸蒸日上. 《朋友》一歌中唱到: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间的心灵之线如同一张巨网,覆盖了祖国大地,虽隔了十万八千里,但两人的心还是相通的. 我不会因为朋友的一次过错而放弃她,我相信你也不会,她也不会.人与人之间是坦诚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你会原谅朋友,朋友也会原谅你,两人之间的默契是谁也无法体会到的. 朋友是天空,而自己是星星,天空包容了星星的一切,而星星点缀了天空,如此使得星空更加美丽,星星更加灿烂夺目. 朋友是树,自己是小鸟.树为鸟提供了栖身之所,使鸟免受日晒雨淋;小鸟为树带来了更多的生机.唧唧喳喳地啼叫,轻快的身影在树叶的缝隙之间忽隐忽现,这一幕是令人如此之神往. 朋友啊朋友,我的命中注定少不了你,你将是我一生的伴侣,我确定. 近乎兰房,远乎鲍肆 何为朋友?管鲍之交是朋友,酒肉朋友是朋友,八拜之交是朋友,狐朋狗友是朋友,生死之交是朋友,总角之交是朋友,高山流水是朋友,沆瀣一气亦为朋友.古人云:与善人交,如入兰芝之房,久而自芳,与恶人往,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诚然. 耳鬓厮磨亲密无间的昵友,不卑不亢直言是非的是诤友,酒肉相交见利忘义的是贼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是义友.“海内存知己,天涯如比邻”的是朋友,“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的是朋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是朋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是朋友,“暗风吹雨入寒窗”的是朋友,“共君一醉一陶然”的是朋友,“谈琴赋诗,啸咏终日”的是朋友,“饮醇自醉,金友玉昆”的是朋友,“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是朋友,“四海之内皆兄弟”亦是朋友.不错,朋友无时无刻不在你的身边.朋友,果然“放之四海而皆准”. 《庄子.山木》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此言甚善.如今的婆娑世界,可谓龙蛇混杂.初出茅庐之人,未经沧海,难免不分青红皂白,三言两语便以兄弟相称.于是不过数日,便“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以致遭遇飞来横祸,恰如火中取栗而不自觉,受人利用纵有千般不愿却已成替醉羔羊,方才噬。

6.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选择一个话题,仿照《博学之》写一篇

《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

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

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

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

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

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e5a48de588b6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1323638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

“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以“博学笃行”为校训,并非只取“博学”和“笃行”四字,而是包括“审问、慎思、明辨”在内的,由“博学”而“笃行”的内在统一、相联互动的过程。民政人以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天下大同”为己任,非有过人之本领无以担此重任。

以“博学笃行”为做学问之道,方能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爱众亲仁”才不至于流于口号,流于形式。

7. 慎思笃行 写文章啦

立身诚为本,笃行思为基

诚信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品格之一,勤于思考也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对于诚信,自古以来我们就非常重视,孔子曰:人不信不立;孟子也曾有云: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而对于思考,中外名人多次强调,有思考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一个没有思考,不会思考的人跟动物有何差异!!的确,没有思考,那么我们的行动就缺乏指导,没有思考,我们的行动就会发生偏差,没有思考,就没有“笃行之”。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今天,这两项品质和传统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倍加铭记于心,同时也更需要发扬光大,更好的指导我们的理念和行动,但是诚信不会凭空出现,勤于思考也不会从天而降,这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努力来实现他们。

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全体中华儿女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精神食粮,我们要从中外先进人物身上发现优良品格,面对如同大海般浩瀚的优良传统以及先进事迹,我们该学些什么呢?我认为我们要学习阚敞为人守财、分文不取、原物归还的诚信品格,我们要学习季布一诺千金的诚信精神,我们还要学习韩信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恩精神,通过对这些千古流传的诚信典型事迹的学习,我们不断的增强自身的诚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在社会上立足、更好的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我们要学习牛顿见微知著,深入思考最终发现万有引力的深思精神;我们要学习拉瓦锡勤于思考,通过燃烧发现氧气的不盲从精神;我们要学习伽利略勇于探索,最终发现空气阻力的敢于挑战权威精神,通过对这些勤于思考的事迹的学习,我们要提升自身勤于思考的优良品格,形成勤于思考的优良习惯,以便更好的指导我们的行动,更好指导我们做人做事。

要加强自身的休养、增强诚信的品格,增强勤于思考的习惯,还需要我们多读、多做、多想、而不是干什么都等着别人给出答案,更不能总想着投机取巧,礼记有云:笃行之、审问之、慎思之,就是要求我们对待任何一件事情,在认真做的时候不要忘记勤于思考。

立身诚为本,笃行思为基,诚信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当今社会没有诚信的人是寸步难行的,勤于思考是我们每一个人要培养的优良品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笃行之”,我们才能更好的做好任何一件事情,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诚信精神,勤于思考的习惯吧。

你看看是否符合要求,还有没有需要修改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