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剧情介绍

如题所述

剧情简介

公元1644年,中国东北以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政权清朝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攻占京师(今中国北京),大清王朝定都北京。经过明末清初的战火摧残,华夏大地急需太平安宁。

但就在顺治十八年,恶疾天花袭击皇宫,皇帝爱妃董鄂妃命丧黄泉,顺治皇帝痛不欲生,决意遁入空门。危急之际,孝庄太后力挽狂澜,下令改朱批,行蓝批,同时立下诏书:清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顺治皇帝龙御归天。

公元1661年,在孝庄太后的扶植下,天花大病初愈、年仅八岁的爱新觉罗·玄烨登上了大清皇帝的龙座,称康熙皇帝。翌年改元康熙。

康熙即位以后,鳌拜等权臣威迫有加,并残酷迫害朝中异己,就连孝庄太后也迫于含辱。在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康熙皇帝大婚后,在大清三朝元老、太国丈索尼的鼎力相助下,年仅14岁的爱新觉罗·玄烨亲政。亲政后康熙改归皇权,而以鳌拜为首的权臣竟图谋废君改朝,康熙被迫殊死相争,最终智擒鳌拜,肃清政敌。

虽然清除了内部的祸乱,但是斗争却远没有停止,吴三桂、尚可喜和耿仲明  三藩拥兵自重,独霸一方。已成尾大不掉之势。而吴三桂妄图将云贵划立为他的藩镇王国以便世袭云南,一面暗地里大肆扩充军备,与清朝政府为休养生息而裁撤兵员削减军费开支的举措相对抗;另一方面假惺惺上表请求撤藩。

康熙通过调查对吴三桂的作为早已是洞若观火,但终究年轻气盛,不听孝庄太后的苦劝,一语定乾坤,断然下旨撤藩。这一举措粉碎了吴三桂幻想以进为退的图谋,引发三藩之乱。

由于清军主力入关后连年征战,清朝政府给了为清朝打拼天下而劳苦功高的八旗军不少特权以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却不料养成了他们居功自傲贪婪奢侈的习惯,最终导致八旗军战斗力大幅度下降。

而吴三桂所部均是百战余生,多年来一直在云南边关剿匪作战,官兵战斗力强,加之吴三桂准备充分打了朝廷一个措手不及,清军屡被吴三桂叛军击败。明皇后裔朱三太子也乘机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康熙从察哈尔调兵救急,不料察哈尔王趁势造反,率兵逼宫。

宫内太监造反,宫廷大乱,康熙陷入绝境,五内俱焚,意欲退位。

在孝庄太后的怒斥与激励下,康熙重振雄风,大胆起用以汉臣周培公为首的一批汉臣勇将授以重任。在周培公的指挥下,清朝军队用很短的时间就消灭了察哈尔的叛军,解除了朝廷的危机。

同时吴三桂犯了致命错误,陈兵长江南岸却迟迟不敢渡过长江直逼京师,失去了战略上最有利的时机,使康熙的反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康熙调西北的勤王大军赶到江汉组成牢固的防线,迫使吴三桂停止进军。除周培公一路汉军在破察哈尔后挥师西南直逼叛军外,康熙又授安亲王岳乐为安远平寇大将军,授康亲王杰书为奉诏大将军,授裕亲王福全为辅国大将军,率兵转战各地。

各路大军相互配合多路攻击,与吴三桂的叛军展开了殊死拼杀。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清军于湖南全歼吴三桂叛军主力,吴三桂死于衡阳。清军全线出击,三年后,清军攻入昆明,标志着康熙皇帝终于平定了三藩,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也解除了朝廷的第二个心腹巨患 。

平定了三藩之后,台湾岛上,郑经割岛自立,不肯归降,并时时派兵袭扰大陆,搞得东南沿海一带海警四起;北疆蒙古大草原上的噶尔丹也磨刀霍霍,立誓杀回北京。

康熙为避免在战略上陷入两线作战、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忍痛将爱女蓝齐格格下嫁并安抚噶尔丹,暂缓西北局势。台湾海战,起用姚启圣,又收降了台湾水师名将施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施琅大将军率领大清水师倾巢出动,于澎湖一役全歼台湾水师主力,一举收复了台湾、澎湖诸岛。

在康熙皇帝平定三藩和收复台湾时,蒙古准格尔汗噶尔丹也在日益扩张,先后降服蒙古诸王,并与西藏之达赖喇嘛结盟,又勾结俄罗斯沙皇彼得大帝,其最终目的是统一全蒙虎视中原,与大清王朝争夺天下,严重威胁着大清皇权。

沙俄袭扰东北并抢占东北雅克萨等地。康熙一面调施琅率精兵强将增压福建以平定台湾;一面令将军彭春率东北边防军积极应战并取得了雅克萨大捷,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订定了中俄边境。台湾和东北的问题解决后,康熙挥师蒙古草原,率二十万健儿御驾亲征噶尔丹。

康熙帝二次亲征之后,噶尔丹逐渐走向穷途末路。一场宿命对决,康熙获胜,噶尔丹毙命,蒙古草原回归往日的和平。

凯旋班师回京的途中,孝庄太皇太后归天,太子胤礽与权臣索额图结党,意欲篡政谋逆提前即位,勾结反清势力夜袭皇驾,事败。后康熙察觉并废除太子胤礽,引发夺嫡之争。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立嘱未酬,猝死龙座,诏书随风飘落玉阶,无人知晓它的秘密。康熙皇帝葬于景陵,庙号圣祖,享年69岁。

扩展资料:

剧中与历史出入之处

1、孝庄太后本为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孝庄”为其死后之谥号,正常来说生前并不会自称孝庄太后,应会自称布木布泰或昭圣皇太后(顺治时期)及昭圣太皇太后(康熙时期)。

2、康熙皇舆全览图为法国传教士白晋等人奉康熙帝命令绘制而成,并非剧中周培公绘制。

3、康熙帝收复台湾之时为康熙二十二年(1683),郑经早在康熙二十年(1681)去世,当时台湾郑氏为郑经之子郑克塽主政。因此剧中康熙帝收台击败郑经是为有误。

4、康熙帝后宫并无容妃,儿女中更无蓝齐格格。

5、最后康熙帝在景陵帝陵中追封容妃为孝慈仁皇后也不符合史实,“仁”字为康熙帝驾崩后朝臣追上的谥号,故康熙不可能知道朝臣追上的谥号也不可能为皇后系上帝谥。

6、帝陵中的皇后赫舍里氏梓宫前牌位写着“孝诚仁皇后”也是错误的,应为“仁孝皇后”,因为这是康熙帝给皇后的最初谥号。孝诚仁皇后这一谥号,是雍正皇帝即位后改谥的。

7、苏嘛喇姑为孝庄太后侍女,年纪与孝庄太后差不多,因此说她对康熙发生情愫应是绝不可能。

8、本剧对大阿哥胤禔及太子胤礽以外的阿哥只字不提,好像康熙帝没有其他儿子一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13
  【剧情简介】   清顺治十八年,恶疾天花袭击皇宫,皇帝爱妃命丧黄泉,顺治痛不欲生,立意遁入空门。危急之际,孝庄太后力挽狂澜,下令改朱批,行蓝批,并将天花大病初愈年仅八岁的玄烨推上龙座,成为康熙皇帝。   康熙即位以后,鳌拜等权臣威迫有加,连孝庄太后也只好含辱。鳌拜亲政,开始,康熙改归皇权,权臣竟图谋废君改朝,康熙被迫殊死相争,最终智擒鳌拜,肃清政敌。   吴三桂等三潘拥兵自重,独霸一方,康熙年轻气盛,下旨撤潘,引发三潘之乱,朝延兵将屡被吴三桂击败,明皇后裔朱三太子也乘机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太监造反,宫延大乱,康熙陷入绝境,意欲退位,在孝庄太后的怒斥与激励下,康熙重振精神,起用汉臣周培公,与吴三桂拼死一搏,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中国康熙时代,已经是国富民强,一片盛世景象。   郑成功后裔郑经割台湾岛自立,不肯归降,蒙古葛尔丹也磨刀霍霍,推崇元大都立誓杀回北京,康熙为安扶葛尔丹将爱女嫁葛尔丹,誓缓西北局势,然后起用明将施琅一举收复台湾,继而调转枪头率二十万大军,在辽阔的草原上进行了殊死的决战,全面消灭葛尔丹的余部,完成了中化民族版图的统一。   凯旋班师以后,孝庄太后归天,太子与权臣结成同党,意欲提前即们,康熙废除太子,引发夺嫡之争。   千里宴上,康熙即将宣布立储遗旨,却猝死在龙座上,诏书随风飘落玉阶,无人知晓它的神秘。
第2个回答  2017-03-13
讲述的从康熙小时候。到在位六十多年的这段历史吧。当中他是如何一步步成功的捍卫皇位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