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最短的动物是?

如题所述

蜉蝣是昆虫中最短寿的。我国古代早有记载:“蜉蝣,……朝生暮死”。确实,多种蜉蝣成虫的寿命只有几小时,寿命最长的不超过一星期。蜉蝣的交尾在“婚配”中进行。傍晚时刻,水面上常积聚着大群刚孵化的蜉蝣,在飞行中,一只熊虫会突然抓住一只雌虫进行交尾。

交尾后,雌虫产卵在水中。蜉蝣的卵生有一些细线,在水中这些盘着的细线伸开。有些细线尖端有吸盘,可以是卵牢牢地固着载河底,以便安身立命。

扩展资料:

世界上寿命最短的脊椎动物是虾虎鱼,一般存活2~3年,最多4年。澳大利亚大堡礁的一种鱼最多能活59天。小虾虎鱼是2005年被澳大利亚生物学家证实的世界上最短命的脊椎动物,打破“世界纪录保持者”的非洲齿鲤(Nothobranchiusfurzeri),生活在澳大利亚,这类鱼的寿命最长为8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寿命最短的昆虫

百度百科-虾虎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3

蜉蝣是昆虫中最短寿的。

蜉蝣成虫的生活期很短,一般为几小时至几天,超过十天的极少。刚蜕皮的成虫就进行交尾,完毕后雄虫就大都立即死去,雌虫产卵后也就死亡了。大量蜉蝣几乎同时死亡后跌落水面。朝生而暮死。

蜉蝣短命的原因主要是它的嘴巴已经退化,不能吃东西。

扩展资料:

其他寿命较短的动物:

蜜蜂:4周

蜜蜂寿命的平均值,冬季为36 天,夏季为24 天。在北方的越冬期,工蜂较少活动,没有参加哺育幼虫的越冬蜂可以活到五至六个月。

蚊子:2个月

雌蚊子的寿命要比雄蚊子长一些,雌蚊子从卵到死有2个月,雄蚊子从出生到死只有一个月的时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寿命最短的昆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1

蜉蝣,长得像蚊子。它们来到世上只是为了完成生命周期循环:出生,成长,繁殖,死亡。刚开始时,它们只是水生蛹,当繁殖季节来临,蜉蝣(经过短短两天的“童年”后)变为成虫后它们的时间就只能一分钟来计算了。

雌蜉蝣经过繁殖产卵,5分钟后即死亡,雄蜉蝣可以再活2——3天。蜉蝣生命虽短,但它们的存在可以显示水污染的程度,因为蜉蝣语垃圾和水藻为食。

扩展资料:

蜉蝣目(英文:mayfly,学名:Ephemeroptera)通称蜉蝣,具有古老而特殊的形状,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

和蜻蜓目可同分为古翅次纲,他们的翅不能折叠。蜉蝣目昆虫体形细长柔软,体长通常为3-27mm,触角短,复眼发达,中胸较大,前翅发达,后翅退化,腹部末端有一对很长的尾须,部分种类还有中央尾丝,稚虫水生,成虫不取食,寿命很短,最短仅一天而已,但它在这短短的生命中,绽放了最绚烂的光彩。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蜉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7-26

寿命最短的动物蜉蝣。

蜉蝣目(英文:mayfly,学名:Ephemeroptera)通称蜉蝣,具有古老而特殊的形状,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和蜻蜓目可同分为古翅次纲,他们的翅不能折叠。蜉蝣目昆虫体形细长柔软,体长通常为3-27mm,触角短,复眼发达,中胸较大,前翅发达,后翅退化,腹部末端有一对很长的尾须,部分种类还有中央尾丝,稚虫水生,成虫不取食,寿命很短,最短仅一天而已,但它在这短短的生命中,绽放了最绚烂的光彩。

变态类型为原变态,一生经历卵、稚虫、亚成虫和成虫4个时期,是有翅亚纲中较原始的变态类型,仅见于蜉蝣目。特别是从幼虫变为成虫要经过一个“亚成虫期”,这时的亚成虫与成虫完全相似。亚成虫期历时较短,一般经数分钟到一天左右即脱皮变为成虫。

雌虫产卵于水中。卵小,白、绿或淡褐色,圆或椭圆形。卵一端常有附着的帽状物,或从卵的表面伸出有粘性的细丝。稚虫水生,常扁平。上颚构造原始,仅一个关节突,中央内缘有一突出的咀嚼面,舌两侧有一对间颚。复眼和单眼发达;触角长,丝状。腹部第1至第7节有成对的气管鳃,尾丝2—3条。其中气管鳃是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稚虫期一般1一3年,大部分每年1代或两三代,在温暖地区10~15 天能完成发育。一般脱皮20一24次,多者达40次。稚虫取食高等植物和藻类,少数种类捕食水生节肢动物。老熟稚虫一般浮升到水面,或爬到水边石块或植物茎上,日落后羽化成“亚成虫”,此期虫体与成虫相似,但翅不透明或半透明,体表、翅、足常被细毛和缘缨,体色较成虫灰暗,前足和尾须短,行动不活泼,呈静休状态,不能交尾。亚成虫期长短与成虫期之长短有相关现象,亚成虫期短者,成虫寿命则短;亚成虫期长者,成虫期则长。蜉蝣变为成虫后还要脱皮。成虫不取食,寿命极短,只能存活数小时,最多为7天,故有朝生暮死之说。

浮游幼虫包括终生营浮游生活的各类动物的幼体和阶段性浮游生物;后者成体营底栖生活,而幼体是浮游的。浮游幼虫的种类多,数量大,是海洋浮游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繁殖旺季,它们在浮游生物中的优势尤为明显,有时整个样品全是幼虫(如蟹类蚤状和大眼幼虫)。除了原生动物以外,几乎所有各类无脊椎动物在发育过程中都经过浮游幼虫阶段,甚至刚孵化出来的仔鱼,因缺乏发达的游泳器官,也只能在海中漂浮,成为浮游幼虫的成员。浮游幼虫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与成体截然不同。有不少动物的幼虫还历经好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所以,浮游幼虫是极为复杂的一个生态类群。它们是经济鱼、虾类的天然饵料。因此,它们的数量变化与渔业(尤其是养殖业)的关系十分密切。此外,对附着动物(如藤壶等)的浮游幼虫的附着机制的了解,是制订防除附着生物的方案或增加经济贝类育苗成活率的重要科学依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1LhunJE13IXU2kENIl7w7l9s1lfiKT1UBuI-_NY8ZxOO_z1M87FF6QAnUys6lT0J1YxuntL5H_GcRirNrqCy0ReU2q5ZfJDHOBS0aX-9M-u#4

第4个回答  2017-07-13

寿命最短的动物是蜉蝣,平均寿命只有一天。

简介

蜉蝣目(英文:mayfly,学名:Ephemeroptera)通称蜉蝣,具有古老而特殊的性状,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和蜻蜓目可同分为古翅次纲,他们的翅不能折叠。蜉蝣目昆虫体形细长柔软,体长通常为3-27mm,触角短,复眼发达,中胸较大,前翅发达,后翅退化,腹部末端有一对很长的尾须,部分种类还有中央尾丝,稚虫水生,成虫前要在水里活1至三年,成虫不取食,成虫后的寿命很短,仅一天而已,但它在这短短的生命中,绽放了最绚烂的光彩。

生活习性

幼期(稚虫)水生,生活在淡水湖或溪流中。春夏两季,从午后至傍晚,常有成群的雄虫进行“婚飞”,雌虫独自飞入群中与雄虫配对。产卵于水中。卵微小,椭圆形,具各种颜色,表面有络纹,具粘性,可附着在水底的碎片上。稚虫期数月至1年或1年以上,蜕皮20~24次,多者可达40次。成熟稚虫可见1~2对变黑的翅芽。两侧或背面有成对的气管鳃,是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吃高等水生植物和藻类,秋、冬两季有些种类以水底碎屑为食。常在静水中攀援、匍匐、或在底泥中潜掘,或在急流中吸附于石砾下栖息。稚虫充分成长后,或浮升到水面,或爬到水边石块或植物茎上,日落后羽化为亚成虫。亚成虫与成虫相似,已具发达的翅,但体色暗淡,翅不透明,后缘有明显的缘毛,雄性的抱握器弯曲不大。出水后停留在水域附近的植物上。一般经24小时左右蜕皮为成虫。这种在个体发育中出现成虫体态后继续蜕皮的现象在有翅昆虫中为蜉蝣目所仅有。这种变态类型特称为原变态。成虫不食,寿命短,一般只活几小时至数天,所以有“朝生暮死”的说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