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珠草的功效与作用,紫珠草的功效与作用

如题所述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紫珠草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紫珠草的功效与作用图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农村里名叫“紫珠”的植物有什么功效和作用?2、紫珠草的功效以及作用?3、紫珠叶功效与作用4、紫珠的根可以煲汤吗?5、紫珠叶的功效与作用6、紫珠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农村里名叫“紫珠”的植物有什么功效和作用?我国地大物博,植物资源丰富,特别是在农村的山区里,生长着许许多多不同种类的树木,它们身上都隐藏着很多价值,有的有食用价值,有的还具观赏和药用价值,不过这些价值也要看人们懂不懂用,借这个话题,今天笔者给伙伴们介绍一种植物,它的花语是“聪明”,是一株价值很珍贵的灌木,它叫紫珠,在我们家乡很受欢迎,不知道伙伴们的家乡有没有。
紫珠是落叶灌木,我想很多人对它都不会陌生,因为它已经被人们培育来做盆栽了,一般情况下,野外生长的紫珠树木能长到2米左右,它的枝条虽然多,但不乱且很有次序,它的花朵并不耀眼,只能称作秀丽,花朵因为是簇生,自然也就很小朵,颜色白中带点紫,颜色相对果子来说就逊色了许多,果子也叫紫珠,它的名称也是因果子而得名的,它那紫色光亮在万木丛中堪称耀眼,像一粒一粒精心打造的紫珍珠,非常贵气。
紫珠分布相对比较广泛,如河南,浙江,云南等10多个省份都有,甚至分布到国外,目前它的数量不少,可能也是因为它的观赏价值很受青睐,因而不断被移植栽种,然而最可贵的是冬天里紫珠被雪压住,它都不会从树枝上掉落下来,这点可能是因为它的果子比较小,不容易脱落的原因吧,另外在我们家乡紫珠还被誉为“紫气东来”,意思是代表一种吉祥的象征,在我们当地少数民族中,紫珠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一种植物,不仅如此,它还是我国珍贵的中药材。
紫珠的药用价值:农业兴起据资料所记载,紫珠的根和茎叶入药,可治疗月经不调,虚劳,带下病,风寒感冒等病症,像这种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具备的野生植物,在目前真的很珍贵,笔者希望通过此文章,能让更多人认识它,珍惜它,保护它,谢谢。
紫珠草的功效以及作用?紫珠草(别名)假大艾,红大曰,大风叶等。
其形态:灌木状小乔木,高2--3米,叶对生,叶片呈卵圆形,开花在夏秋季节,花形小,紫色,多花集成伞状花絮,果实小,球形,成熟时紫红色。
性味:辛,平,苦。
无毒。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止痛。
叶可用于:吐血,咳血,便血等出血症状。
根可用于:跌打损伤,风湿麻痹等症状。
用量,25--50克。
另外叶可以外用,干叶打粉撒敷患处,有止血,消肿功效。
紫珠叶功效与作用【中药名】紫珠叶zizhuye
【别名】止血草、老蟹眼、白毛柴、紫珠草。
【英文名】CallicarpaeFormosanaeFolium。
【来源】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CallicarpaformosanaRolfe的叶。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
小枝被黄褐色星状毛。
叶对生,叶片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基部钝圆形或阔楔形,上面有细小粗毛,下面有黄褐色星毛,侧脉8~12对,边缘有齿牙及细锯齿;叶柄密被黄褐色星毛。
复聚伞花序腋生;萼钟形,4裂,裂片钝三角形,萼和柄均被星毛;花冠短筒状,4裂,紫色,无毛;雄蕊4,长于花冠两倍;雌蕊1,子房4室,花柱细长,高于雄蕊,柱头单一。
小核果紫红色。
花期夏、秋间。
【产地分布】生于林中或灌木丛中。
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摘,晒干。
生用或鲜用。
【药材性状】多皱卷,有时破碎。
展平后完整叶片卵状椭圆形,长6~14厘米,宽2.5~7厘米,顶端渐尖或短尖,边缘有细锯齿,近基部全缘,上面灰绿色或棕绿色,粗糙,下面淡绿色或淡棕绿色,被棕黄色腺点;叶柄长0.5~2.5厘米。
无臭,味微苦涩。
【性味归经】性凉,味苦、涩。
归肝经、肺经、胃经。
【功效与作用】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属止血药收敛止血药
【临床应用】用量10~15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撒。
用治血热所致各种出血症,尤以消化道、呼吸道出血效果较好;外治痈疽疮毒、毒蛇咬伤;热毒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等。
【药理研究】对纤溶系统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增加血小板,缩短出血、凝血酶原、血块收缩时间,使蛙肠系膜血管收缩;对大肠杆菌、弗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含缩合鞣质、黄酮类、中性树脂、糖类、羟基化合物及镁、钙和微量铁盐、3,5,7,4'-四甲氧基黄酮、5-羟基-3,4,7,3'-四甲氧基黄酮、熊果酸等成分。
【使用禁忌】本品性凉,虚寒性出血患者慎服。
【配伍药方】
①治咯血:干紫珠叶末1.5~2克。
调鸡蛋清,每4小时服1次;继用干紫珠叶末6克,水煎,代茶常饮。
(《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肺结核咯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紫珠叶、白及各等量。
共研细粉。
每服6克,每日3次。
(《全国中草药汇编》)
③治胃溃疡出血:紫珠叶120克。
水煎服。
(《浙江药用植物志》)
④治扭伤肿痛:紫珠叶30克,鹅不食草30克,威灵仙15克。
水煎服;或加松节油共捣烂外敷患处。
(《青岛中草药手册》)
⑤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紫珠叶、紫金牛各15克,秦皮9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全国中草药汇编》)
紫珠的根可以煲汤吗?不可以啊
紫珠草,又称紫珠或止血草,为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以根和叶入药。
夏、秋采叶,全年均可采根。
紫珠味苦、涩、药性平。
紫珠叶,是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的干燥叶。
夏、秋二季采摘,干燥。
性苦、涩,凉。
两者在药用功效上区别不大。
紫珠草和紫珠叶的外形区别
紫珠草的叶对生,叶片形状多呈现长椭圆形或是披针形。
且夏、秋两季,在紫珠草的叶腋部位会开出紫色小花,后结成球形小果实,成熟时颜色为紫红色。
紫珠叶多表现为皱缩、卷曲,有的破碎。
完整的紫珠叶片多呈椭圆形。
叶柄长约0.5-1.5厘米,基部宽楔形或钝圆,边缘有细锯齿,近基部全缘。
紫珠草注射液对人可使血小板增加,出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凝血酶元时间缩短。
对蛙肠系膜表现血管收缩,将紫珠草溶液滴于家兔肠壁上,可引起肠管强烈痉挛收缩,浆膜由粉红变白,对家兔出血时间可使之缩短。
以紫珠草提取液为主药的35号止血粉,对狗肝、脾创伤及枪伤均有止血作用。
②抗菌作用
紫珠草对大肠杆菌、弗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性味与归经:辛、苦,平。
归肝、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
散瘀止血,消肿止痛。
叶:用于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外用治疗外伤出血。
根:跌打肿痛,风湿骨痛。
紫珠草,又称紫珠或止血草,紫珠味苦、涩、药性平,具有止血、散瘀、消炎的功能。
树叶含有一种称之为黄酮类缩合鞣质的止血成分,所以具有止血、散瘀、消炎的功效。
用紫珠草提取物配制而成的注射液,可用于治疗胃肠道出血、外科手术时切口出血及手术后出血。
药用部分为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杜虹花、白棠子树的叶、茎、根。
紫珠草用法与用量:
叶、根0.5~1两;叶外用适量,干叶研粉撒敷患处。
紫珠叶的功效与作用紫珠叶的功效与作用
紫珠叶的功效与作用,紫珠叶是别名大风叶、白狗肠、大叶紫珠,是杜虹花的叶,紫珠叶配白及:二者均能收敛止血,配伍应用止血作用增强。
下面看看紫珠叶的功效与作用及相关资料。
紫珠叶的功效与作用1
紫珠叶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多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毒蛇咬伤,烫伤以及多种呼吸类疾病。
还用于治疗肺结核,眼睛红肿,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症。
能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结核病菌,白色链球菌,皮肤真菌。
对女性宫寒所引起的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卵巢囊肿,外阴瘙痒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学名:CallicarpabodinieriPurplepearl
英名:Lévl.科属:马鞭草科Verbenaceae
分布:华东、中南及西南各省。
简介:小枝纤细,有不明显的皮孔。
叶通常为卵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1.5-3厘米,顶端渐尖,基部狭楔形,边缘有锯齿,两面仅脉上有毛,背面有红色腺点;叶两长2-8毫米。
聚伞花序纤细,3-4次分歧,花序梗稍长于叶柄或近等长;花萼有星状毛和红色腺点,萼齿不明显;花冠淡紫色,有腺点;花丝与花冠近等长,药室纵裂。
应用:民间用根治目红、发热、口渴、痢疾、止痒。
用叶治吐血,咯血,便血,崩漏,创伤出血。
紫珠又名白棠子树,为马鞭草科紫珠属落叶灌木,株高1.2米至2米左右,小枝光滑,略带紫红色,有少量的星状毛,单叶对生,叶片倒卵形至椭圆形,长7厘米至15厘米,先端渐尖,边缘疏生细锯齿。
聚伞花序腋生,具总梗,花多数,花蕾紫色或粉红色,花朵有白、粉红、淡紫等色,6月至7月开放。
果实球形,9月至10月成熟后呈紫色,有光泽,经冬不落。
紫珠原产我国黄河以南的部分省(区),日本、越南也有分布,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不太耐寒,北方地区可选择背风向阳处栽种。
平时管理较为粗放,天气干旱时注意浇水,避免土壤长期干旱;紫珠喜肥,栽培中应注意水肥管理。
除春季定植时要施足腐熟的`堆肥作基肥外,每年落叶后还要在根际周围开浅沟埋入腐熟的堆肥,并浇透水,冬季寒冷时有些枝梢会冻死,可等春季发芽前将其剪除,并不影响来年的开花结果。
每年春季萌动前进行一次修剪,剪除枯枝、枯梢以及残留的果穗,将过密的枝条疏剪。
紫珠叶的功效与作用2
紫珠叶,为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的干燥叶,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含缩合鞣质、黄酮类、中性树脂、糖类、羟基化合物及镁、钙和微量铁盐等。
有止血、散瘀消炎的功效。
用于衄血、咯血、胃肠出血、子宫出血、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症。
1、凉血止血
紫珠叶性凉而不寒,兼有活血作用,故收敛止血而不留瘀,活血而无耗散,凉血而不阻遏,为止血佳品,广泛用于各种原因之内外出血。
用治血热所致各种出血症,尤以消化道、呼吸道出血效果较好;紫珠叶能止血,对人类因血热引发的消化道出血和呼吸道出血等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闽东草药》:"治崩漏带下,恶寒发热。
"
2、解毒消肿紫珠叶能解毒消肿,外治痈疽疮毒、毒蛇咬伤;热毒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等。
紫珠叶外用,它对毒蛇咬伤和痈疽疮毒都有很明显的治疗作用,治疗时需要把它研成泥状直接外敷。
痈疽肿毒,可配蒲公英、会银花一同使用。
营养价值
紫珠叶含缩合鞣质、黄酮类、中性树脂、糖类、羟基化合物及镁、钙和微量铁盐、3,5,7,4-四甲氧基黄酮、5-羟基-3,4,7,3-四甲氧基黄酮、熊果酸等成分。
1、止血作用:紫珠叶注射液对人可使血小板增加,出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凝血酶元时间缩短。
对蛙肠系膜表现血管收缩,将紫珠草溶液滴于家兔肠壁上,可引起肠管强烈痉挛收缩,浆膜由粉红变白,对家兔出血时间可使之缩短。
以紫珠草提取液为主药的35号止血粉,对狗肝、脾创伤及枪伤均有止血作用。
2、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弗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紫珠叶的功效与作用3
【别名】
大风叶、白狗肠、大叶紫珠
【汉语拼音】
zizhuye
【名称英】
CallicarpaeFormosanaeFolium。
【成份】
含紫珠萜酮(calliteterpenone)、木犀草素(1uteolin)、芹菜素(apigenin)、大波斯菊苷(cosmosiin)、木犀草苷。
【加工采集】
夏、秋季采叶,晒干或鲜用。
【药理作用】
40%紫珠草溶液给兔注射,测其出血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临床用于止血、烧伤及治疗痔疮等;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还有镇痛作用
【功能主治】
止血消炎,散痞消肿。
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外伤出血,衄血,齿龈出血,扭伤肿痛,化脓性皮肤溃疡,烧伤,流感。
【性味】
性平,味微辛、苦。
【宜忌】
尚不明确。
【归经】
归经_胃经
【植物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幼枝被灰白色长茸毛。
叶对生,长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上面有短柔毛,老时稍粗糙,下面密被灰白色茸毛,两面有不明显的金黄色腺点,聚伞花序5~7次分歧

总花梗长2~4cm;花萼4齿裂,被星状柔毛;花冠紫色,管状,先端4裂,略被细毛;雄蕊4;子房上位,4室。
浆果状核果,小球形,有腺点,熟时紫红色。
花期夏季。
【临床应用】
用量10~15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撒。
用治血热所致各种出血症,尤以消化道、呼吸道出血效果较好;外治痈疽疮毒、毒蛇咬伤;热毒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等。
本品性凉,虚寒性出血患者慎服。
【药用部位】
为马鞭草科植物大叶紫珠Callicarpamacrophyllavahl的叶。
紫珠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主要价值
①止血作用
对蛙肠系膜表现血管收缩,将紫珠草溶液滴于家兔肠壁上,可引起肠管强烈痉挛收缩,浆膜由粉红变白,对家兔出血时间可使之缩短。
以紫珠草提取液为主药的35号止血粉,对狗肝、脾创伤及枪伤均有止血作用。
②抗菌作用
紫珠草对大肠杆菌、弗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扩展资料
性状鉴别
1、杜虹花叶: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
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长4-19cm,宽2.5-9cm;先端渐尖或钝圆,基部宽楔形或钝圆,边缘有细锯齿,近基部全缘,上表面灰绿色或棕绿色,在扩大镜下可见星状毛和短粗毛,下表面淡绿色或淡棕绿色,被棕黄色分枝茸毛,主脉和侧脉突起,侧脉8-12对,小脉伸入齿端;叶柄长0.5-1.5cm。
嫩枝灰黄色,有时可见细小白色点状的皮孔。
气微,味微苦涩。
2、白棠子树叶:完整叶片呈倒卵形或披针形,长2-6cm,宽l-3cm;先端急尖或尾状尖,基部楔形,边缘中部以下具数个粗锯齿,上表面粗糙,下表面无毛,密生细小黄色腺点,侧脉5-6对;叶柄较短,长约0.5cm。
3、华紫珠叶:完整叶片呈椭圆形或卵形,长4-8cm,宽1.5-3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密生细锯齿,两面近于无毛,有显著的红棕色腺点,侧脉5-7对,在两面均稍隆起,细脉和网脉下陷;叶柄长0.4-0.8cm。
4、老鸦糊叶:完整叶片呈宽椭圆形至披针状长圆形,长5-15cm,宽2-7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下延成狭楔形,边缘有锯齿,上表面黄绿色,稍有微毛,下表面淡绿色,疏被星状毛和细小黄色腺毛,侧脉8-10对,主脉、侧脉和细脉在叶背均隆起;叶柄长1-2cm。
紫珠草
紫珠
关于紫珠草的功效与作用和紫珠草的功效与作用图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