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发达国家有哪些标准?中国现阶段能成为发达国家吗?

美国国会众议院于当地时间27日以415票支持0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一项旨在剥夺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的立法草案。该草案要求美国国务卿致力于在有美国参与的国际组织中剥夺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并将中国的相关地位修改为“中高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或是“发达国家”。

什么样的国家算发达国家?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答案简单粗暴:发达国家就是有钱,发展中国家就是没钱。

但目前世界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发达国家,联合国也没有建立出一套完善的系统来认证哪些国家或地区是属于已开发或发展中。不过,通常来讲,发达国家一般具有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化水平和生活水平高。

按照IMF及众多国际研究机构的标准,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至少要满足以下三个“标准”,缺一不可。

1、首先是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目前我国的人均GDP只有1.27万美元。

2、工业化程度较高,社会经济发达。

3、社会福利制度完善,居民生活质量水平高。


能成为发达国家真的挺好的,这意味着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福利、更宽松的环境。但不管按照哪个标准算,中国目前都尚未能达这一水平。


目前全球公认的发达国家大约有32个,从这些发达国家的人均GDP来看,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均GDP都达到3万美元以上。即便人均GDP最低的波兰,匈牙利这些国家,其人均GDP也基本上能够达到1.8万美元以上。

但目前中国的人均GDP跟发达国家差距是比较大的,2022年中国的GDP总量是121万亿人民币,按全年平均汇率计算大约是18万美元,按14.12亿人口计算,人均GDP只有1.27万美元左右。目前中国人均GDP跟发达国家最低的水平至少有5000美元以上的差距,跟发达国家平均5万美元的GDP相比,差距更是非常明显。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中国的GDP总量非常庞大,但因为中国人口众多,所以人均GDP相对比较低,根本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


在来看看世界银行的标准。

世界银行并没有使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名称来衡量,而是使用“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

按照世界银行2022年7月公布的最新的世界收入划分标准:低收入国家为人均GNI小于1085美,中等偏下收入为居民人均GNI(国民总收入)达到1086美元到4255美元之间,中等偏上收入水平为居民人均GNI在4256美元到13205美元之间,而高收入国家为居民人均GNI达到13205美元以上。

这里的GNI指的是国民总收入,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GDP,它是指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补贴、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和财产收入等原始收入总额。

二者的关系是:GNI=GDP+来自境外的要素收入-付给境外的要素收入。

2022年中国人均GNI刚刚越过1.2万美元,并没有达到世界银行制定的高收入国家标准。

虽然我国已经有部分地区达到了标准,但想要全面成为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路要走的。中国刚刚完成整体脱贫,还有几亿人每月收入不足一千元。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不争也不想争“发达国家”这个虚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30

发达国家的定义标准:较高的人均GDP和社会发展水平,通常以2万美元作为分界线。发达国家是指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准较高,人民生活水准较高的国家,又称高经济开发国家。发达国家的普遍特征是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化水准和生活品质。

中国目前肯定不是发达国家,至于为啥不是发达国家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尤其明显。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约为 58%,低于发达国家80%左右的水平。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7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农村居民的2.2倍。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差距更明显。

以上述欧洲朋友去过中国的地方为例,他们都是去中国城市或者旅游景点“打卡”,几乎没人去过中国农村,更不用说穷乡僻壤。太穷太落后的地方他们也去不了,因为都不通公路。中国农村脱贫有句口号就叫“要想富,先修路”,尽管中国在公路建设上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公路里程密度仍然 较低。2017年,中国公路里程密度0.51公里/平方公里,而德国则高达5.8公里/平方公里,波兰也有2.7公里/平方公里,即使印度也达到1.8公里/平方公里。

再以卫生设施为例,印度有部电影叫《厕所英雄》,反映的是农户普遍没有厕所的现状。中国农村也有同样的问题。中国农村卫生设施建设水平之低,厕所即是例证。中国自2015年发起“厕所革命”,3年多来改造、新建了7万多间厕所。即使如此,中国农村卫生马桶使用户仅占36.2%,使用旱厕的高达58.6%,无厕所的还有469万户,占2.0%。同样,在饮用水、医院、通信设施等方面,中国农村建设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还有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问题。在东部的京津沪、苏浙闽地区,人均GDP已超过13000美元,达到高收入国家的下限水平,但在西部的一些贫困地区,扶贫目标还是“一日有三餐,四季有衣穿”。此外,中国还存在收入分配、生态保护、社会保障等多领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第二,发展不充分,人均水平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部分西方媒体根据购买力平价将中国部分数据计算得畸高,得出了“中国国民总收入世界第一”、“人均GDP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等结论,但大多经不起推敲。从权威机构统计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参考购买力平价计算出人均GDP,并据此将国家分为先进经济体、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中国仍属于后者。虽然世界银行按照人均国民收入将中国归入中高收入国家(共分为低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中高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但2017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为7310美元,仅为美国的15%,不到法国的25%,不仅与高收入国家有较大差距,也低于世界10387美元的平均水平。按人均GDP计算,2018年中国约为9700美元,也不到高收入国家13000美元的下限。此外,人均GDP也不能作为划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唯一标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也是个重要指标。2017年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排在世界第86位,只处于世界中间水平,远低于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



第三,发展面临原有模式不可持续、需要转型升级的问题。中国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仍不高,生产力结构还不够合理,要改变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方式任重道远。未来中国的发展要更加注重环境指标,因为民众对青山绿水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提高投资效率,中国当前投资效率已降到约1:7,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最“勤奋”的民族之一,中国人平均劳动时间为每年2200小时,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在一项针对全球大城市工作时间的调查中,中国城市普遍名列前茅,而巴黎刚成为每周工作时间最短的大城市。在中国部分科技公司,“996”已成为“潜规则”,指每天早9点一直工作到晚9点,每周工作6天,这种现象已引起众多吐槽,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在这些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经济“大而不强”、科技创新能力尚不足的诸多无奈。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庞大,但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贸易规模巨大,但贸易结构较差,出口的大多是廉价“体力劳动”,进口的是高昂“脑力劳动”。中国的文化建设、国防实力、科学技术、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也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中国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产业升级,但这一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坚持。

  第四,发展面临不被理解的问题。中国当前正由高速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发展的首要任务。中国目前还有3000万贫困人口、8000多万残疾人,需要照顾的老年人口超过2亿,每年需要解决就业的人口就达1500万,这些都是亟需通过发展解决的民生问题。但西方媒体对这些中国真实的国情没有进行客观报道,中国发展快了,就渲染“中国威胁论”,中国发展遇到挑战了,就炒作“中国崩溃论”,极大地误导了受众。这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中国仍是个发展中国家,因为在国际舆论掌握话语权甚至议题设置权的都是发达国家。

中国离所谓的发达国家的差距始终不小,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

第2个回答  2023-03-30

作为一名媒体人,我一直在关注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局势,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下关于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标准和中国是否能成为发达国家的问题。

首先,要成为发展中国家有一些必要的标准。通常来说,这些标准包括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科技水平相对较弱,社会结构复杂、文化传统丰富,人口大且生育率高,主要从事农业和原材料出口,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比较欠缺等。正因为这些标准,我们看到了很多国家正在努力跨越这些“门槛”,实现自己的快速发展。



那么,中国现阶段是否能成为发达国家呢?对此,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当前,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都有了很大提升,同时也在科技、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这与中国近年来的改革开放政策密不可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推出了一系列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这些都是中国快速崛起的关键所在。

当然,在成为发达国家的道路上,中国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比如说,环境污染、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差异等等。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克服种种困难,中国就能够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那么,中国应该如何实现成为发达国家呢?我认为,首先要加强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当前,我们需要加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动能,不断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使中国在全球科技领域中处于更加领先的地位。

其次,中国还需要加强民生建设和公共服务,特别是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民生工作是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无论是老百姓还是企业都要有更好的保障和收益。这也是中国发展成为发达国家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最后,我们还需要加强文化自信和国际传播,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中国文化、传递中国声音,增进全球各国彼此理解与交流。我们相信,只有在加强文化建设和推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总之,中国发展的道路是艰辛的,但是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决心,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3个回答  2023-03-30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发达国家就是有钱,发展中国家就是没钱。但目前世界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发达国家,联合国也没有建立出一套完善的系统来认证哪些国家或地区是属于已开发或发展中。不过,通常来讲,发达国家一般具有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化水平和生活水平高。按照IMF及众多国际研究机构的标准,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至少要满足以下三个“标准”,缺一不可。

1、首先是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目前我国的人均GDP只有1.27万美元。

2、工业化程度较高,社会经济发达。

3、社会福利制度完善,居民生活质量水平高。

能成为发达国家真的挺好的,这意味着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福利、更宽松的环境。

但不管按照哪个标准算,中国目前都尚未能达这一水平。目前全球公认的发达国家大约有32个,从这些发达国家的人均GDP来看,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均GDP都达到3万美元以上。即便人均GDP最低的波兰,匈牙利这些国家,其人均GDP也基本上能够达到1.8万美元以上。

目前中国的人均GDP跟发达国家差距是比较大的,2022年中国的GDP总量是121万亿人民币,按全年平均汇率计算大约是18万美元,按14.12亿人口计算,人均GDP只有1.27万美元左右。目前中国人均GDP跟发达国家最低的水平至少有5000美元以上的差距,跟发达国家平均5万美元的GDP相比,差距更是非常明显。由此可以看出,虽然中国的GDP总量非常庞大,但因为中国人口众多,所以人均GDP相对比较低,根本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

在来看看世界银行的标准。世界银行并没有使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名称来衡量,而是使用“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按照世界银行2022年7月公布的最新的世界收入划分标准:低收入国家为人均GNI小于1085美,中等偏下收入为居民人均GNI(国民总收入)达到1086美元到4255美元之间,中等偏上收入水平为居民人均GNI在4256美元到13205美元之间,而高收入国家为居民人均GNI达到13205美元以上。这里的GNI指的是国民总收入,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GDP,它是指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补贴、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和财产收入等原始收入总额。二者的关系是:GNI=GDP+来自境外的要素收入-付给境外的要素收入。2022年中国人均GNI刚刚越过1.2万美元,并没有达到世界银行制定的高收入国家标准。虽然我国已经有部分地区达到了标准,但想要全面成为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路要走的。中国刚刚完成整体脱贫,还有几亿人每月收入不足一千元。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不争也不想争“发达国家”这个虚名。

中国现阶段并不是发达国家,但中国肯定能成为发达国家,成为发达国家有以下标准

1.经济。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文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政策使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更多的国家开展贸易合作,产品出口量也随之迅速增加。

2.科技。中国在科技和创新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例如人工智能、5G技术、高铁技术等,都是在全球范围内领先的。中国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研发能力,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在全球范围内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可谓是正处在科技革新的前沿。

3.文化。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古代诗词、书画到现代文学、电影等,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中国正在积极推动文化产品走出去,并吸引全球范围内的游客前来体验华夏文化,通过这些努力,中国正在打造一个更加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文化强国。

虽然中国在经济、科技和文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要成为发达国家还需要一些改进。例如在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等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改进。同时,政府也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促进创新、提升竞争力,才能够实现成为发达国家的目标。

综上所述,中国已经在许多领域成为了世界领先者,因此有望在未来成为发达国家。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中国正在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4个回答  2023-03-30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成为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

成为发达国家的标准主要包括经济、教育、科技、医疗、文化等多个方面。首先,经济方面,成为发达国家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高达一定水平,同时也要能够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拥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和贸易顺差。其次,教育方面,发达国家必须拥有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的教育水平,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科技和医疗方面也必须跟上,拥有先进高效的科技和医疗设施,以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同时,发达国家也应该具备文化多样性和社会稳定性等特点。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一直在朝着成为发达国家的目标前进。近年来,中国在经济、教育、科技、医疗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经济方面,中国的GDP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方面,中国也在不断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建设,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良好的口碑。科技一直是中国政府和企业的重点发展方向,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5G等领域的进展也备受瞩目。医疗方面,中国的医疗设施和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为民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然而,要成为发达国家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例如,中国仍然存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去解决。同时,中国还需要在一些领域加强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等。

总的来说,中国在成为发达国家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需要继续努力。只有不断解决问题、加强创新、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才能让中国成为真正的发达国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