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钱币发展史(中国,希腊,罗马)??

如题所述

古代曾以海贝壳充当货币,称贝化(货)。已发现我国充当货币的海贝,大型的有虎斑宝贝、阿文绶贝;小型的有货币、拟枣贝等,以货币最常见。河南安阳殷虚常有伶鼬榧螺与海贝同墓出土。贝化在我国古代货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夏、商、周三代的重要物品货币。以朋为计量单位。小贝十枚为一朋。
先秦货币
由于各部落(国家)生活居住环境不同,其铸币在经过一段不定型时期之后开始,并以其主要的生产工具为原型进行铸币。据考证,有四个主要的起源:生活要林区、林农混合的以刀斧、戈等削、利器为原型的仿形铸币,这些铸币根据地域的不同,多少出现了以地名为主的文字或字符号,这种标名铸地的作法,一直延续到了清朝及民国时期。另外一大类型是生活在农区的铲、布仿形铸造逐步成熟的轨迹。生活在湖水面较多区域的部落,以猎捕鱼为业,其铸币有似图腾,有似地名,有似计重,不一而足。在一些手工业发达的区域,同时期货币,显示出与其文明程度相适应的方孔圆钱或圆孔圜钱。
秦汉货币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统一衡制基础地以秦衡为基础,统一秦半两。但铸行不久,由于暴政与巨军费开支,铸造货币不断地减重、变轻。
汉刘邦起兵之初,为了筹集军晌便自行铸钱。钱文袭用秦半两旧名。但实际重量仅三铢左右。并允民间自行铸造。因而大部分轻薄小型,文字浅平的小篆体半两,均为汉半两。 公元18年 ,始铸五铢,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五铢钱历时近七、八百年。是我国铸期最长的货币。留世数量巨大,品类繁杂。
王莽时期的货币
王莽自居摄二年(公元七年)开始,先后实行了三次币制改革,钱制混乱,但铸造了举世瞻目的精美货币,其铸钱质量却是一代鼎盛, 王莽钱书法采用悬钱篆,铸钱无论圆钱,布币、刀币,外廓高挺,因而对文字保护甚佳。
三国货币
魏、蜀、吴史称三国,此时期币制复杂,再加上战火纷飞,史记不详,如今被断为三国时期货币,其铸地和铸时,难以解分。 三国时候,不同地域钱制各有差异:魏得五铢;蜀铸五铢外,另有直百五铢;吴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等。
两晋南北朝货币
史书关于西晋铸钱只字未提,当时主要行用五铢钱。西晋统一中国时,府库充实,国力强盛,因此,除了沿用汉代旧钱之外,应有自行铸钱。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后,各少数民族各自为政,许多还自行铸钱。 巴族首领李特,李流等,建汉于四川,铸“汉兴”,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枚以年号命名的货币。
隋唐货币
隋文帝平陈之后,隋五铢为统一法定货币,隋五铢之“五”字左边多一竖有若“凶”字。
唐初,仍用隋代旧钱,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下令废五铢,铸开元通宝,自始结束了我国铢两货币的历史而进入宝文制货币。”开元通宝”四字钱文由书法家欧阳询制词并书,文字端庄凝重,展示出大唐一代兴盛太平的风范。
五代十国货币
纵观五代十国货币,以铅、铁为主,劣币较多,精美者少见,反映了当时政局动荡,经济萧条,民不聊生的局势。
两宋货币
两宋的币制,主要为铜钱,但兼以铁、铅。白银及银币在支付和购买上较前朝较为重要。纸币开始正式产生和推行,这是两宋时期币制的最大特点。
南北宋铜铁钱明显不同,北宋铜钱多而铁钱少,南宋铁钱多而铜钱少。北宋铜钱小平多而大钱少,南宋铜钱小平少而大钱多,北宋以年号为钱文,而南宋不但以年号为钱文,且有纪年、纪监。另两宋货币较以前最大的区别在于钱文书法,许多为各朝皇帝御书,或书法大家所写。真行隶篆草俱备。是我国货币书法艺术的颠峰。
元代货币
蒙古人统治中国时,对中国的币制,带来了一种基本的变革,也就是使中国从此采用白钱为价值的尺度。中国的币制,如果以质地来划,则唐代是铜钱的分水线,唐以上是铢两货币。蒙古人过去游牧时期主要采用物物交换办法,采用白钱制主要受邻近中亚外国民族影响,也是对外贸易的产物。蒙古在建元之前,就曾开始铸造汉文货币,如“大朝通宝”争、铜币。在取得对中国统治权后,主要以纸币为主,但也铸造了不少铜银辅币。
明代货币
明代币制以纸币为主,但也铸造了不少铜钱,且品类繁杂。朱氏铸钱,自大中始,开始背文纪地纪值,这是明代铜钱的一个特征,一直影响到清末铸钱。且明代钱币,一反往朝,均为通宝,而无元宝,主要避朱元璋之“元”字讳。
清代货币
清朝币制,大体上是银钱平行本位,且银铜之间比价大体维持在一千文一两上下。
清末,由于清庭腐败,爆发太平天国起义, 太平天国钱币的显著特点是(一)钱称“圣宝”,有别于历代钱币。(二)钱币上无纪地、纪值、纪重标志。(三)钱文分书于正反两面。
历代银质货币
中国历史上,自金银被人类发现并使用以来,一直被作为财富来,贮存和统通。春秋战国时期的银空首布,可以称为我国最早的钱质货币。以后各朝、各代均铸有不同名称和不同用途的银币。但其主要用于大额支付及赏赐及陪葬和供奉用。真正民间使用并作为主币的时期并不长。除晚清及民国时期银币和银锭时可遇见外,其它银质货币很难一见,除了本身铸造数量少之外,由于中国妇女长期以来喜爱银首饰,因而大量销熔,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中国银质货币,除了由国家发行之外,还有许多是由地方甚至银铺、钱庄、自主铸造发行,依据本身贵重金属地位及重量来维护信用,这也是中国银质货币的一大特征。
中国银质货币,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形状有不同的称呼。隋唐以前称饼、笏、铤(扁平形)或挺(棒形)。宋改称银锭,元朝称元宝。明清银锭形状改为马蹄形。清朝末年,由于外国银元的流入,引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于是清庭顺时应势,自铸银元。根据其图案不同,各有不同称谓如“光洋”、“花边”、“龙洋”、“大头”、“小头”、“船版”等等。晚清及民国还曾铸造了许多种类的银质纪念币,有的是吹牛拍马之辈为讨好上司而制作,有的是地方军阀自制,有的是为纪念寿诞及重大事件而设,这些银币大多数量较小,图案精美独特,制作精良。
中国铜元
中国机制铜元始铸于广东,自光绪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开炉铸造,到民国三十八年贵州黔字半分铜元,历时半个世纪之久。它的出现不但结束了中国沿袭了几千年的方孔圆钱的历史,同时与国外货币制接轨,使中国的货币经济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中国铜元经历了清王朝的衰落,军阀混战,国民革命,外邦侵略,人民中国的诞生和蒋氏王朝的履灭。可以说,中国铜元史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辛酸的一页。
中国纸币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纸币的国家。公元11世纪,中国四川地区发现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北宋的“交子”。之后,纸币便在中国各朝代沿袭下来。南宋发行的有“会子”、“关子”,金代发行的有“交钞”、“宝石券”,元代发行的有“元宝交钞”、“通行宝钞”明代发行的有“大明宝钞”,清代发行的有“大清宝钞”等,鸦片战争以后,近代银行业逐渐兴起,银行兑换券开始盛行,纸币逐步成为主要的货币。从1935年开始,国民党政府进行币制改革,推行法币,以纸币代替银元流通,先后发行了法币、金圆券、银元券等纸币。明代的“大明宝钞”为世界至今最大幅面纸币,即币面为209毫米320毫米。
最早的西方纸币是受中国纸币影响,在1661年由瑞典发行的,法国在1720年,美国在1797年,法国在1806年才相继发行自己国家的纸币,中国纸币与西方最早的瑞典相比,早了900多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18
贝类货币 天然海贝 公元618-1368年 ,产于海滨,因其坚固美观,便携带,又能计数,而逐步演变为实物货币。
人工贝类(石贝)公元前16世纪--前2世纪商周时期,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货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为弥补自然货币流通不足而仿制的玉贝、骨贝、陶贝、石贝等,被统称为人工贝类货币。它们形态大抵仿照自然海贝,其交换价值,约等于或稍低于天然货贝。
人工贝类(骨贝)公元前16世纪--前2世纪
人工贝类(玉贝)公元前16世纪--前2世纪
人工贝类(陶贝)公元前16世纪--前2世纪
铜贝公元前11世纪
包金贝
  公元前11世纪,商代中晚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掌握了冶炼技术,于是便出现了金属贝类货币。形仿天然海贝。有金贝、银贝、铜贝等。用青铜浇铸的无文铜贝,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金属铸币。
先秦货币
两汉货币
  榆荚半两
  成色年代:西汉早期 。因形如榆荚,称为“荚钱”。“荚钱”一般甚为轻薄,轻重不一。
三国两晋货币
南北朝货币
隋唐货币
五代十国货币
宋辽金夏货币
元代货币
明代货币
清代货币
第2个回答  2011-07-17
555
第3个回答  2011-07-17
不明你想知什麼?追问

一些古钱币的发展历史。比如说钱币的演变,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改变等。

追答

中国,希腊,罗马
是問三国中古钱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演变及其作用?
中国先不談了,要從国際眼光來聊
世界有四大貨錢是一定要聊到的
1)地中海(希臘及羅馬/中国錢是同期的)
2)古印度
3)500-1500年時代的回教錢
4)現代數字錢

其中最古的只有二種錢可聊...他們是1)及包括同時期的中国古錢...
而一談到東西方的社会經濟運行時,又要加上"鑄金术"這一環(不是以貝交貨的時代)
金銀銅鐵鍚,是古皆有的稀土物,因其長久耐用,所以在石洞時期己經成了交替品...
而其中鐵當少了雜質時(主要指鍚),他要練成鋼時(十分似現代的"白金")是须十分高温的...
這也是在中国石劍->銅劍->長鐵劍的生产出現主因了!
金,銀(两),銅...十分自然成了當時(公元前)人类的主要社会生活品了,尤以金銀因其不易變質
可了有錢人(上等人)的主要收藏交貨的贵金了...也是羅馬及古希臘人主要的交易品...
可惜是中国金銀不是主要生产国(只有楚国有古金錢在戰国時流通叫"愛")所以銅产貨成了主流
而圓形便於收藏,也便於使用,所以不論中日美歐沙蘇也自然成了主流形態了...
所有金品火燒後都因物理現象自成一小圆水点形,只须用模壓則成圓币
在秦未統一全国貨币時,都己經弄了中国特有的方孔錢了...
在統一後至漢(不計王莽鑄錢王的)也一直只用"两/五株"
去到唐代才發生的中国石模字錢!!!(也是四字錢了背还可加月点的)
而在羅馬及古希臘,他們因主容易成到金銀銅等贵金,所以直接使用金/銀/白銅(鍚銅)作貨币了...
(其實,中国也可以的,可惜不是楚国一統先,不然以金作錢可能也会如外国了)
但他們不以字為主來發展錢形,反而以人像為主要發展重心...如阿历山大古錢币等
也成了東西二国錢币發展上的主要分野了!!!

==============================
在明清时期:铜、银比价是浮动的。清初存在贸易顺差,大量白银流入,1两白银兑换700到1000文铜钱;明朝初年,朱元璋曾规定一两黄金=4两白银,不过明清五百年间,市场上金银比价基本为一两黄金=10两白银...清末由于战争赔款等原因,银价上涨,1两白银可以兑换5000到7000文铜钱。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白银价格才急剧下跌,金银比价从1873年的1:15猛升到1909年的1:40。

一两银 米 元(人民币)
1670年 200斤, 320
1740年 120斤, 190
1820年 50斤, 80
1910年 30斤。 50

参考资料:古錢小吏

参考资料:古钱小吏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