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修改病句)

如题所述

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和端正学习态度。

本句是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的结构。句子的语病为词语搭配不当。“学习态度”不能“明确”。应该为“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和端正学习态度。”

扩展资料

病句类型:

1、成分残缺。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的。若句子中缺少了“枝”或“叶”,就是成分残缺。

2、用词不当。用词不当是指句中所用的词不符合语境,或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

3、搭配不当。句子中一对词不能搭配或违反语言习惯就是搭配不当。

4、重复罗嗦。重复罗嗦就是指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同时出现使用。

5、归类不当。归类不当是指将不属于同一属类的事物放在一起。

6、前后矛盾。前后矛盾是指句子中的意不清晰和矛盾。

7、词序颠倒。词序颠倒是指句子中所遣用的词没有按一定语法顺序进行造句,而是词的顺序颠倒了。

8、指代不明。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称交代不明确,造成句子意思混乱。

9、不合事理。不合事理是指句子意思不合常理,违反常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2

本句是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的结构。

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修改病句这里的学习态度不能用明确来说了,所以,应该为: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病因为:搭配不当,”学习态度“应该是“端正”,“学习目标”应该搭配“明确”。

修改病句的方法:

(1)增——残缺的成分要增补上。

(2)删——重复多余的词语要删除。

(3)调——语序不当的要调整。

(4)换——搭配不当的词语要更换。

扩展资料:

病句类型:

1、成分残缺。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的。若句子中缺少了“枝”或“叶”,就是成分残缺。

2、用词不当。用词不当是指句中所用的词不符合语境,或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

3、搭配不当。句子中一对词不能搭配或违反语言习惯就是搭配不当。

4、重复罗嗦。重复罗嗦就是指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同时出现使用。

5、归类不当。归类不当是指将不属于同一属类的事物放在一起。

6、前后矛盾。前后矛盾是指句子中的意不清晰和矛盾。

7、词序颠倒。词序颠倒是指句子中所遣用的词没有按一定语法顺序进行造句,而是词的顺序颠倒了。

8、指代不明。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称交代不明确,造成句子意思混乱。

9、不合事理。不合事理是指句子意思不合常理,违反常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病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修改病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4

改为: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病因为:搭配不当,”学习态度“应该是“端正”,“学习目标”应该搭配“明确”。

修改病句方法: 

1、补法:多用于修改成分残缺的病句。

例如:“在这次比赛中,得了第一名” (缺主语) 改:“在这次比赛中,我得了第一名。”

2、删法:一般用于修改重复累赘、成分赘余、搭配不当和归类不当等病句。

例如:“我断定明天可能会下雨。” 改:“我断定明天会下雨。”

3、换法:多用于修改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指代不明等病句。

例如:“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增长。” 改 :“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扩展资料:

病因

1、定语与中心词语序不当

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改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优秀的教授。

2、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改为: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在阅览室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3、主谓搭配不当

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主谓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4、主客颠倒

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此句中主体是“我”,客体是“数学”,应改为“我对于数学”)

5、成分多余

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主语多余“原因”与后“因为”重复,因去掉“的原因”或“因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修改病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2
本句是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的结构。
句子的语病为词语搭配不当。
“学习态度”不能“明确”。
应该为“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和 端正 学习态度。”
第4个回答  2011-07-22
改为: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