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陵墓在哪?

如题所述

孙中山的陵墓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区内。

中山陵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

扩展资料

1925年3月12日上午9点30分,孙中山先生因胆囊癌在北平(今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与世长辞,举国悲痛。逝世前一天,孙中山提出效仿列宁保留遗体,并要求葬于南京。临终前对宋庆龄、汪精卫等人说:“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可当孙中山逝世时,苏联赠送的玻璃钢棺材没能及时运到,只好暂厝在西式玻璃盖棺木棺内,停放在北平香山碧云寺石塔之中。

1925年3月30日,苏联政府送来玻璃钢棺材时,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已入殓半个多月,由于当时技术原因防腐措施不当,遗容不能再供后人瞻仰,只好改为土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山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7-15
  紫金山南坡的苍松翠柏之中,矗立着一座驰名中外的陵墓建筑——中山陵。1929年6月1日,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长眠于此。陵墓坐北朝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视野开阔,气势雄伟。墓室海拔158米,从墓室到陵墓牌坊,高低相差70多米,平面距离700多米,全部建筑用白色花岗石和钢筋水泥构筑,并铺设有392级花岗石石阶和400多米长的水泥墓道,远远望去,给人以庄严、肃穆、坚固、巍峨之感。

  孙中山先生1866年11月12日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孙中山名孙文,字德明,号日新,1886年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辛亥革命后,则常以中山为名。孙中山早期行医。1894年,他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年10月在镇压 广州商团叛乱后,应北京政府之邀,孙中山扶病北上共商国事,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孙中山生前留下贵遗愿:归葬南京紫金山。
第2个回答  2012-01-08
紫金山南坡的苍松翠柏之中,矗立着一座驰名中外的陵墓建筑——中山陵。1929年6月1日,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长眠于此。陵墓坐北朝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视野开阔,气势雄伟。墓室海拔158米,从墓室到陵墓牌坊,高低相差70多米,平面距离700多米,全部建筑用白色花岗石和钢筋水泥构筑,并铺设有392级花岗石石阶和400多米长的水泥墓道,远远望去,给人以庄严、肃穆、坚固、巍峨之感。 孙中山先生1866年11月12日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孙中山名孙文,字德明,号日新,1886年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辛亥革命后,则常以中山为名。孙中山早期行医。1894年,他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年10月在镇压 广州商团叛乱后,应北京政府之邀,孙中山扶病北上共商国事,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孙中山生前留下贵遗愿:归葬南京紫金山。 中山陵的设计和主要建筑师是吕彦直。吕彦直设计的陵墓平面呈警钟形,寓意唤起民众,警钟长鸣。是在广泛征集的40多种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一名的。全部建筑采用青白两色,青的是琉璃瓦,白的是花岗石,象征青天白日,可说正合孙中山先生心意。整个建筑简朴浑厚,气势磅礴, 堪称是智慧与艺术的结晶。 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春第一期工程完工。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至第三期工程1932年全部竣工,时间长达6年。 孙中山遗体安葬的奉安大典是1929年6月1日。当日凌晨4时,灵柩从湖南路国民党中央党部出发,送殡行列绵延五六里。9点45分上中山陵台阶,至12点,孙夫人宋庆龄带领家属关上墓门,奉安大典告成。整个大典非常隆重,从此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长眠于钟山之麓。 中山陵各个单体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由铜鼎广场、牌坊、墓道直至墓室。 铜鼎  位于陵墓广场正南,相当于整个钟的挂扭。整个紫铜宝鼎,重5000公斤,高4.25米,腹径1.23米,是中山陵纪念性装饰之一。由中山大学同学与戴季陶捐赠。鼎内藏六角铜牌,刻 “孝经”全文,鼎面铸“智、仁、勇”三字。 牌坊  中山陵墓的入口处,一座三门冲天式花岗石牌坊,前面是半月形广场,为钟顶圆弧。牌坊高12米,宽17.3米,横额正中雕一石匾,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博爱”二字。“博爱”二字,出自韩愈所做《原道》中“博爱之为仁”。牌坊是参照古代陵墓的传统,设置在陵墓入口的装饰性建筑。 墓道  长480米、宽约70米。两边青松郁郁葱葱,龙柏莽莽苍苍,标志着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如松柏常青。 陵门  墓道的尽头便是陵门,陵门南北两面各开三个拱型门洞,前后贯通,中门石额上镌刻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四字。 碑亭  穿过陵门即到碑亭。亭基为方形,阔约12米,高17米,四面各开一拱门,亭顶重檐九脊。亭中立花岗石墓碑,上刻“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 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鎏金大字,为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谭延闿手书。 石级  从碑亭到祭堂,共有石阶290级,8个平台,台阶用花岗石砌成。其铺设特点是自下向上看,石级连续不断,登到高处,回首下望,反而看不见石级,全是平台。 铜鼎 石级中部有二只铜鼎,是民国上海市政府敬献,鼎壁上铸有“奉安大典”篆字。 祭堂及墓室  祭堂是一座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宫殿式的建筑,宽30米,进深25米,高29米。祭堂外壁用花岗石砌就,覆蓝色琉璃瓦。祭堂正面有三座拱门,各装对开镂空花格紫铜门,门楣上用篆字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居中的“民生”上端又有孙中山手书的“天地正气”四字直额。祭堂正中是一尊孙中山先生白色石雕坐像,高4.6米,逼真生动,是世界著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杰作。座像底座四侧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6幅浮雕。祭堂东西护壁黑色大理石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堂后壁设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门额上横刻“浩气长存”四字,与祭堂正门上的“天地正气”相呼应,刻化了一代伟人的磊落人品。第二道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墓室为封闭性圆顶建筑,直径18米,高11米,墓室顶部是国民党党徽。墓室中央是墓穴,上面是捷克雕刻家高祺先生所作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就安葬在其下5米深的墓穴里,长眠在一具美国制造的紫铜棺中,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中山陵园经不断整修拓新,整个园林面积达3000多公顷。陵墓周围,郁郁葱葱,景色优美。
第3个回答  2011-07-24
中山陵是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1926年1月动工兴建,1929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1961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7-24
南京中山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