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1-02-22
八、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加快人才强市步伐
认真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增强创新能力,不断强化科教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
30、促进教育协调发展。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优化教育布局,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完善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落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和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着力提升薄弱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优秀人才终身从教。
31、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向依靠科技创新转变,努力建设创新型保定。重视和支持自主创新,引导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以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为主体,以驻保高校和京津科研机构为依托,建立一批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和工程技术中心,围绕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及能源设备、电子信息及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力争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促其上规模、上水平。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加快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
32、实施人才强市计划。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强化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政企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依托毗邻京津的优势,大力吸引京津人才来保发展创业,特别是加强与清华大学等京津高校的人才合作。实施“五个一创新工程”,着力培养和引进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加强在编人员的继续教育,高度重视人才使用,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使其各展所长、各得其所。创新和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创造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良好环境,调动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33、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企业家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力量,要倍加重视、倍加爱护,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尊重、支持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家制度,持续开展亲商重商主题活动,主动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着力加强本地企业家队伍建设,打造精英型、梯次型、开放型企业家队伍。实施“回归创业工程”,以亲情乡情为纽带,以政策环境为动力,引导各地保定籍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创业发展。
九、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项“幸福工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完善系统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34、拓展社会就业空间。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就业作为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第三产业,千方百计创造就业岗位,不断扩大就业空间。加强政策扶持,创造全民创业的良好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完善就业扶助政策,重点实施对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失地农民、复转军人的就业扶助。积极创造条件,推行城乡统一的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完善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形成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动执法,改善劳动条件,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35、加大医疗惠民力度。坚持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方向,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扶持力度,优化城乡医疗资源配置。加快公立医疗机构改革,提高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健全卫生防疫体系,预防重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蔓延。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环节的动态监管,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36、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建立健全城乡全覆盖、一体化保障体系,使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完善救灾、救济、优抚、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医疗救助,以及教育、司法、住房等综合型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规范管理,增加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建设用地供应,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对城市住房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加快城中村和城市危陋住宅区改造步伐,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37、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重点控制农村人口和流动人口出生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鼓励支持各类资本建设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养老产业,积极探索建立老年人救助指挥系统,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体育事业,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素质。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加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机构设施建设,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38、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大力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加强综合治理和执法监督,重点加大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力度,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对重点企业及其周边环境质量监测和治理力度,使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让群众呼吸新鲜空气、饮用清洁水源、享受安全食物。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城区绿化水平,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研究建立白洋淀长效补水机制,加强白洋淀滞洪、泄洪等功能建设,积极谋划淀区群众外迁,推进淀区生态环境可持续保护。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整治。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促进环保工作从末端治理向防治并重转变。
39、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眼于健全社会管理体制,提高社会管理能力,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管理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凝聚社会管理合力。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深入开展亲民爱民活动,切实加强农村(社区)群众工作站建设,建立更加密切的党群干群关系。全面提升政法工作水平,深化社会矛盾化解、公正廉洁执法等工作。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等综合调控机制,超前化解矛盾纠纷,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严管、严防、严控措施,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和改进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加强城市社区建设。
十、发挥历史文化优势,提升保定文化软实力
依托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优势,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视发展文化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以优秀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
40、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手段,引导人们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充分挖掘保定文化特质,打造鲜明的城市主题文化,培育新时期保定人文精神。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41、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广覆盖、高效能转变。加大城市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建设东湖文化中心、西湖体育中心,着力建设关汉卿大剧院及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档案馆等高标准城市文化设施。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县(市)全部建成图书馆、文化馆和体育场馆,乡镇全面建立综合文化站、农村书屋和村民(居民)中心。广泛开展“三下乡”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努力把敬老健身节、地方戏剧艺术节、空竹艺术节、篮球文化节等活动办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
42、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坚持用大手笔、大市场、大园区、大项目的理念指导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着力发展以会展、演出、影视、印刷出版等为主的文化产业园区和以体育训练、健身、竞赛、体育用品经营等为主的体育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国家动漫产业基地,推出更多创意精品,促进动漫产业上档升级。充分挖掘以晋察冀革命文化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做大做强保定红色文化产业。大力推进曲阳石雕、安新苇编、易水砚、定瓷等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引导文化产业规模化布局、集约化发展。
4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政府主导、经营性文化产业市场主导,支持转企改制的文化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集团。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演艺文化产品生产,促进艺术团体、剧场和媒体业、旅游业联合发展。深入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文化发展指标体系,提高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水平。鼓励支持文化创新,培育造就一批文化大师和文化工作骨干队伍。
十一、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对接京津,创优发展环境,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44、积极深化各项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体系,推动国有资产监管全覆盖、规范化。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增强县级财政的综合调控能力,加大面向民生、面向基层、面向薄弱环节的转移支付力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重视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发展,推动政府投融资平台健康发展。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引导投资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倾斜。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45、全面扩大内外开放。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开放促开发、促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提高对外贸易质量,培育一批战略型、领军型外贸企业,增强外贸出口竞争优势。鼓励骨干企业到境外投资设厂,支持企业承揽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境外工程项目。积极推进一批重点企业上市。加快与京津对接步伐,全面融入,借力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规划对接;推动交通、通讯、电力、服务等基础设施融合,加快基础设施对接;瞄准京津大企业,找准结合点,融入产业链,发展配套经济,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对接;破除行政壁垒,促进生产要素、各类商品双向流动,加快市场对接。
46、下大力优化发展环境。以优化政务环境为重点,切实加大优化发展环境力度。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提高行政运行效率。积极推进和规范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网络。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力度,建立政府信息共享平台,推动行政权力运行监控平台上档升级,确保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规范、高效运行。加大发展环境监督力度,建立发展环境定期评估制度,让企业和服务对象对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进行评判,评议结果与单位实绩考核和干部提拔使用挂钩。
十二、凝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
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凝聚各方力量,调动各界积极性,为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47、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各级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水平。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干部队伍政德建设的意见》,引导各级干部锤炼政治品德、恪守职业道德、遵守社会公德、弘扬传统美德。坚持凭政德、凭实绩、凭公论看干部、用干部,绝不让老实肯干的人吃亏,绝不让投机钻营的人得利,绝不让德才平庸、不思进取的人占着位置不干事。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农村干部、社区工作者三支队伍建设,深化农村干部“一定三有”激励关爱机制,夯实乡镇、农村、社区等基层基础工作。
48、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构建和谐的政党、民族、宗教、阶层及海内外同胞关系。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畅通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把各方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发展上来。加强法制建设,创造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坚持党管武装,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深入开展军民共建,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49、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体共产党员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带头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扎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带头树立务实、高效、勤政、廉洁的形象,团结和带动社会各界人士,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强市兴县富民作出新贡献。
全市广大党员和全市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圆满实现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