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温度与湿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随着温度升高,空气中可容纳的水量增加,而在水蒸气量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升高,相对湿度降低。 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空气中的水蒸气相应增加。 在白天,中午的绝对湿度通常大于晚上。 在一年中,夏天的绝对湿度大于冬天的绝对湿度。

通过实验确定最佳的室内温度和湿度:冬季温度为18至25°C,相对湿度为30%至80%; 夏季温度为23至28°C,相对湿度为30%至60%。 超过95%的人在此范围内感到舒适。

在空调房间中,室温为19至24°C,湿度为40%至50%时,人们会感到最舒适。 如果考虑温度和相对湿度对人们思维活动的影响,最合适的室温应为18°C的高工作效率和40%至60%的相对湿度。 此时,人们的心理状态良好,思维最为敏捷。

扩展资料:

据生理学家研究,室内温度过高时,会影响人的体温调节功能,由于散热不良而引起体温升高、血管舒张、脉搏加快、心率加速。冬季,如果室内温度经常保持在25℃以上,人就会神疲力乏、头晕脑涨、思维迟钝、记忆力差。

同时,由于室内外温差悬殊,人体难以适应,容易患伤风感冒。如果室内温度过低,则会使人体代谢功能下降,脉搏、呼吸减慢,皮下血管收缩,皮肤过度紧张, 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减弱,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因此,科学家们把人对“冷耐受”的下限温度和“热耐受”的上限温度,分别定为11℃和32℃。在注意室内温度调节的同时,还应注意室内的相对湿度。

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室温过高会使人感到闷热难受,令人精神不振、头昏脑胀,昏昏欲睡。较长时间在温度过高的室内生活,常会口干舌燥、眼睛干涩。在北方冬天用火炉烧煤取暖的房间,温度过高时,还容易导致外感风寒。室内温度过低也不好,会使人感到寒冷、缩手缩脚,在温度低的房内,人体散热过快,可促使人体不断地增加产热量,大大地消耗人体热能。

室内的温度、湿度不但对人体健康有影响,而且对物品的存放也有影响。室内温度、湿度过高,会使衣服发霉、虫蛀,各种食品发霉变质。因此,应该经常注意调整,使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空气相对湿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温湿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3

空气温度与湿度的关系可由空气相对湿度表示。

空气相对湿度是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在一定的温度和一定体积的空气里含有的水汽越少,则空气越干燥;水汽越多,则空气越潮湿。2003年国家发布实施了室内空气标准,夏季相对湿度以40%—80%为宜;冬季应控制在30%—60%。

空气湿度与天气状况相关,例如西藏地区冬、春季降水较少,空气干燥,若有暖湿气流影响,空气湿度则会增加,年平均相对湿度呈增大趋势,主要表现在冬、春季,其中冬季增幅相对较明显。

扩展资料:

水汽越多,则空气越潮湿。在此意义下,常用绝对湿度、相对湿度、比较湿度、 混合比、 饱和差以及露点等物理量来表示;若表示在湿蒸汽中水蒸气的重量占蒸汽总重量(体积)的百分比,则称之为蒸汽的湿度。

空气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人体感觉舒适的湿度是:相对湿度低于70%。因此,应将室内的空气湿度控制在人体适应的范围之内。正是因为空气湿度会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在关注温度变化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空气湿度的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空气相对湿度

参考资料来源:科普中国-空气湿度影响人体健康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近50年来西藏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呈增大趋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3-22
湿度是表示空气的干湿程度,或单位体积内含有的水蒸气的物理量。
空气湿度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之分。其中绝对湿度是指单位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单位是“克/立方米”。相对湿度是指某温度时空气的绝对湿度和同温度下饱和气压的百分比,单位是“%”,在0%~100%之间。
由此可见,空气温度只与相对湿度有关,与绝对湿度无关。
在不同的温度下,空气中能够容纳(可理解为“能够溶解”)的水蒸气的量是不同的。温度越高,能够容纳的水蒸气的量越多;温度越低,能够容纳的水蒸气的量越少。这也是南极大陆几乎完全被冰雪覆盖,但却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的原因。
同时,在绝对湿度一定时,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低;温度越低,相对湿度越高。
对于人体舒适度来说,绝对湿度较高,气温较高,且相对湿度过大时,会抑制人体散热,体感温度高于实际气温,使人感到十分闷热、烦躁,也就是所谓“桑拿天”。在冬季气温较低时,如果绝对湿度较高,体感温度低于实际温度,又会让人觉得“湿冷”。
通过实验测定,最宜人的湿度是:冬天相对湿度为30%至70%;夏天相对湿度为30%至60%。在此范围内感到舒适的人占95%以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6-25
空气温度与湿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湿度是空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在一定的温度下,空气的湿度越高,则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越多,因而空气的湿度也可以表示为空气的潮湿程度。
在一定的温度下,空气的湿度越高,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也就越高,因而人体也会感觉更潮湿。反之,如果空气的湿度过低,则人体皮肤会感到干燥。因此,温度和湿度是相互影响的,二者需要保持相对的平衡。
在自然界中,空气的湿度也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升高时,空气中的水汽分子会变得更加活跃,从而增加空气的湿度。而当温度降低时,空气中的水汽分子会变得不那么活跃,因而空气的湿度也会降低。
总之,空气温度与湿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需要保持相对的平衡,以维持人体的舒适和健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