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人的祖先是什么人?

如题所述

1、哈萨克族的族源比较复杂,包括了古代不同时期进入这个地区的斯基泰人,(塞种人是波斯,印度史料的称呼),乌孙人、康居人、奄蔡人、大月氏人、匈奴人、柔然人、铁勒人、可萨人,契丹人等民族;

2、哈萨克这词有四解释:尼合迈德·蒙加尼指出是奄蔡的异译,这字也有白天鹅的意思,kaz是天鹅,ak是白。他们把自己说成是天鹅化身成的美女与一个男人生出的后裔,俄罗斯人拉甫罗夫指出在八世纪僧侣叶弗卑尼著作中的哈索格即是哈萨克,在晚清,丁谦指出哈萨克是可萨人的异译。

3、哈萨克主体民族及政权的大致发展历史:

公元前3世纪-前1世纪,哈萨克斯坦境内出现了社会;

公元前后出现乌孙、康居、阿兰、悦般、大宛等游牧民族政体;

公元6世纪-8世纪建立过突厥汗国、突骑施、葛逻禄等国家;

8世纪-12世纪,西部和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先后加入可萨汗国、乌古斯叶护国、基马克汗国和钦察联盟等国。钦察联盟时期钦察语影响欧洲、阿拉伯半岛、埃及;

13世纪初,同鞑靼人一起加入金帐汗国;

15世纪从金帐汗国分离,成立哈萨克汗国,哈萨克民族形成;

16世纪初,哈萨克分为大玉兹、中玉兹、小玉兹三个汗国;

17世纪中亚新兴起一个强大的游牧国家-—准噶尔汗国。在准噶尔汗国的侵略下,小玉兹于1730年9月派遣使团请求俄国接受加入俄国;

1735年12月中玉兹也加入俄国,而大玉兹则被准噶尔汗国并吞。但准噶尔汗国于1757年亡于更强大的清帝国,于是大玉兹成为清帝国的属国;

19世纪清帝国于鸦片战争后国势衰微,于是俄国趁机于1864年强占大玉兹土地,至此哈萨克全境都归俄国所有;

4、国外学者多认为“哈萨克”名称最早出现于15世纪初期。据民间有关白鹅的传说,认为哈萨克为“白鹅”之意。还有人把哈萨克解释为“战士”、“自由的人”。

13世纪上半叶,蒙古人术赤分得钦察草原,建立金帐汗国。不久,由于领户分封,造成了新的割据局面。斡鲁朵分得了今哈萨克斯坦东部地区,建立“白帐汗国”,并于14世纪一度强大,统一了整个金帐汗国;

5、15世纪20年代,在金帐汗国东部出现了乌兹别克汗国,以锡尔河下游为中心,北至托波尔河,东北至额尔齐斯河,土地辽阔,人口众多,汗王阿布尔海里对外大肆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对内凶狠残暴,进行野蛮统治,从而激起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白帐汗国最后一个可汗巴拉克汗的儿子克烈和加尼别克(吉来和扎尼别克)苏丹(苏尔坦)对阿布尔海里汗王的不满越来越强烈,甚至达到公开对抗的程度。1456年(明景泰七年),克烈和加尼别克带着自己的部落向东逃入东察合台汗国。

东察合台汗国主把楚河、塔拉斯河流域西七河区让给他们游牧,以增强自己的实力。这一部分脱离乌孜别克汗国的人被称为哈萨克人,意为“避难者”或“脱离者”。哈萨克民族在此时形成,哈萨克人建立了哈萨克汗国,过上了和平安宁的生活,从而吸引了周邻大量游牧部落纷纷前来加入。

随着汗国的壮大,到15世纪末,一个有共同名称、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哈萨克民族最终形成。

1589年,哈萨克人及其分布地区已区分为三个玉兹(部落联盟):大、中、小玉兹,即清文献中的右、左、西三部。

其中的中玉兹(哈萨克斯坦中部地区)和大玉兹(锡尔河流域)臣服于准噶尔部。而小玉兹(西哈萨克斯坦)则于1731年请求沙皇俄国的保护。但是在和准噶尔汗国的战争中哈萨克各部损失严重。

18世纪中叶,清朝统一了准噶尔部,解除了哈萨克来自准噶尔的威胁。大玉兹、中玉兹成为与清朝藩属国;

6、18世纪中叶起,沙皇俄国侵略中国,并侵入中亚草原和原属清伊犁将军管辖的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1864~1883年,沙皇俄国以讹诈和军事威胁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按照条约中“人随地归”的规定,侵占了原属中国的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

1864年,游牧在斋桑湖一带的哈萨克族12个克烈部,因不堪沙皇俄国的统治和压迫,离开原牧地,移居到阿尔泰山地区。1883年,哈萨克黑宰部落3千多户迁入伊犁和博尔塔拉地区。划界后,又有了不少哈萨克族迁入了中国境内。

至19世纪中叶,哈萨克族占了伊犁地区居民的多数。他们有丰富的畜牧业生产经验,对祖国边疆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后,伊犁、塔城及蒙古、哈萨克部落隶属于伊犁将军。

北部的阿勒泰初属于科布多参赞大臣,后划为勒泰区(1919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结束了对哈萨克人民的清朝专制统治。1912年阿勒泰的扎克热亚、拜穆拉等率领哈萨克使团到了北京;

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哈萨克族人民进入了与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繁荣的新时代。1951年1月,甘肃省敦煌县成立了“安置流散哈族工作委员会”。

1953年3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和西北行政委员会在兰州召开了“甘青新三省边境哈族头人联谊会及各族团结会”。会上讨论了划分哈萨克族牧居区域,建立民族自治政权,发展民族经济文化等问题,拟定了《甘青新边境各族代表关于加强民族团结,安置边境哈族的协议意见》。

规定:甘肃以海子为中心,东至哈尔腾东端的托逊堡,西至安南坝,南至海子南端,北至燕都尔图,上述地区为哈萨克族居住和放牧区域。青海都兰方面以格尔木为中心,东至达赍,西至乌图美仁,南至古尔班崖吉,北至且如地带为哈萨克族居住放牧区。

从此,甘青新边境的哈萨克人民彻底结束了长期漂泊动荡的生活,有了自己固定的居住地和放牧草场。1952年至1953年间,经新疆省人民政府批准,被乌斯满匪帮裹挟到镇西的300户哈萨克族牧民迁回阿勒泰。

从此,巴里坤的哈萨克人民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从1954年至1984年,在人民政府的帮助下,一批批哈萨克族牧民由甘肃、青海陆续迁回新疆。1954年11月27日,伊犁哈萨克自治区在伊宁市正式宣告成立,区下设伊犁、塔城、阿勒泰三个专区,并受新疆省人民政府委托,代管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区(后改称自治州)。

1955年11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行政区域划分的规定,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区改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