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生活的衣食住行与现代生活的衣食住行

历史的……要我们中国的
近代生活的衣食住行与现代生活的衣食住行
急……历史的……要我们中国的
近代生活的衣食住行与现代生活的衣食住行

  一、服饰方面

  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

  ⑴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中西合璧,不土不洋。

  ⑵表现:男装以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为主;女装以旗袍为主

  2、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⑴特征:由于政治上的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色彩比较朴素单调

  ⑵表现及原因:

  男装以列宁装、中山装、中式便装为主,女装以列宁装、连衣裙、中式便装为主文化大革命时期男女都追求军装。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且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同时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特别是在女性中,是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50年代中期以后,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文化大革命”时,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

  改革开放前在衣服色彩三比较朴素单调。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特别是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当时是“人人一身蓝”。

  3、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⑴特征: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

  ⑵表现:

  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久违了的爱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在影片中换了多少套衣服,成为当时年轻人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一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时尚,很多人看不习惯,但年轻人却从中找到个性和自我的感觉。

  1984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北京流行起了运动装。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成为爱美的人们首选服装。人们几乎随时随地地穿着运动服,甚至还成为了学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厂服。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进入21世纪,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中国的服装已经与世界接轨。

  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

  二、饮食方面

  1、中餐——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

  2、西餐

  ⑴传入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后

  ⑵影响:①西餐常用原料进入餐桌 ②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

  ⑶中西餐饮食文化的区别:

  ①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存在明显;

  ②中餐以追求美味首要目的,西餐以营养为最高准则。

  衣:古代穿长袍,近代是长袍与西服并行不悖,并产生了中山装,现代是列宁装,军装,之后又有喇叭裤,当代是休闲服,牛仔。
  食:原古较为“野蛮”,古代较为中统,分等级序列。近代开始传入西餐,现代食物逐渐丰盛。
  住:古代是富人高楼大厦,穷人无立足之地。现代是水深火热,当代是全面小康。
  行;古代是牛马(南船北马)近代是人力车,后来就是汽车,飞机,火车等等。
  基本上就是这些问题了,只要你把我写的这些“骨架”填填“肉”就是一篇很不错的论文了
  ——注意!一定要表扬我们国家,我们党!最好写上“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时政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27
近代,是指中英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到五四运动(1919年)这中间的一段时间【1919年到1949年为现代,1949年以后为当代】,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历经苦难的一段历史。

期间,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1949年,中国共产党通过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志近代中国的结束.
这期间的生活你还可以看看电影,很多电影里都会体现这一时期的生活的,好想黄飞鸿这一步电影里的生活情景可一体现一部分
至于关于现代人衣食住行嘛, 你看看四周就知道了,这四周都是现代生活,不用说明了,
第2个回答  2010-12-27
这个很好比较,主要就围绕,开放,东西文化交流这些写。衣着就是我们现在基本告别了传统时代的长袍马褂。在食的方面,我们的变化不是很大,主要是因为中华料理体系的完善,不容易被西方饮食文化取代,但是西餐的普及也说明受到了影响。住房,就是与人口增长有关了,人口压力,不允许我们保持传统的一家一院住户模式,我们不得不搬到楼房的格子铺里。出行,就是工业革命以来的新式交通工具了,技术革新带来的速度,稳定性的提高。每个方面加点事例,几百字的论述题,不成问题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12-27
近代生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