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猪价上涨是“合理”还是“非理性”?调控背景下,价格下跌?

如题所述

近期生猪价格上涨给养殖户看到了“曙光”,相比于3月份的价格可谓“咸鱼翻身”,价格也上涨1倍。
对于当前猪肉消费的淡季,猪价逆势上涨来说,下游价格支撑点还是有点匮乏,属于“合理”还是“非理性”?加之,当前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来调控猪价,后续的市场能否有利支撑当前价格让很多猪农产生了一定的疑惑,下面一起分析一下。
1、市场供应端分析
从市场供应端来看,当前的猪市行情超出预期,很大程度上与生猪存栏量有一定关系。
作为传统年份,每年的7月份左右国内生猪存栏量都会出现季节性的下降,而在8至9月份的繁育母猪存栏量会出现大幅下跌,这给生猪价格反弹提供了一定的价格预期。
从市场价格来看,生猪价格从6月中旬开始上涨,单日涨幅在0.5至0.75元每斤,猪价也从最初8元每斤上涨至如今的12元每斤,相比之前3月份的低点更是价格翻倍。
综合以上分析,猪价出现如此大的价格上涨很大程度上已进入市场的供应淡季有关,猪价也就迎来一定的反弹。
2、压栏惜售供应减少
众所周知,当前的生猪出栏多以9至10月前繁育母猪的存栏数量所决定。
如果没有特定的外在因素影响,生猪市场供应也会出现一定的减少。
而导致市场出栏减少的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市场非理性的压栏惜售,而且在二次育肥的养殖户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很多的养殖户开始惜售,生猪价格在这种非理性的因素影响下,市场也就出现了非理性的价格上涨。
面对当前的生猪市场变化,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对于养殖规模企业严禁哄抬价格及囤货。
随着国家出台一定的保价政策措施,猪价也出现价格下跌。
面对当前的生猪价格异常上涨,国家调控措施的实施是否会导致价格下跌?
相比于其它的因素来说,养殖户比较关心的莫过于国家政策的出台对于生猪价格影响,毕竟经历过猪价变化如同山车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
从宏观调控来说,主要调控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在减少生猪价格“震荡”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个人认为,对于7月后的生猪供应压力会随着调控措施及相关政策的影响下会出现一定价格回调,而且在大面积的压栏惜售导致的集中性出栏必定会导致价格的回落。
但是前期导致的猪市养殖亏损状态,后续的价格会维持在10元每斤。
综合以上分析,当前的猪价上涨“非理性”还是合理性来说,还需要顺势而为,切莫压栏惜售导致的市场大幅下跌。
针对当前的猪价上涨,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