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24景

莆田24景都是那些,分别在那里 地址 什么的 越详细越好

  东山晓旭、西岩晚眺、梅寺晨钟、西湖水镜、南山松柏、木兰春涨、
  钟潭噌响、柳桥春晓、石室藏烟、智泉珠瀑、北濑飞泉、绶溪钓艇、
  九华叠翠、壶山致雨、三紫凌云、紫霄怪石、古囊峢献、谷城梅雪、
  白塘秋月、宁海初日、天马晴岚、夹漈草堂、锦江春色、湄屿潮音

  所谓莆田二十四景 ,是指莆田县境内(包括今涵江区、城厢区及湄洲湾北岸)的二十四个景点。这二十四个景点是清代顺治年间林尧英始定的。据记载,明代天顺年间邑人 吴希贤第一次给莆阳标出了四个景区,即“壶桥晴岚、乌山霁雪、绶溪待渡、宁海观澜”。林尧英认为这四个景区不能概览莆田优美风光,就遍览莆阳大地,第一次概括出了莆田二十四景。
  这些景点分别是:东山晓旭、西岩晚眺、梅寺晨钟、西湖水镜、南山松柏、木兰春涨、钟潭噌响、柳桥春晓、石室藏烟、智泉珠瀑、北濑飞泉、绶溪钓艇、九华叠翠、壶山致雨、三紫凌云、紫霄怪石、古囊山列 山献 、谷城梅雪、白塘秋月、宁海初日、天马晴岚、夹氵祭草堂、锦江春色、湄屿潮音。这些景点约定俗成,成为莆田妇孺皆知的传统景观,沿用至今。
  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沧桑变异,有的景点已成陈迹,有的已经消失。如,位于常太镇岭头尾的“北濑飞泉”,已沉没于东圳水库底;位于城厢观桥和庙前一带的“西湖水镜”,由于城区建设,已不复存在;位于黄石七境村的“谷城梅雪”,已见不到如雪的遍地梅树。还有位于华亭北部山脉的“三紫凌云”、位于城郊顶墩的“柳桥春晓”、位于黄石天马村的“天马晴岚”、位于城厢的“西岩晚眺”等景点,再也见不到她们昔日的风采。然而,莆田二十四景中的大部分景观,至今仍然保存了下来,有的景观经过修葺,还赋予新的内容,使其更加绚丽多姿,成为人们消闲游览的胜地。

  今有好事者,将莆田二十四景写成对联,对仗还算工整:

  试看海滨邹鲁,妈祖家乡:紫霄怪石,三紫凌云;石室藏烟,壶山致雨;智泉珠瀑,碧濑飞泉;钟潭噌响,草堂夹漈;西湖水镜,木兰春涨;湄屿潮音,好一派锦江春色;

  遥赏文献名邦,梅妃故里:柳桥春晓,九华叠翠;白塘醉月,绶溪钓艇;宁海初阳,东山晓旭;古囊峢山献,天马晴岚;梅寺晨钟,西岩晚眺;谷城梅雪,更几株秀木南山。

参考资料:http://www.kunde58.com/post/p.asp?/=152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2-27
东山晓旭、西岩晚眺、梅寺晨钟、西湖水镜、南山松柏、木兰春涨、
钟潭噌响、柳桥春晓、石室藏烟、智泉珠瀑、北濑飞泉、绶溪钓艇、
九华叠翠、壶山致雨、三紫凌云、紫霄怪石、古囊峢献、谷城梅雪、
白塘秋月、宁海初日、天马晴岚、夹漈草堂、锦江春色、湄屿潮音
它的位置:
东山晓旭:东山是东岩山的简称,原名乌石山,因其山势如麒麟,又名麟山。该山位于莆田旧县城北部,胜利北路西侧,海拔69米。2002年划人荔城区管辖,是清代标定“莆田二十四景”的首景。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东岩山的建筑群主要集中在向阳的山坡上,自南而北随山势上升,依次为麟山祖祠、东山妈祖宫、报恩东岩教寺。
麟山祖祠旧称宗孔堂,俗称“三教祠”,奉“三一教”创始人林兆恩。林兆恩,字懋勋,号龙江,明代宗教改革家,曾在这里聚徒讲学,倡“道释归儒,儒归孔子”的“三教合二”学说,世称“三教先生”。林兆恩门徒遍天下,且代代相传。在他生前,南京、北京等地就建有“三教祠”,现在东南亚华侨聚居地也多建有三教祠。因此,这里的三教祠就被尊奉为“麟山祖祠”。祖祠建筑群包括牌坊、三门、拜亭、正殿,以及林龙江纪念馆。正殿系明代创建,清代重修;梁架斗拱为清代之物。其他建筑物则是近年修复或新建的。正殿后有树龄达1600多年的晋代古樟,胸围13.8米,高15米。古樟系分西、南、北三股,1997年偏西的一股颓然倒地,今剩南北二股,上面依然青枝绿叶显露生机。北股地表处看不到韧皮部,不知它是如何汲取养分的。古樟的奇绝之处就在这里。
“贤此心,圣此心,天地亦此心,主敬最要;家吾事,国吾事,宇宙皆吾事,集义为先。”——正殿中的这副楹联
透露了林兆恩倡导的“三教”宗旨。嘉靖年间,莆田遭受倭患、瘟疫的双重煎熬,数以万计的黎民陈尸郊野。林兆恩和他的门徒不避腐臭移尸焚化。1996年,东山西侧发现层层叠叠的骨灰罐两大坑,就是他们行善积德的实物佐证。后来,群众集资在山顶偏西建起庙宇式的“明代倭难义冢”,既可宽慰古代亡灵,又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东山妈祖宫是20世纪50年代初从莆田城中心文峰宫迁来的,民间俗称东山文峰宫;宫内有两尊宋代木雕妈祖像,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宫前有古石刻“溪山第一”。该宫早年格局较小,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陆续增建了梳妆楼等建筑物。
报恩寺建于宋淳化元年(990),几经兴废。现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僧舍、爬山廊等,而以石塔最为有名。
报恩寺石塔建于宋绍圣年间(1094~1098),座落在大雄宝殿与观音殿之间的中轴线上,高约15米,三级,空心,八角形,四面开拱门。内壁砌有悬挑条石梯级,可登至二层。塔基八面浮雕有37只狮子,各具情态,生动逼真。护卫四个塔门的金刚力士身披甲胄拄剑而立,神态雍和,造型古朴。塔檐和攒尖塔顶仿砖瓦刻饰,造型优美而负势向上,宋代我国南方的寺院布局尚无此例。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此,有些专家认为,石塔可能是在隋代砖塔的基础上改建的。
建筑群东侧原有一片古松,古松东侧有巨石,过去都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给人以气势磅礴的感觉。那百余株古松就像百余条巨龙拔地而起,盘旋凌空,即使无风的日子,走在古松下的小路上,也会听到头顶松涛飒飒的呼啸声。可惜经过20世纪中叶的动乱浩劫,古松被砍的仅剩数棵,如今新植的幼松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望。20世纪末开辟了东岩山公园,在东北坡直至山顶建起了亭台楼阁,均建东岩山碑林。
相传唐代高僧妙应禅师曾留下“乌石山前,官职绵绵”的谶语。后人印证道:“宋以后莆中林、陈、方、黄、宋、刘、王、郑、李九大姓簪缨不绝,皆居山下也。”南宋大文豪刘克庄住在山下,写有《乌石山》诗,回忆童稚时期在山上游玩的诸多乐趣。
晴天若起个大早,在这里可以看到通红而不耀眼的朝阳在海云的屏幕中冉冉升起,那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景致就是“东山晓旭”了。
西岩晚眺:
东山是东岩山的简称,原名乌石山,因其山势如麒麟,又名麟山。该山位于莆田旧县城北部,胜利北路西侧,海拔69米。2002年划人荔城区管辖,是清代标定“莆田二十四景”的首景。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东岩山的建筑群主要集中在向阳的山坡上,自南而北随山势上升,依次为麟山祖祠、东山妈祖宫、报恩东岩教寺。
麟山祖祠旧称宗孔堂,俗称“三教祠”,奉“三一教”创始人林兆恩。林兆恩,字懋勋,号龙江,明代宗教改革家,曾在这里聚徒讲学,倡“道释归儒,儒归孔子”的“三教合二”学说,世称“三教先生”。林兆恩门徒遍天下,且代代相传。在他生前,南京、北京等地就建有“三教祠”,现在东南亚华侨聚居地也多建有三教祠。因此,这里的三教祠就被尊奉为“麟山祖祠”。祖祠建筑群包括牌坊、三门、拜亭、正殿,以及林龙江纪念馆。正殿系明代创建,清代重修;梁架斗拱为清代之物。其他建筑物则是近年修复或新建的。正殿后有树龄达1600多年的晋代古樟,胸围13.8米,高15米。古樟系分西、南、北三股,1997年偏西的一股颓然倒地,今剩南北二股,上面依然青枝绿叶显露生机。北股地表处看不到韧皮部,不知它是如何汲取养分的。古樟的奇绝之处就在这里。
“贤此心,圣此心,天地亦此心,主敬最要;家吾事,国吾事,宇宙皆吾事,集义为先。”——正殿中的这副楹联
透露了林兆恩倡导的“三教”宗旨。嘉靖年间,莆田遭受倭患、瘟疫的双重煎熬,数以万计的黎民陈尸郊野。林兆恩和他的门徒不避腐臭移尸焚化。1996年,东山西侧发现层层叠叠的骨灰罐两大坑,就是他们行善积德的实物佐证。后来,群众集资在山顶偏西建起庙宇式的“明代倭难义冢”,既可宽慰古代亡灵,又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梅寺晨钟:
梅峰光孝寺位于市区梅峰东麓,简称梅峰寺,与南山广化寺、龟山
福清寺、囊山慈寿寺并称为“莆阳四大丛林”。“梅寺晨钟”系“莆田
二十四景”之一。
梅峰原名梅子岗,山上广植梅树,宋初建有观音亭。李泮夫妇于亭
中祈子生李富,即于元丰八年(1085)舍地百余亩扩亭为寺。崇宁二年
(1103),徽宗赐额“梅林佛国”,次年赐名崇宁禅寺,政和元年(1
111)敕改天宁万寿寺,绍兴七年(1137)改名报恩光孝寺,十二年更
改为梅峰光孝寺,沿用至今。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寺毁于倭患,
万历年间重建。清代增建大小殿宇十几座。1979年以来,在侨僧支持下
,梅峰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扩建,使得这座“城市山林”更加气派。
梅峰寺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
该寺座西朝东,金碧辉煌。赵朴初题写寺名的山门石牌坊临街而筑
,高大壮美。进入山门,沿254米长的中轴线拾级而上,依次为天王殿
、瞻拜亭、大雄宝殿、法堂兼藏经阁、大悲殿。大雄宝殿和天王殿的后
檐角各有一对宋代瓜楞柱;明代建的瞻拜亭两侧,新建的3层钟鼓楼飞
檐翘角、凌空欲飞。两廊还有配殿堂舍十余座,与主体建筑物连成一片
,错落有致。
“上界涌天花重现莆阳名刹,元丰开佛国长闻梅寺晨钟。”题写在
天王殿前面廊柱上的楹联概括了该寺的悠久历史和鲜明特色:梅寺晨钟
,梅峰寺原有一口宋绍兴年间由名匠蔡通铸造的铜钟。这里有一则民间
故事:钟挂上后,老和尚要北上,临行前嘱咐小和尚,要等一天后才能
敲钟。可小和尚性急,刚过半天就敲钟,老和尚刚走到江口桥北福清县
境的翁山脚下,听到钟声只好折回。后来老和尚闻钟的地方就被命名为
“钟前村”,村子离梅峰寺五十里。要是小和尚听话,这口钟就可以传
声百里。这个传说虽不可信,但蔡氏铜钟还真的有点神通。县志载称,
早课钟声,可传闻至江口,且音有抑扬,“遇晴则 ,雨天则挫”,可
预卜阴晴。前人有诗赞道:“何处钟声出晓烟,梅寺别有上方天。离离
欲送风花落,点点曾添露草鲜。未了参禅传法语,由来竟梦唤沉眠。清
音可卜阴阳事,还忆当年蔡氏贤”。可惜,清光绪十三年(1887),驻
在钟楼上的楚军不慎失火,楼钟俱毁。现在的铜钟,是民国初年仿宋钟
模式重新铸造的。钟高164厘米,外径104厘米,唇厚5厘米,重约1500
公斤,钟身铭刻《大悲咒》和《钟咒》。后钟虽不如前钟神奇,但也很
动听。每当晨曦初露,浑厚绵延的钟声从寺中频频传出,唤醒了这座千
年古城,既使人赏心悦耳,又催人披衣奋起。
梅峰寺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八十年代建于山巅海拔55米处的三重檐、
悬栏高阁式的大悲殿,殿高22米,殿中一尊高14.2米的观音坐像,为
八闽之最、全国少有。据说,仅雕塑金身,就用去3斤黄金。殿中名人
题写的楹联文采斑斓、笔势生动。兹录一则:“峰顶参梅花,听来百八
钟声,声声入悟;门前对沧海,看遍万千春色,色色皆空。”(罗丹书
)殿后有阶级可登殿楼走马回廊。置身廊上极目远眺,不但莆田市区尽
收眼底,而且可以望见壶公山九华山之间一马平川的南北洋平原,乃至
烟波浩渺的兴化湾。
大悲殿左侧约200米处有五层海会塔,也建得巍峨壮观。重檐�飞
,碧瓦映日,煞是好看。
历史上的梅峰,梅花布满了山头,花开之日,重雾弥漫了半座城池
。如今梅花少了,代之以一大片龙眼林。春夏之交,龙眼花开,带有淡
淡甜香的气味引来了成千上万只蜜峰,旋舞之际,嘤嘤嗡嗡,也别有一
番情趣。及至秋日,那一树树金黄色的龙眼,则是兴化大地最具特色的
“正果”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