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要快!!不要多
最好归纳性

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有其历史的、政治的、文化教育政策的及其思想自身的诸多原因。

1、在汉武帝之前,儒家思想经历了“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受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的历程,随着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形成,它具备了成为正统思想的历史可能性。

2、汉武帝时代,一方面国力日盛,“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已经不适应时代需要,另一方面,社会也潜伏着危机。而新儒学恰恰适应了汉武帝的政治需要,汉武帝遂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推行了三项重要政策。
其一,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学因此大兴。
其二,将儒家经典确立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并且兴办太学,自此,儒家垄断了教育,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其三,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也逐渐获得了独尊地位。
可以说,汉武帝的文化体制改革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地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24
1、在完成中国政治上的大一统的时候,开始对思想进行控制,达到思想上的大一统。在汉朝到汉武帝时期,黄老学说,法家学说,阴阳学说等都存在,对统治者的思想控制是不利的,所以进行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就要控制思想。
2、儒术和其他学说的不同:作为中央政权,在完成了国家疆域、政治体制统一的基本任务之后,接下来,就应该轮到在意识形态的建构方面做好文章了。如何在百家思想中选择与确立出帝国的主导意识形态,以便有效地统一、重整人群民众的精神世界,似乎已成为当务之急。鉴于前朝秦亡的惨痛教训,刑名法家肯定已不可用,至少也不能作为旗帜来标榜;主张无为而治的黄老道学,在思想本质上是极端的自由主义或无政府主义,显然与帝国中央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领域实施统一治理的路向相抵触、相悖逆,根本不利于社会伦常秩序的建立。
3、汉武帝的个人喜好也是关键的。儒家学说能成为统治思想,重要的关键也在于统治者的需要和爱好。汉武帝本人好大喜功,认为自己是无上的,对确立自己权威的事情,他肯定是会接受的。
4、还有就是政治上的实际操作者。在独尊儒术之前,很多政治家都已经开始将儒术的有为而治开始进行和实施,如卫绾、窦婴、田蚡、公孙弘、赵绾,等等。(引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7-24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巩固中央政权
第3个回答  2011-07-24
由于儒家思想符合汉武帝的统治思想
第4个回答  2011-07-24
天地军亲师,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