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阶,高拱,张居正的关系

如题所述

他们三个全是明朝内阁首辅。徐阶离任首辅后高拱继任,高拱离任首辅后张居正继任。

徐阶是张居正的座师,就是科考的时候张居正的卷子是徐阶判的,高拱是隆庆皇帝的老师,张居正是万历皇帝的老师。

扩展资料:

徐阶

徐阶(1503年10月20日-1583年6月7日),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斋。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代名臣,在嘉靖朝后期至隆庆朝初年任内阁首辅。

嘉靖二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因忤张孚敬,被斥为延平府推官,受此挫折,从此谨事上官。

后又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朝廷机要大事。徐阶曾密疏揭发咸宁侯仇鸾的罪行,且擅写青词为嘉靖帝所信任。和严嵩一起在朝十多年,谨慎以待;又善于迎合帝意,故能久安于位。

嘉靖四十一年,得知嘉靖帝对严嵩父子的不法行为已有所闻,于是就命御史邹应龙参劾,终于使严嵩罢官,其子严世蕃谪戍。徐阶则取代严嵩而为首辅。万历十一年,徐阶病卒,赠太师,谥号文贞。徐阶著有《世经堂集》、《少湖文集》等。

高拱

高拱(1513年1月19日—1578年8月4日),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中国明代嘉靖、隆庆时大臣。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朱载垕为裕王时,任侍讲学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徐阶荐,拜文渊阁大学士。隆庆五年(1571年)升任内阁首辅。

明神宗即位后,高拱以主幼,欲收司礼监之权,还之于内阁。与张居正谋,张居正与冯保交好,冯保进谗太后责高拱专恣,被勒令致仕。万历六年(1578年)卒于家中,次年赠复原官。著作有《高文襄公集》

张居正

张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荆州卫(今湖北省荆州市)军籍,生于江陵县  ,故而时人又称之“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1572年),明神宗登基后,因为李太后与司礼监太监冯保的支持,张居正代高拱为内阁首辅。

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十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

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万历十年(1582年)7月9日张居正病逝,享年五十八岁,赠上柱国,谥文忠(后均被褫夺)。张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死后被明神宗抄家,至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居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2

他们三个全是明朝内阁首辅。徐阶离任首辅后高拱继任,高拱离任首辅后张居正继任。

徐阶首辅任期: 嘉靖四十一年五月进, 隆庆二年七月致仕 ,1562年-1568年。

高拱首辅任期: 隆庆五年五月进, 六年六月罢 ,1571年-1572年。

张居正首辅任期: 隆庆六年六月进, 万历十年六月卒 ,1572年-1582年。

徐阶是张居正的座师,就是科考的时候张居正的卷子是徐阶判的,高拱是隆庆皇帝的老师,张居正是万历皇帝的老师。

扩展资料:

1、首辅是明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名义上相当于宰相之职,设置于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明代朱元璋废除宰相一职之后,世间便再无宰相。

明中期后,大学士又成实际宰相,称之为“辅臣”,称首席大学士为“首辅”,或称“首揆”、“元辅”。嘉靖、隆庆和万历初期,首辅、次辅界限严格,首辅职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权力最大,内阁中亦争夺剧烈,次辅不敢与较。清代领班军机大臣之权极重,亦称为首辅。

2、张居正当国十年,所揽之权,是神宗的大权,这是张居正效国的需要,但他的当权便是神宗的失位。在权力上,居正和神宗成为对立面。张居正的效忠国事,独握大权,在神宗的心里便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

从历史大局看,张居正新政无疑是继商鞅、秦始皇以及隋唐之际革新之后直至近代前夜影响最为深远、最为成功的改革。张居正改革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起衰振隳、力挽狂澜,奇迹般地在北疆化干戈为玉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延长了明王朝的国祚;

还表现在一举扭转“神运鬼输,亦难为谋”的财政危机,弼成万历初年之治,为万历年间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体现在对近代前夜国家统一与社会转型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一条鞭法是介于“两税法” 与摊丁入亩之间的赋役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赋役制度的演变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张居正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没办法改变明朝财税制度深层次的弊病。一方面,开国之初广泛的小自耕农经济在中叶以后便被不可遏止的地权集中浪潮所吞噬,土地集中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流民,产生大量佃农,地主凭借土地垄断对佃农进行过度盘剥。

另一方面,明初按地权分散状态设计的赋役制度日益失效,官府不断膨胀的财政需求和无法遏制的非法征敛成为民间社会的不堪承受的重负,晚明的财税改革已经无力医治这一深入制度骨髓的恶疾,国家机器的败坏已无法挽回。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明朝首辅

百度百科-张居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5

他们三个全是明朝内阁首辅。徐阶离任首辅后高拱继任,高拱离任首辅后张居正继任。

徐阶首辅任期: 嘉靖四十一年五月进, 隆庆二年七月致仕 ,1562年-1568年。

高拱首辅任期: 隆庆五年五月进, 六年六月罢 ,1571年-1572年。

张居正首辅任期: 隆庆六年六月进, 万历十年六月卒 ,1572年-1582年。

扩展资料:

首辅是明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名义上相当于宰相之职,设置于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明代朱元璋废除宰相一职之后,世间便再无宰相。

明中期后,大学士又成实际宰相,称之为“辅臣”,称首席大学士为“首辅”,或称“首揆”、“元辅”。

嘉靖、隆庆和万历初期,首辅、次辅界限严格,首辅职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权力最大,内阁中亦争夺剧烈,次辅不敢与较。清代领班军机大臣之权极重,亦称为首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首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3
徐阶、高拱、张居正是明朝嘉靖、隆庆、万历年间的三位内阁首辅~
徐阶是张居正的座师,就是科考的时候张居正的卷子是徐阶判的,高拱是隆庆皇帝的老师,张居正是万历皇帝的老师~就这么个关系~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1
徐阶先在严嵩底下装孙子 实际上是想搞到严嵩 当时能和他站一战线的就是高拱
后来徐阶干掉严嵩和他的儿子严世蕃后开始独断专权 遭到高拱的不满
高拱联合张居正想把徐阶搞到
徐阶在传皇帝遗诏时 让张居正代笔 此举让高拱起了疑心 心想 张居正你个孙子 要不是和徐阶一伙 他干嘛找你带笔
后徐阶功成身退
高拱和张居正争夺首府 后被张居正搞到
我的词 用的不太文雅 但是你想想 一群最少四十多岁的大男人为了权力争来争去 能是什么嘴脸。
这三位首辅都是独断专权,严嵩也是,可为什么严嵩被称为奸臣而这三位被称为能臣呢?
原因就是这三位虽然打来打去,但是目的是为国家做事,而严嵩不是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