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一宅的认定标准

如题所述

对村民“一户”的认定,原则上是根据公安部门管理的户籍来认定。

如果在户口本上登记的是一家人,那么该户口本所登记的家庭就是一户,一户只能申请一处宅基地。但具有以下情形的,可独立作为特殊村民“户”对待。

已婚且已分家单独居住生活的;未婚但年龄已满二十周岁且已单独居住生活的;依法继承宅基地上房屋所有权的未成年人;通过司法裁决依法取得的,可按照司法文书进行登记。对于因婚嫁关系居住在外村,但户籍仍在本村的,夫妻双方只能选择在其中一方拥有宅基地,申请确权登记。

规定,农村村民应严格按照批准面积和建房标准建设住宅,禁止未批先建、超面积占用宅基地。经批准易地建造住宅的,应严格按照“建新拆旧”要求,将原宅基地交还村集体。对历史形成的宅基地面积超标和“一户多宅”等问题,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分类进行认定和处置。

宅基地使用权特性

1、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具有特定性,原则上限于农村居民。《民法典》第362条将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界定为“宅基地使用权人”。在现行规则之下,宅基地使用权人是符合申请宅基地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2、宅基地使用权的客体具有特定性,限于集体所有土地。《民法典》第362条将宅基地使用权的客体界定为“集体所有的土地”,排除了在国有土地上设定宅基地使用权的可能性。

3、宅基地使用权的初始取得具有无偿性。宅基地使用权是一种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权利,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无偿取得、无偿使用。

4、宅基地使用权没有期限限制。我国现行法律没有对宅基地使用权的期限进行限制性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不因期限届满而消灭。因此,宅基地使用权是没有使用期限限制的用益物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08
一户一宅的认定标准是指在我国农村地区,每个家庭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且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具体来说,认定一户一宅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庭人口数量:根据不同的人口数量,宅基地的面积有不同的标准。一般来说,3 人及以下的农户宅基地面积标准在 75 平米以内;4-5 人的农户宅基地面积标准在 80 平米以内;6 人及以上的农户宅基地面积标准在 125 平米以内。
2.符合乡 (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村民建住宅应符合乡 (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
3.经过乡 (镇) 人民政府审核:农村村民住宅用地,需经乡 (镇) 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4.不涉及占用农用地:农村村民建住宅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应依照《土地管理法》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5.出卖、出租住房后不再批准宅基地: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一户一宅认定标准可能会因地区和政策调整而有所不同,请根据实际情况咨询当地有关部门。
第2个回答  2023-12-2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