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大学生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心理障碍

论述大学生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心理障碍

随着生理的发育成熟、心理的发展完善,大学生恋爱现象在大学校园已十分普遍,一定程度上讲,恋爱是把双刃剑,能带来美好的情感体验也可能会带来极大伤害。失恋对于任何感情坚强和成熟的人都是很大的挑战和考验,更何况有部分大学生存在"心理脆弱"的问题,对这类学生而言,失恋则有可能成为致命的打击。所以该如何处理大学生恋爱失恋问题,是我们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在从众心里影响下急着谈恋爱,可是由于之前缺乏与异性交往的能力,更缺少爱别人和被别人爱的能力,所以在恋爱时很容易出现问题,细节打败爱情,所以一定要学会处理恋爱中的各类问题,而失恋问题却是众多人难以处理的问题,不少大学生自杀都是由于无法承受失恋问题而引起的,所以,该如何对待失恋呢?首先,要了解失恋会对大学生的心里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恋爱是对于每个人都是难忘的,恋爱中的关心体贴、互帮互助和激励安慰会让每个人都体会恋爱的美好。然而,越是美好的东西,失去之后的伤害越大,失恋正是如此,当你全身心的放入到一个身上之后,那个人又转身离开,所有的依靠一下都没了,就好像全世界只剩下你一个人一般。失恋往往给大学生造成一系列消极心理,如羞辱、愤恨、悲伤、失落、孤独、虚无、绝望等,导致了大学生难以解排,偏激轻生,无法忍受,反施报复,自甘沉沦着,大好青春,擦肩而过。其次,树立正确的大学恋爱观,积极面对爱情。绝大多数大学生因为不能正确面对恋爱观,盲目恋爱,导致失恋后无法正确处理。不要由于从众才去恋爱,不要只为了恋爱而去谈恋爱,也不要只为了简单的生理需求或者心理需求就去盲目的恋爱,两个人在一起就要一起努力,共同向上。所以要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正确处理爱情和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要严肃认真、感情专一,恋爱过程中要相互理解、信任和宽容,相互尊重,共同进步。要追求高尚的爱情,摒弃庸俗的爱情。所谓高尚的爱情的是精神层面上的,大学阶段,属于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的阶段,在体验美好爱情的同时,也应该不断充实自我,才能在今后社会中更好的生存、发展。最后,大学生失恋后应当学会自我调节。失恋学生要能够明白,爱情固然重要,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爱情只是生活中点缀的一部分,有爱情生活可以更完美,但没有了爱情并不代表生活就没有了色彩。要学会思维转移,把失恋的痛苦升华为学习中奋发向上的一种动力。反思失恋原因,也许有时候的你会发现,这样的爱情并不值得留恋。正所谓:天涯何处无芳草,莫愁前路无知己。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面,失恋虽说是一次失败的恋爱,但同样有其独特的积极意义,比如:失恋能避免以后的婚姻失败,失恋能增长阅历和耐挫能力,失恋能认识自我的爱情观,失恋能让人学会珍惜、尊重和宽容等等。如今多数失恋者能逐渐正确对待失恋,然而有些失恋者出现失控和反常的心理反应,尤其是一些青年人。笔者分析失恋者心理表现,常见有三种不良的心理问题。一是自卑心理。感到羞愧难当,陷入自卑、心灰意冷之中,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走上绝路。其实,失恋是恋爱生活中的正常现象,并不是一种错误。因此,不存在什么失面子的问题。在银行工作的小陈曾诉说:"我与女友从相识到相爱已三年,可是最近为了一些小事而争吵,之后女友提出分手。我无地自容,怎么向亲戚、朋友、同事交代?"二是报复心理。有的失恋者失去理智,产生报复心理,结果可能造成毁灭性的结局。特别是由于一方不道德而导致失恋,更容易出现报复心理。其实如果对方人格低下,你应该为相别而庆幸,切不可降低自己的人格,以图一时的泄愤。在某酒店工作的小马因对方有第三者介入而失恋。他不甘愿,天天去女友家门口大吵大闹,声言让女友不得好过。三是渺茫心理。有的人把恋爱看得至高无上,一旦失恋了,事业、前途也不顾了。失恋的石小姐伤感地说:"我俩计划一起上夜大进修英语,之后一起考研究生,可是现在一点兴趣也没有了,今后也不知怎么。"焦虑,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可能使你们在恋爱问题上更草率。失恋的痛苦是可以理解的,要尽快摆脱精神痛苦而达到心理平衡,必须克服上述心理障碍。首先冷静分析失恋的原因。冷静分析一下失恋原因,可以帮助摆脱"恋"的苦恼。其次及时疏导心中的郁闷。人的理智可以战胜感情,失恋者可以采用疏放法,即找亲人或知心好友倾诉你心中的烦恼;也可振笔疾书;甚至可以关门痛哭一场,这样有助于消除失恋带来的心理压力,及时恢复心理平衡。也可以采用转移法,主动臵身于欢乐、开阔的环境。再次努力把精力投入到事业、工作和学习中去。很多历史名人都曾经历过失恋的痛苦,他们可以作为积极转移失恋痛苦的楷模。天涯何处无芳草,莫愁前路无知己。一扇幸福之门对你关闭的同时,另一扇幸福之门会在你面前洞开。失恋其实是为了明天更好的成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29
针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相应的措施:
  
 
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机制
  学习和生活中承受着巨大心理负荷的大学生,需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即环境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
  
1.1 环境文化建设
  加强校内宣传橱窗的建设,广播电视、校园网等的建设力度要加大,广播电视和校园网要面向大学生群体,多展示学术知识和高层次的文化知识.
  开展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活动,建设好集服务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等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规划、建设好大学生文艺、体育、科技活动场所,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
  
1.2 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首先要加强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努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其次要加强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是指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领导与教职工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学校应该设置校长信箱、心理咨询信箱,让学生有机会诉说自己的苦恼.进一步丰富同学的文化生活,拓展学生素质.再次可以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建立校、院分层次管理体系,开展学生的社团特色活动.
  
2 加强物质保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离开物质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能是纸上谈兵. 从北京市属 67 所全日制高校中抽取 23 所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75%的兼职人员处于义务服务或半义务服务,57%的机构无固定经费,其中 28%无任何经费来源,经费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许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正常运转,形同虚设.
  
3 加强系统的管理制度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调查结果,有22.3%的领导回答没有建立考核机制,近 50%的院校未回答该项问题,说明有不少高校没有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考核机制.而实践中的许多漏洞,大多是由于缺乏制度的保障.目前,应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制度,如心理咨询人员的进修制度和培训制度、心理咨询制度等等,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和正规的发展.
  
4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在教育模式方面,国际心理学联合会 1984 年在美国出版的《心理学百科全书》中指出,咨询心理学强调发展的模式.高校应该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充分保障课程的学时和学分,不能出现把心理健康教育课流于形式的现象,要充分保障这门课程的软件和硬件设施.教学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其中,分析自身和同学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在课程的考核中,除了看学生的成绩,还要重视学生从课程中收获了什么,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节技能,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学校应该为大学生开通精神健康就诊绿色通道,并邀请专家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讲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