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孝宗赵甚在位期间的政绩!!!!!!!!!!!!!

如题所述

第一次回答问题呵呵:)
宋孝宗是南宋历史上较有作为的君主。从南宋政局整体来看,宋孝宗统治时期应该是南宋吏治状况最好的时期,南宋理学家真德秀曾经慨叹:乾道、淳熙间,有位于朝者以馈及门为耻,受任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羞。这虽有溢美之意,但也确实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孝宗朝的惩贪政策很有成效。由于宋孝宗治国有方,所以出现了“乾淳之治”的小康局面。
孝宗在位期间的政绩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严惩官员贪污
宋孝宗继位不久就诏告刑部,将犯赃罪入第一等人不许叙置,继而又下诏书规定,命官犯自盗枉法、犯赃,抵死除籍,没家财。这些规定加大了对官员赃罪的惩处力度,使一大批犯赃的官员受到惩处,同时也表明了宋孝宗严惩贪官的态度和决心。如右役政郎司法参军赵戢,因为在任受纳人户役钱,不书于历,皆收盗入己,被处以追毁出身,送钦州编管,籍没家资在孝宗一朝,此类案例相当多,仅《宋会要辑稿》上有记载的就多达20余处。由此可见,惩治赃罪的法令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较好的施行和贯彻。
2、限制官员经商
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一些官员求利之心不断膨胀,不再满足于正当的俸禄时,他们必然会选择利用手中的职权谋利。孝宗也多次下令进行限制,如见任官以钱付纲首,商旅过蕃买物者,有罚。而对于军队中私役士兵和迫使士兵经商的问题,也作出规定,不许私役战士盖造私第营茸房廊,及兴贩工组等。如有违犯,重置典宪。诸军不得令军人回易及科敷买物,勊剥士卒。
3、对监察人员的监督
宋孝宗在继位不久就诏告朝臣荐举监司、郡守。为了得到更多得力的人才,宋孝宗曾多次亲自拔擢。在选择监司人员时,宋孝宗很重视人员的素质和操守。他强调监察官应该操修端亮,风力强明。通过严格选择任命的监察官员,在惩治贪墨的实践中发挥了作用;孝宗对监司出巡制度也加强了管理。对于出巡的期限和随行人员的人数和行为,都做了具体的规定,严格约束了监司及其随行人员的行为,在吏治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4、以身作则提倡节俭
为了真正使腐败的社会风气得到扭转,宋孝宗以身作则提倡节俭,史称宋孝宗“性恭俭”,宋高宗曾称赞他“勤俭过于古帝王”。孝宗自己也认为“朕他无所为,止得节俭”。他经常告诫身边的士大夫:士夫者,风俗之表,率德改行,以厚风俗。宋孝宗平日自奉较少,常服浣濯之服,不大兴土木。平时也很少赏赐大臣,宫中收入多年都不曾动用,以至于内库之金年深有断烂之数,贯朽而不可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宋孝宗是宋朝皇帝中唯一尊佛胜过崇道者。众所周知,在宋朝的皇帝中,尊崇道教者多,最突出者为宋真宗和宋徽宗,其他皇帝多是对佛、道二教持不偏不倚的态度,明显地倾向佛教者,似只有宋孝宗。因此在其在位期间,佛教也逐步发展起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27
宋孝宗赵昚(1127年11月27日、建炎元年十月廿二-1194年6月28日、绍熙五年六月初九),南宋第二位皇帝(1163年——1189年在位),宋太祖七世孙,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他是宋高宗养子,原来是太祖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的六世孙。父亲为秀安僖王赵子偁。由於高宗的唯一儿子元懿太子夭折后再没有嗣子,所以只好从其他宗族中选择后继者。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让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的长房。宋孝宗在位27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逊位,让位与儿子宋光宗赵敦。绍熙五年(1194年)病逝,终年68岁。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庙号孝宗。葬于永阜陵。

生平

孝宗登基后,定年号“隆兴”,立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遂恢复名将岳飞谥号“武穆”,追封岳飞为鄂国公,剥夺秦桧的官爵,并且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但在符离遭遇金军阻击,大败。接着金军趁胜追击,南宋军队损失惨重。宋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1164年)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次年改元“乾道”,并又任用王淮理财备战。乾道年间,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宋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由于宋孝宗治国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现“乾淳之治”(乾:乾道,淳:淳熙)的小康局面。

淳熙十四年(1187年)10月,高宗病卒,孝宗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敦参预政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2月又禅位于太子,太子即位后,是为宋光宗。孝宗自称太上皇,闲居重华殿,继续为高宗服丧。光宗与孝宗不和,长期不去探望孝宗。为此,孝宗闷闷不乐而起病。最终在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6月,孝宗逝于临安重华殿。

孝宗是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6-27
宋孝宗赵昚(1127年11月27日、建炎元年十月廿二-1194年6月28日、绍熙五年六月初九),南宋第二位皇帝(1163年——1189年在位),宋太祖七世孙,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他是宋高宗养子,原来是太祖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的六世孙。父亲为秀安僖王赵子偁。由於高宗的唯一儿子元懿太子夭折后再没有嗣子,所以只好从其他宗族中选择后继者。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让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的长房。宋孝宗在位27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逊位,让位与儿子宋光宗赵敦。绍熙五年(1194年)病逝,终年68岁。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庙号孝宗。葬于永阜陵。
生平
孝宗登基后,定年号“隆兴”,立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遂恢复名将岳飞谥号“武穆”,追封岳飞为鄂国公,剥夺秦桧的官爵,并且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但在符离遭遇金军阻击,大败。接着金军趁胜追击,南宋军队损失惨重。宋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1164年)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次年改元“乾道”,并又任用王淮理财备战。乾道年间,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宋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由于宋孝宗治国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现“乾淳之治”(乾:乾道,淳:淳熙)的小康局面。

淳熙十四年(1187年)10月,高宗病卒,孝宗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敦参预政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2月又禅位于太子,太子即位后,是为宋光宗。孝宗自称太上皇,闲居重华殿,继续为高宗服丧。光宗与孝宗不和,长期不去探望孝宗。为此,孝宗闷闷不乐而起病。最终在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6月,孝宗逝于临安重华殿。

孝宗是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

宋孝宗赵昚(1127年11月27日、建炎元年十月廿二-1194年6月28日、绍熙五年六月初九),南宋第二位皇帝(1163年——1189年在位),宋太祖七世孙,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他是宋高宗养子,原来是太祖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的六世孙。父亲为秀安僖王赵子偁。由於高宗的唯一儿子元懿太子夭折后再没有嗣子,所以只好从其他宗族中选择后继者。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让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的长房。宋孝宗在位27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逊位,让位与儿子宋光宗赵敦。绍熙五年(1194年)病逝,终年68岁。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庙号孝宗。葬于永阜陵。

生平

孝宗登基后,定年号“隆兴”,立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遂恢复名将岳飞谥号“武穆”,追封岳飞为鄂国公,剥夺秦桧的官爵,并且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但在符离遭遇金军阻击,大败。接着金军趁胜追击,南宋军队损失惨重。宋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1164年)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次年改元“乾道”,并又任用王淮理财备战。乾道年间,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宋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由于宋孝宗治国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现“乾淳之治”(乾:乾道,淳:淳熙)的小康局面。

淳熙十四年(1187年)10月,高宗病卒,孝宗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敦参预政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2月又禅位于太子,太子即位后,是为宋光宗。孝宗自称太上皇,闲居重华殿,继续为高宗服丧。光宗与孝宗不和,长期不去探望孝宗。为此,孝宗闷闷不乐而起病。最终在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6月,孝宗逝于临安重华殿。
第3个回答  2007-06-27
孝宗登基后,定年号“隆兴”,立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遂恢复名将岳飞谥号“武穆”,追封岳飞为鄂国公,剥夺秦桧的官爵,并且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但在符离遭遇金军阻击,大败。接着金军趁胜追击,南宋军队损失惨重。宋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1164年)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次年改元“乾道”,并又任用王淮理财备战。乾道年间,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宋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由于宋孝宗治国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现“乾淳之治”(乾:乾道,淳:淳熙)的小康局面。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59787.ht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