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的习俗。

如题所述

1、二月二,龙抬头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2、赛龙舟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3、龙船节

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为苗家龙船节的正日,而早在五月十八九日,就得将龙船洗刷一新。至二十二、二十三两天,将母船于船系为一体并安上龙头。二十四日隆重举行开划仪式。

4、晒龙袍节

鄂西土家族的六月初六为晒龙袍节,相传“六月六晒红绿”之俗起源于唐代。唐代高僧玄奘从西天(印度)取佛经回国,过海时,经文被海水浸湿,于六月初六将经文取出晒干,后此日变成吉利的日子。

开始,皇宫内于此日为皇帝晒龙袍,以后又从宫中传向中国民间,家家都要在这日将新衣物放在太阳下曝晒。

5、耍龙灯

耍龙灯又称舞龙、龙灯舞,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娱乐活动。从春节到元宵灯节,中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习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正月初五吃龙须面
农谚:正月初五龙睁眼,家家户户把面擀。
据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龙睁眼的日子,大家小户都擀面条、下汤圆(元宵)。面条是龙须,汤圆是龙眼。吃了面条和汤圆,龙才睁眼。
正月十五蒸龙
农谚:正月十五把龙蒸,保得一年好收成。
至今,沂南每逢农历正月十五要用白面或杂面捏面灯和面龙捏好以后,放进锅里蒸熟后用。往锅里放进,四周放面灯,当中放面龙。蒸熟的面龙放进粮囤子里,据说能保得这年米满囤、粮满仓。
二月二抬头,吃炒豆
农谚:二月二,龙抬头,妖魔鬼怪犯了愁。
据民间传说:每年到了农历二月二,下蛰的龙抬头了,又能打雷行云布雨了。二月初二这天,家家户户要生黄豆芽,炒豆子。炒豆子即炸豆花,是催蛰龙快快醒来;生黄豆芽是象征龙抬头,如同种子发芽,以后将生气勃勃。二月二这天家家户户忌推磨和忌推碾,说是推磨光磨龙头,推碾光碾龙爪子,伤害龙的事可不能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