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在诗中写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那么这“一吟双泪流”的两句诗是哪两句???

贾岛在诗中写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所指的是《送无可上人》这首诗。

原文: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译文:雨后初晴,圭峰上蔚蓝天空格外新鲜,我们为草堂寺无可上人送行。在蛩鸣的秋天,他带着麈尾,离开了寺院,暂别了亲人。潭水中倒映着他独行的身影,他多次身倚树边休息。最终他应烟霞之约,把天台山作为近邻。

扩展资料:

诗题中的无可上人是贾岛的堂弟,写出了送别时的所见所感。“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雨后初晴,圭峰上蔚蓝天空格外清新,诗人为草堂寺无可上人践行。

这首诗的“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是贾岛三年所得,写出了无可上人的独行后的经历,应该是诗人的想象,这成为了全诗最著名的两句,也是千古传颂的佳句。

字里行间都写出了诗人对堂弟的不舍之情,开始两句点出了时间和当时的环境,诗人看着堂弟远去,心中的不舍难以言表,想象着堂弟孤独的身影穿梭在山林之中,那种复杂的情绪无法宣泄,只能在诗句中用看似客观的句子表现出来。

但是这文字后所蕴含的感情却是深厚的,那种画面烘托出了无可上人一个人的孤独与无助。本来诗人是和堂弟一起去赴烟霞之约的,但是因为去不了,心中对堂弟寄予了关怀与期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送无可上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4
贾岛·《题诗后》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这首五绝,是贾岛吟成“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后加的注诗。意思是,这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不禁双泪长流。知音者应知我吟诗之苦,佳句之难得。懂得我的诗的人如不赏识,我将隐迹故山,以度残年,再不作诗了。表现了诗人艺术劳动的艰辛、刻苦,也说明好诗佳句得来不易。贾岛这种苦吟精神,对后世颇有影响,如方干:“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卢延让:“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均从贾岛诗化出。
附:《送无可上人》原诗
作者:贾岛
圭峰霁色新,
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离寺,
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
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
天台作近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7-28
贾岛·《题诗后》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这首五绝,是贾岛吟成“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后加的注诗。意思是,这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不禁双泪长流。知音者应知我吟诗之苦,佳句之难得。懂得我的诗的人如不赏识,我将隐迹故山,以度残年,再不作诗了。表现了诗人艺术劳动的艰辛、刻苦,也说明好诗佳句得来不易。贾岛这种苦吟精神,对后世颇有影响,如方干:“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卢延让:“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均从贾岛诗化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06-21
贾岛《题诗后》: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第4个回答  2007-06-21
著名的苦吟诗人贾岛
在他的《送无可上人》一诗中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