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历的大学生,心理素质为何比普通人脆弱呢

如题所述

社会上有个常见的现象,高学历的大学生却往往心理素质不高,这类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反而比普通人更加脆弱。究其根本还是大学生只注重知识上的学习,而忽视了心理素质的提高。学校更多的是对学生学习方面的指导,鲜少有学校有学校注重心理素质上的教育,而一个学生没有塑造健全的人格,往往是脆弱的,一旦遇到打击,大概率无法承受眼前的困难。

学生成长教育上的不健全,一方面源自学校。学校很少会有开设心理类教育的课程,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他们是有很多迷茫和困惑的。在大学这个即将与社会接轨的阶段,许多学生面临对以后人生该如何发展的迷茫,有着对学习目标的迷茫;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时学生们感到彷徨、焦虑;当他们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时,有着对新生活、新人群的不适应以及恐惧。然而这些都是学校难以帮学生排解的问题,学生们得不到很好的指导,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将恐惧藏起来,试着通过努力学习去驱赶这些对未来的害怕。即使他们将恐惧藏得很好,可终究有一天直面它时,由于没有足够强大的心理素质,导致学生无法承受打击。

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家庭的影响,有的家庭对自己的孩子过度保护,正是家长的这种保护使得学生心理脆弱,没有经历过什么风雨,一旦遇到难题,学生们往往无法承受挫折。一类学生的成长环境是不健康的,或许是生活在留守家庭,或许是生活在一个充满争吵暴力的家庭,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心理往往是不健全的,他们可能有着某方面的心理疾病,一旦某个点戳中他们,他们就会崩溃、爆发。

学历不是评定一个人绝对的因素,许多高学历的人心理素质不行,这类人也难以承担大任。而有的普通人,他们在爱的环境下长大,或者他们经历过许多风雨、挫折,却没有打垮他们,反而使得他们变成更加坚韧的人。因此,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值得关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8
大学生自身性格与修养不完善

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处在形成与完善阶段,自身性格和修养不完善。理想色彩浓厚,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导致大学生心理失衡,认知上的茫然极易诱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不能正确的自我评价,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评价很不稳定,时高时低。

2.家庭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方式不恰当

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教养方式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素质不佳。部分家长对子女寄予太高的期望,这种过高的期望给子女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为了升学,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智力教育而忽略了情感教育,忽视了对子女健全人格的培养;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导致子女缺乏吃苦的品质和独立生活的能力,离开家庭的帮助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不能以正常心态对待;家庭教育缺乏连续性,进入大学后家长将精力转移到经济支持上,忽视了子女的心理成长;家长的一些不合适的行为容易伤害到子女的自信,比如:父母包办一切、破坏性的批评孩子、不信任孩子、拿别的孩子作比较、强迫子女做不愿意做的事、有条件的爱等。

3.学校重视程度不高

当今的大学受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长期注重应试教育,学生的分数和专业素质提高了,但心理素质水平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主要是因为心理素质教育受重视程度不高。主要表现为,大学校园里相应的咨询机构不健全,专业人员配备严重匮乏;为应对检查,注重形式,不讲求实际;在心理素质培养方面,往往注重理论教育,忽视了实践训练。

4.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

消极的社会环境是造成大学生心理素质不佳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思想的传播,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化,面对多种价值选择大学生感到迷茫和困惑;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虚伪主义的盛行淡化了他们的集体主义思想、爱国主义热情,表现的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利益为主,狭隘自私,过度追求物质利益;大量社会矛盾的暴露,造成社会运行失衡,社会控制弱化,社会规范约束力减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负面效应,这些负面效应极易使心理脆弱的大学生心理失衡,焦虑和情绪失控;人际关系的复杂、贫富差距的过大和社会竞争的残酷都极易造成大学生情感冷漠、自卑自怜、固步自封、自暴自弃。

5.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

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兴起对意志力薄弱、缺乏辩证思维能力的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许多学生迷恋于网络游戏,玩罢游戏就睡觉,同学之间很少沟通和交流,有的学生因此荒废了学业;网上的文化垃圾、腐朽思想严重破坏了网上环境,大学生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毒害和误导,比如黄色、暴力;网络监管不力,夸大的事实在网络上热传,这些信息大都消极,恶意中伤甚至诋毁,比如一些组织或个人可能怀着特定的目的,制造谣言、传播非法信息,或诽谤中伤他人,这些言论让大学生对社会失望。恶劣的网络环境加剧了大学生的自我封闭,使大学生形成冷漠、自私、怪异、孤僻的心理性格,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9-30
现在社会上有个常见的现象,高学历的大学生却往往心理素质不高,这类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反而比普通人更加脆弱。究其根本还是大学生只注重知识上的学习,而忽视了心理素质的提高。学校更多的是对学生学习方面的指导,鲜少有学校有学校注重心理素质上的教育,而一个学生没有塑造健全的人格,往往是脆弱的,一旦遇到打击,大概率无法承受眼前的困难。
学生成长教育上的不健全,一方面源自学校。学校很少会有开设心理类教育的课程,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他们是有很多迷茫和困惑的。在大学这个即将与社会接轨的阶段,许多学生面临对以后人生该如何发展的迷茫,有着对学习目标的迷茫;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时学生们感到彷徨、焦虑;当他们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时,有着对新生活、新人群的不适应以及恐惧。然而这些都是学校难以帮学生排解的问题,学生们得不到很好的指导,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将恐惧藏起来,试着通过努力学习去驱赶这些对未来的害怕。即使他们将恐惧藏得很好,可终究有一天直面它时,由于没有足够强大的心理素质,导致学生无法承受打击。
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家庭的影响,有的家庭对自己的孩子过度保护,正是家长的这种保护使得学生心理脆弱,没有经历过什么风雨,一旦遇到难题,学生们往往无法承受挫折。一类学生的成长环境是不健康的,或许是生活在留守家庭,或许是生活在一个充满争吵暴力的家庭,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心理往往是不健全的,他们可能有着某方面的心理疾病,一旦某个点戳中他们,他们就会崩溃、爆发。
学历不是评定一个人绝对的因素,许多高学历的人心理素质不行,这类人也难以承担大任。而有的普通人,他们在爱的环境下长大,或者他们经历过许多风雨、挫折,却没有打垮他们,反而使得他们变成更加坚韧的人。因此,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值得关注。
第3个回答  2022-07-23
部分高学历的大学生主要还是社会接触少,对社会复杂性残酷性认识不足,造成给大众心里脆弱的感受。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经历过一些事情后才慢慢成熟起来。
第4个回答  2022-08-13
能够获得高学历,一定是在学习上一路被人追捧着的,少有受过挫折,一直被肯定,并且学习一直在他生活中占据大部分时间,很少遇到额外的事,一旦遇到事,就没有了招架的能力,势必更脆弱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