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事前先说服自己?

如题所述

大富翁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取得非凡的成功,在于他对事情独立、理智的思考,他相信自己的判断。他在每次投资之前总要先说服自己。

在创造财富史中,投资家华伦·巴菲特与众不同。他白手起家,在40年内积聚了150亿美元的财富,是全美屈指可数的大富豪。他致富之道并不是在华尔街从事翻云覆雨式的投机活动,而是依靠老式的长期投资。他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在于他坚毅、理性和自律的性格。巴菲特说,投资成功并不需要过人的智商。

巴菲特是证券经纪人之子,从小就生财有道。一名友人说,巴菲特5岁就在奥马哈老家前人行道上摆摊子向路过的人卖口香糖。后来又从清静的自家门前移到行人较多的朋友家前面,售卖柠檬水。朋友说,他想的不只是赚零花钱,而是要致富。他在念小学时,就宣布要在35岁之前成为富翁。

他曾在当地高尔夫球场上搜集可以卖二手的高尔夫球;朋友记得和他一起到奥马哈赛马场,在地上找人家无意中随手丢掉的中奖票根;他在祖父的杂货店批购汽水,夏夜里挨家逐户地推销。青少年时他送报纸,每天早上送近500份,每月收入175美元(在当时,许多全职工作的成人也不过赚这么多。然后原封不动地把每个月的薪水存起来。他经常埋首苦读《赚取1000美元方法1000种》,这是他最爱的书。

他迷的是股票,正如别的孩子迷飞机模型。他把股价制成图表,观察涨落趋势。他11岁首次买股票,买了3股每股38美元的“城市服务”优先股,升到40美元时脱手,扣除手续费后,净赚5美元——这是他在股市的首次收获。

他14岁时,用1200美元积蓄买了内布拉斯加州16万平方米农地,然后把他租给一名佃农。21岁时,巴菲特从各项投资中攒了9800美元:他日后赚进的每一块钱,几乎都源自这笔资金。

不久,巴菲特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华顿学院就读两年,后来又转到内布拉斯加大学,均成绩优异。他一面攻读商科和金融,一面工作不懈。后来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研究院,得到著名教授本杰明·葛瑞翰的启迪,对投资之道就此开窍。葛瑞翰首开风气之先,以规律作为选择股票的依据,不玩投机把戏。

葛瑞翰认为,若仔细研究公司发表的数据,分析它的收益、资产、成长率,就可以发现该公司市场股价之外的实际价值。诀窍是:在股价低于公司实际价值甚多时买进,并估计股价必会在市场里调整到应有价格。用巴菲特自己的话是:“别人小心谨慎的时候,你要贪;别人贪的时候,你要谨慎。”

1951年大学毕业后,巴菲特对《史坦德·普尔股市指南》手不释卷,寻找葛瑞翰所谓的“雪茄烟头”股,也就是几乎不用花钱就能买到。但还有一些赚钱能力的股票。他投效葛瑞翰纽约的投资公司,至1956年,个人财产已从9800美元增至14万美元,是回奥马哈自己创业的时候了。

1956年,巴菲特和妻子苏西在他祖父的杂货店附近租了一幢房子,召集了7名近亲好友为小股东,以105100美元创业,成立了巴菲特联合企业公司。1962年,他已拥有多家不同的企业,总资产将近720万美元,其100万美元属于巴菲特夫妇。两年后,他管理的公司总值2200万美元,他个人的资产净值近400万美元。

巴菲特的研究狂热,使他在投资人中显得卓尔不群。他阅读枯燥的企业书籍,就像小孩看漫画一样起劲。看报纸的金融版,他每一行都不放过。朋友对他的股市知识心悦诚服,认为没有人比得上他;别人向他请教时,他总是谦和而言简意赅地说,不要一窝蜂跟着别人抢购,要根据事实。别人不会告诉你哪些股稳赚不赔,你一切要靠自己。

巴菲特能独立思考,又能专心致志干事业,使他如虎添翼。在奥马哈,每到黄昏,他会去商店买份刊有股市收盘价格的当地晚报。回到家,又阅读一大沓公司年报。他曾对朋友说,有些人热衷于研究棒球资料或马经,而他的嗜好则是更多地赚钱。

巴菲特从来不信理财顾问所说的话,他说:“假设手上有100万美元,如果尽信内线消息,一年之内就能破产。”考虑哪种股票值得投资时,巴菲特得先说服自己。他很早就体会到相信自己的判断最为重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