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

如题所述

一、培养了哪些数学思想:
1.符号思想。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我们知道,运用一套合适的符号,可以清晰、准确、简洁地表达数学思想、概念、方法和法则,避免日常语言的繁复、冗长或含混不清,从而简化数学运算或推理过程,加快数学思维的速度,促进数学思想的交流。如讲到乘法的诸多运算律时,就把复杂的语言文字叙述用简洁明了的字母公式表示出来,便于记忆、便于运用。
2.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是充分利用“形”把一定的数量关系形象地表示出来。即通过作一些如线段图、树形图、长方形面积图或集合图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量关系,使问题简明直观。如诸多的行程问题,我们就可以用线段图来清楚的让学生直接感知到总路程、已行路程和剩下路程之间的关系;再如分数应用题的解答,用圆形图或者线段图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让学生的解答问题是一目了然,显而易懂,对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大有提高。
3.分类思想方法。分类思想也是对小学生培养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一般分类时要求满足互斥,无遗漏、最简便的原则。如整数以能否被2整除为例,可分为奇数和偶数;若以自然数的约数个数来分类,则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几何图形中的分类更常见,如学习“角的分类”时,涉及到许多概念,而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培养着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其中几种角是按照度数的大小,从量变到质变来分类的,由此推理到在三角形中以最大一个角大于、等于和小于90°为分类标准,可分为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而三角形以边的长短关系为分类标准,又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又可分为正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通过分类,建构了知识网络,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的结构。
4.集合思想方法。现代的课堂教学,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把含在教材中的集合思想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培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分类把某些具有共同属性的动物、植物和几何图形等分别用一个“圈”(封闭曲线)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集合。在教学求8和12的最大公约数时,可以制作课件或幻灯片,让学生从图中可以清楚直观地知道8和12的公约数是1、2和4,最大公约数是4,这样孕伏了交集的思想。  
5.化归思想方法。就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是对问题进行直接进攻,而是采取迂回的战术,通过变形把要解决的问题,化归为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从而求得原问题的解决。它的基本形式有: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化曲为直等。在小学数学中蕴藏着各种可运用化归的方法进行解答的内容,让学生初步学会化归的思想方法。如:教学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这里要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在推导过程中,采用把圆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就是把曲线形化归为直线形的过程。
6.建模思想方法。所谓数学模型是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研究对象,为了某个目的,在作了一些必要的简化和假设之后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并通过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而数学建模思想就是把现实世界中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并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求得解决的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 
 二、我是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的。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现在我向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是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种数学思想的:
首先注重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培养。像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地分散在教材各章节之中。因此数学思想方法必须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加以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契机,它时时应该渗透在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每一种结论的推导过程中,每一道习题解题方法的思考过程、思路探索和规律揭示的过程中等,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
其次是要注重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数学思想方法存在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数学问题的步步转化无不遵循着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培养数学思想方法,不仅可以加快和优化问题解决的过程,而且还可以达到,会一题而明一路,通一类的效果。通过培养,尽量让学生达到对数学思想方法内化的境界,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是要注意在反复运用过程中培养。在解决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及解决具体数学问题中,数学思想方法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无一不是数学思想方法反复运用的过程,因此,时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既有条件又有可能,这是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行之有效的普遍途径.数学思想方法也只有在反复运用中,得到巩固与深化。总之,加强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和训练,不仅是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为孩子学会学习提供的重要智力帮助,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加强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不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结合数学知识的内容,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和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地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05
数学课上要让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比数学知识更重要,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不是空洞地讲,而是借助数学知识使学生理解这种方法,不能就知识论知识。数学知识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有人认为复杂的知识中蕴涵着数学方法,其实不然。从一年极开始,在以阶段呈现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都蕴涵着纵向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比如9+3=12,9+1+2=12(可以把9和1相加凑十),当学生掌握了这种“凑十法”,就可以迁移到8加几,7加几,甚至于几百几加几。再比如讲“圆面积公式”时,除了要让学生理解公式为什么是S=πr2外,还要向学生渗透化曲为直,化未知为已知的划归思想和转换思想。此外,还可以让学生闭着眼睛去想象,当圆平均分成100份、1000份、十亿份……时,拼成的 图形是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当份数是无穷大的时候,就是一个标准的长方形,从而渗透极限思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10
数学建模、高中数学、应用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涉及到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数学就是对于模型的研究。
在高中数学中,应用题与实际生活联系最为密切,是实际问题的一个缩影,解答问题主要表现在建立数学模型。如果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能够运用好数学建模这个杠杆,不仅能提高解题速度和解决问题,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数学建模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教师针对任何问题都要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然后从繁琐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我们熟悉的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问题。通过教师长期的数学建模思想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数学建模的意识,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数学建模的能力。
数学模型解题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小学到大学无一例外,熟练掌握和运用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只有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题意,然后才能从中洞察出题目的要点、用意,最后才可以经过简化、引进变量等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形成数学模型思想。只有各方面的能力加强了,才能对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