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有什么办法?

如题所述

什么是肺气肿?

通俗来讲,肺气肿就是肺内残存的气体过多,肺就像是被吹胀了一样,所以医学上称为肺气肿。
专业点来讲,肺气肿是指终末支气管远端部分,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均膨胀扩张,导致肺组织弹性减退和容积增大的总称。

患者有什么症状?

呼气很困难,这是肺气肿患者的典型症状。
很多肺气肿患者描述道,“我能顺利地吸进一口气,但是呼气的时候,不能把所有的气都吐出来,有时候故意延长呼气时间,也没有办法将所有的气都吐出来。”
吹气是检测肺功能的一个依据。深吸一口气,然后猛吹气,能在3秒内吹完,说明肺功能正常(您不妨也试试)。50岁为4秒,60岁为5秒。中老年人吹气时间超过6秒,预示着肺功能下降。
人们吸进氧气,吐出二氧化碳以维持生命。既然不能完全吐出气,那留下的那部分二氧化碳,日积月累岂不是会把肺部撑大,像肿了一样?
正是如此。
但症状不会止步于呼气困难。体内残留的气体越多,能够进入的氧气也越少,因此患者会出现吸气短,喘气,吸气和呼气都困难的情况。

敢问“气”从何处来?

呼气被堵
阻塞性肺气肿绝大部分是在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
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一方面因为慢性炎症的不断刺激,气道亢进呈高分泌性,痰液不断堆积,堵塞气道。另一方面,支气管管壁增生肥厚,管道变得狭窄,进一步影响通气换气。
当人们吸一口气时,胸廓、气管、支气管、肺泡等都是呈扩张状态的,气体很容易就进入肺内。但当人们呼气时,胸廓、气管、支气管都收缩了。本来老慢支、气管炎患者的气道就比较狭窄,如此一收缩,气道更加狭窄了,有的可能完全被堵住了,导致二氧化碳无法排出。
肺泡弹性被破坏
二氧化碳在肺泡内,潴留得越来越多,肺泡就被撑得越来越大,肺泡壁变薄、胀大、破裂或形成大泡,血液供应减少,弹力纤维网破坏。
桶状胸
不少肺气肿患者发展到后期,均变成了“桶状胸”。顾名思义,胸部被二氧化碳撑得就像一个圆圆的桶一样。

一场氧气与二氧化碳的较量

缺氧的发生
气体总是由压强高的地方向压强低的地方扩散,也可以说,气体总是由密度高的地方朝密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达到平衡为止。人们的每一次吸气和呼气都是在试图维持肺内和肺外的一种平衡。
呼气被堵住造成呼气量减少的同时,吸气量也会相应地减少,吸入的氧气减少不足以维持生命所需。机体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缺氧反应。
很难理解?打个比方:一辆公交车内挤满了人。到下一站的时候,如果想要让其他人上来,只能是下去一些人才行。二氧化碳占据了肺部空间,要想让氧气进入,必须把肺内的二氧化碳抽走才行。
氧疗
但人们普遍的做法是,氧疗。氧疗是增加空气中氧气的浓度,患者即便是吸气量减少了,但是氧气浓度上升了,仍然能够维持生命所需。但一定程度上,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更多了,过量的二氧化碳积聚在体内,永远是个隐患。
氧疗是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命,减缓肺功能下降速度的重要措施。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残气占位、呼吸困难的难题。

试问“气”往何处去?

高碳酸血症
过量的二氧化碳不会老老实实地占据着肺泡,它会趁机反流入血液中,引起动脉血二氧化碳水平升高,称为高碳酸血症。
高碳酸血症引起大脑血流量增加,细小的血管透过性增加,血液中水分漏出到血管外,引起脑水肿、脑组织压力升高。患者表现为头痛、头昏、睡眠规律改变,白天多睡、夜间兴奋,也可以躁动、烦躁、精神错乱、胡言乱语等。随着二氧化碳水平升高,脑水肿加重,神经精神症状加重,表现为神志淡漠、肌肉震颤、间歇性地抽搐、昏睡、昏迷。
传统上将上述症状统称为“二氧化碳麻醉”。患者一旦陷入昏迷,呼吸由快变慢、由深变浅,直至呼吸停止,随即心脏停搏而死亡。

如何治疗?

排出二氧化碳!
清肺仪是国家二类医疗器械,针对呼吸疾病患者的痰堵、气堵问题而研发。它采用负压脉动原理,能将肺病患者深居肺里的黏痰死痰,以及排不出去的二氧化碳抽出来。
清肺仪原理:
负压就是向外抽气
脉动就是像脉搏一样跳动
负压脉动就是向脉搏一样有规律地向外抽气的震荡气流。

第一步:
气道被痰液堵塞,空间变得狭窄,二氧化碳出不来,氧气进不去。导致患者咳、喘、憋。

第二步:
在至简清肺仪负压脉动气流不断按摩、震动、疏导作用下,痰液松动,方便痰液排出。同时向外抽气,将二氧化碳带出,缓解肺内高压。

第三步:
呼吸变得正常,负压脉动不断按摩气道,纤毛恢复运动,痰液不再堆积,呼吸顺畅,逐步恢复肺功能。
至简清肺仪,排痰排气,没有阻碍,呼吸畅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